海绵城市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021-01-21关洪臣
关洪臣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资源浪费对环境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水污染和洪水问题。水资源供需 矛盾严重,因此,为了解决径流污染和洪水问题,减少供需,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新概念。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并介绍 了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应用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城市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特别 是城市洪涝缺水问题,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海绵城市概念为现代城市提出 了新的发展思路,根据现有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合理建设低影响设计的雨 水系统,确保雨水的合理储存、吸收和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城市 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1 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一个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当 雨水在现场或附近积聚时,它将吸收、储存、渗出、净化和调节水循环。 “释放”当需要的时候,用水可以解决城市和环境问题,使城市成为绿色 低碳城市。海绵城市可以吸收雨水、过滤空气和过滤污染物。具有降温、 防汛抗旱、碳捕捉等优点,海绵对雨水系统的发展影响不大,雨水排水系 统和过量雨水系统。小地震的发展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城市 特别注重源头保护和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发展理念,影响较小。
2 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以更科学、更环保的方式解决城市洪水问题。由于 城市建设的特殊性,城市道路崎岖不平、房屋密集、绿色植物、湖泊和湿 地等自然蓄水系统很少。在降雨量急剧增加后,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使雨水无法排放,这将对城市防洪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严重时将危及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样,如果降雨不降,海绵储水系统可以收集纯化水,促进雨水的良性循環,解决雨水净化的主要问题,促进自然水资源的管理。 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减轻防洪压力,它还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原则
3.1 以往的城市排水工程
与以前的城市排水和防洪系统不同,海绵城市提倡更环保的排水系统。 在以前的下水道和防洪系统中,城市通过集水渠中的重力流将沉积物排入 海洋或湖泊。这种方法将使湖泊的水流瞬间增加,从而使海岸迅速收缩。 在城市低洼地区,由于缺乏重力流,原有的污水系统需要大型水泵系统进 行低洼地区的机械排水,为了控制水位,该系统不仅消耗能源,而且消耗 大量能源,雨天水泵的运行也给电力带来一些困难。
3.2 适应原则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理特点和生态优势,海绵城市的概念主要是基 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相关法规也将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 具体的实践条件,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考虑经济等因素。
3.3 环境和安全原则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换句 话说,在规划海绵城市时,我们必须关注城市的环境问题。此外,安全问 题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确保水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须保证海 绵城市的安全,全面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海绵城市的整体水平。
3.4 规范性原则
任何项目都必须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建设成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 市规划需要标准化的建设方案,因此必须坚持规范建设的原则,不仅要协 调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根据海绵城市的概念,综合分析城市水文条件,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城市规划的问题,包括建设成本和后续设备维护。
4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1 城市道路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首先要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保证交通畅通和道路 建设的基本需要,在道路两侧和周围进行道路开挖和绿化工程。第二,充 分利用边缘和集水区等发展措施,不仅可以减少道路流量,而且可以有效 改善水质。第三,充分利用景观,逐步实施公路洼地和绿地系统监测,其 主要功能是促进雨水从路面流入绿化带。此外,“绿色”系统下储存、渗透 和净化雨水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部分不符合雨水及时排放标准,雨水渗 漏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当道路污染严重、拥堵时,可采用透水性涂料。
4.2 湿地规划
禁止和限制建设的区域以及绿线和蓝线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因此,这些天然海洋种植园保留了良好的海绵蚀刻和防洪能力。自然生态环境逐步 恢复,藻类繁殖,生态堤防建设,降雨持续加深,绿色生态系统恢复持续,值得注意的是,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管理,充分开发清洁水源,补充水资 源和自然及人工湿地水库,保护环境,减少旱涝发生,逐步建设生态廊道 可能对海绵城市植物、河道、河流等生态廊道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并利用 生态廊道进一步加强生态街区之间的联系,实现了综合生态石棉的理念。
4.3 城市雨水洪水管理海绵技术
在海绵城市的概念下,对防洪机制有一个单独的认识体系,目前,随 着多年降雨统计的积累,我市给排水工程师可以依靠这一广泛的统计数据,完成洪水预报,主要包括降水预报,并预测它们的下落,因此,海绵城市 的概念设想在准确降水预测的基础上概念化和吸收传统的防洪设备,将功 能概念整合到城市湿地系统中,因此,在公园的设计和建设中,结合公园 景观设计和生态设计,以暴雨和洪水的安全为基础,一是二是在雨水管理 过程中形成合理的城市海绵复合体,充分保证雨水渗漏和水处理过程中公 园内的水、水和水的良好吸收,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要努力建设 多层次的湿地系统,它可以为大量城市居民提供一定的休息。
4.4 人工改造
人工改造是制造生态海绵最常用的方法。在人工绿化建设过程中,城 市的响应能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及时改善传统的“绿色”条件可以在不 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促进雨水的更有效利用。此外,城市供水系统也可以改 造,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水资源,还可以通过改造实现绿色园林的建设。 园内绿化景观用于收集雨水,对今后雨水的收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 海绵城市概念对城市规划的注意事项
5.1 初步数据的收集
首先,在总体规划前收集城市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研究,以城市为重点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等议题,相关区域和海 绵城市有序发展。
二是在对城市相关课题进行有效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独 立承载能力的评价,并根据城市发展实际和当前自然条件,确定区域发展 的作用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5.2 地质和地貌区域的严谨分析
一是加强地块研究,根据相关地块的地质、地形条件,对相关污水管 网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二是根据相关地块的作业强度,确定和分析低 产地块的策略,在此基础上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有效整合市政等公共设施。 三是分析土地利用指标和控制要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有效测算单 位面积的绿色沉降速度和径向流。
6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很快实施,在建设过程中需要 不断完善,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目前,中国中小城市正在开展海绵试点。相信未来新项目将出现 在海绵上,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运行,减少城市洪水,让城市与生态和谐发 展,人与自然共存。
参考文献:
[1]汤韡翔.“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21 (06):88-89.
[2]庞洁,李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对策[J].新西 部,2021(Z1):87-89.
[3]周彦峰.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249.
[4]刘真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 筑,2020,17(17):162-163.
[5]赵林林.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居舍,20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