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动作到思想
2021-01-21徐文君
徐文君
【摘要】“成语短剧”,用成语解读中国成语故事,是体现成语故事的一种类似影视形式的题材,是一种以角色扮演为教学手段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化教学新形式。目的是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通过在这个角色中理解成语内涵,进而感受中国文化。成语与角色融合,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用来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寻找出有关阐释中国文化内容的新形式。
【关键词】成语;短剧;中国文化
一、研究目的、意义
近几年来,全球化进程加快,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应该警醒它所带来的弊端。在这期间,文化冲突愈发明显,当前中国更需要的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文化交流和理解。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与其他各国“互通有无”的基础,也是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互相理解的重要方面,更是歷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一)“成语短剧”概念界定
“成语短剧”,用成语解读中国成语故事,是体现成语故事的一种类似影视形式的题材,是一种以角色扮演为教学手段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化教学新形式。国内目前用短剧来解读成语的课程与教材目前还寥寥无几,在中华文化日益重要的现在,把成语课程与汉语进行融合显得更加重要。即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表达成语故事,形式独特新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的同时还展示了汉语的精华。
(二)“成语短剧”的特点
1.以“成语”为基础,内容涵盖至中国历史与文化内涵。“成语短剧”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以“成语”为基础,成语是汉语的精粹。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具有典型性:成语看似与中国文化关联不大,其实极其深厚的联系,具有系统性;成语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内涵丰富,具有充分性。就此来说,成语的特性表明可以用新的形式对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而选择短剧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以演绎为手段,情景式教学可以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理解差异。“成语短剧”属于戏剧文学形式的一种,由表演者对成语进行系统理解,再由表演者用情感、动作、语言演绎出来的中国文化,在其中让学习者了解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体会。短剧可以通过连贯的动作、语言、神态来阐释其情感内容,更能够在思想上引发读者的共情能力,并且不同文化的表演者演绎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场景式教学能够更好地通过故事中的情景、年代、人物形象来帮助学习者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内涵。
(三)“成语短剧”的背景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创立孔子学院,以及以及国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进行的一系列海外艺术传播项目,开展到现在已经在全世界生根发芽,而“走出去”也成为各类学科建设的重点。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起着桥梁的关键作用。
对外教学分为文化和语言教学两部分,如何让外国学习者恰如其分地理解中国文化内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成语作为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语言结晶,为我们提供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手段。如何巧妙地利用这种手段帮助外国人学习传统文化,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成语短剧”教学实施过程
(一)“成语短剧”教学设计
1.教学任务。“成语短剧”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做出贡献。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着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需要总结用短剧阐释汉语的教学实践,以此才能更有力地弘扬中华文化。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关的汉语教材,教材建设是一项课程能否达到标准的保障,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把短剧课程与汉语教学有机结合更加显得重要,这样做可以把中国文化以“随风潜入夜”地方式带入未来一代学习者的思想里。
2.教学对象。“成语短剧”教学对象主要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外国学生和海外华裔。学生特点主要为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对于新事物有极大兴趣。有较强的的自主意识,想象力、创造力极为丰富。
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教育改革之后,考试注重间接教学、行为学习和目标教育。因此西方学生从一开始就旨在把学生的天赋及潜在能力激发出来。强调学习的潜移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较大不同。“成语短剧”教学应该对孩子的个体特征,已经具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方式等有大致的了解。在教学期间,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还要做到以学生为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3.教学目标。“成语短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外国学习者通过体验成语短剧的同时了解成语并掌握其使用场景及方法,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理解中国文化独具的魅力,用短剧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在知识层面,使外国学习者明白成语典故及其蕴含的深层意义;在过程层面,提高外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层面的认知,注重个体对传统文化的思索;在情感层面,形成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从动作到思想观念认同的塑造。
结语:“成语短剧”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汉语和短剧艺术,以特色教学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成语短剧”提出初衷是能够更好地让外国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学习方法,在开展“成语短剧”的同时,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让其能够适应各个时代不同阶段的发展,并进行全新的阐释。并在这其中不断地进行发展,在不断地发展中让成语短剧更趋于完善,使之契合我国关于文化“走出去”的相应政策。
参考文献:
[1]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2]蓝国兴,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高教论坛,2003(05)
[3]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J],同济大学学报,2015(02)
[4]王乐,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