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设计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2021-01-21徐燕飞
徐燕飞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不免出现教多学少,重教轻学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真正实现。导学案的使用,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由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介于小学的历史与社会课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之间,处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又处于主要中考科目和非中考科目之间的尴尬位置,再加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性不强,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这一学科设计、使用导学案时要巧妙、灵活。
一份高效的导学案必须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还必须给学生设置恰当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习题。因此,道德与法治課“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它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三个方面。它把“本课我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学习内容”、“最终我学会这些内容了吗”等问题明确地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学什么”是让学生明了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么学”是告诉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学会了吗”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
一、导学案的流程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想和理解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当然应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需求;而各个年级教材的内容又形成了一个一个结构体系,他们相对独立但各个阶段又没有相互割裂,而是相互联系,也就是说,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初中的《道德与法治》、高中的《思想政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上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与初中心理课有关联,与时事政策密切相关,并且还和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不可分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要让初中学生实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终极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要把每一框内容放在一课中、甚至整个单元中去考量,要关注教学内容中衔接的部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教师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设计上也应当有层次性。比如在目标设计上,可以把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综合、情感升华这些层次,设计应由低到高,要尽量用具体的、可操作的语言来描述。
(2)学习过程。此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讨与提高”“达标检测”。“新课导入”环节主要是为了巩固旧知,为学好新知打好基础,并建立新、旧知识的之间的联系。此环节设计的练习要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切忌事简单重复前面所学的内容。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或是材料分析题。“自主学习”环节就是学生预习要学的内容及对自学成果的检测,通过该环节,学生必须大致上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或者主要学习思路。“合作探究”是在课下预习的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在预习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新问题,总结出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探讨与提高”即在“自主学习”和“探讨交流”环节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问题,共同努力巩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挑战重点和难点。“达标检测”紧扣学习目标设计学案,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每个学习目标都应当有相对应练习的设置。面向全体,难度适中,关注差异。可以设置一些选做题给学优生,促进他们有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实际上“当堂检测”部分的内容课前有不少学生就完成了,对他们来说,“当堂检测”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案的后面还可再设计几个选做的题。题型要灵活多样,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10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3)收获与反思。此环节注重对本节课的反思,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反思,并鼓励学生提出思维性强的问题或者解答问题的方法,例如,拿到一道题你是怎么审的?你在解题中遇到的疑惑是什么?在思考该题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解题方法和教材中的知识点?你还有哪些知识不懂?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鼓励学生真的“有所学”、“有所得”,教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力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
(4)知识的拓展部分。此部分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如中考链接、时政热点分析、背景介绍等。
导学案的设计应在充分在尊重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遵循导学案编制的原则和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导学案可以肯定的是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同样的学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还需要更进一步地进行不断深入地研究、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真正通过导学案把“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运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