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沙包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感悟

2021-01-21周丹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7期

周丹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进步,幼儿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兴趣为主,体育游戏就是最好的选择。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打沙包体育游戏对于孩子能力的挖掘和培养。

关键词:打沙包;民间体育;幼儿能力

游戏是一种孩子自愿参与的包含着丰富的快乐体验的有规则的活动,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打沙包”能聚焦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孩子们在有规则的充满欢乐的活动中放松自我,创造自我,发现自我。正如学者陈鹤琴所倡导活的教育,张雪门所倡导的行为教育,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具有组织作用、内聚作用,也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一、打沙包可以增强幼儿规则意识

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我们要让孩子了解社会中的规则,明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的真正内涵,并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领会、体验安全的重要性。如:在打沙包游戏中,打沙包的场地随机,只要找一块画好边线和底线的平整空地即可,但是在打沙包过程中不能越线,要坚守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对于儿童社会规则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园区内,教师应该深入分析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儿童内心心理活动的深层关系。如果仅仅局限于表层的,让孩子在幼儿园上接受有关社会规则的内容,这是完全不够的。要知道,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也就是说,儿童内心遵循着什么样的观点,那么他们在行动中也会表现出来。基于此,幼儿主题活动中关于规则认知的实践,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二、打沙包可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合作精神指的是互相交流后为了同一个愿景做出共同的努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不同颜色的花,有着自己独立的色彩和绽放的惊艳,在他们含苞欲放的前期,有些害羞内向胆小,有些孩子自卑怯懦,有些孩子自信开放......这些构成了园区的多彩和个性。教师要主动地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及现状。如,在打沙包游戏中,孩子们一起参与集体打沙包活动,打沙包每队10~12人,分内场和外场,外场队员调包的同时喊“四脚朝地”,对面本方队员接住沙包,内场队员的双手、双脚必须迅速着地不动,动作不规范者或者反应迟钝者被判出局。面对多样化的学生情况,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喜好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打沙包活动中刚好可以进行合作,形成互补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在合作机会和合作材料下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合作能力。

三、打沙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一步,是他们自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幼儿打沙包游戏中,幼儿不再坐在教室中冥思苦想,而是参与精彩的游戏,融入集体,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在打沙包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去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小环节,或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教师要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幼儿年龄特点,站在幼儿的立场,与幼儿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对于未参与打沙包游戏的幼儿,教师可以与其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幼儿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幼儿的话匣子,引起幼儿与教师的共鸣。

例如:开展介绍“沙包”以及打沙包的乐趣的语言训练活动,大主题下又设几个小问题,将每个小问题安排在每一天,这样每天的任务不大,幼儿也能接受,有些话题探讨还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回家加强训练。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促进幼儿的交流沟通,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所具有的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接受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小孩的天性就是玩,他們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干什么,需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他们想要的是纯粹的满足自己,享受快乐,所以教师有趣、适宜的教学方式才是打开他们眼中的小世界的钥匙。相信只要日积月累,幼儿就一定会有所进步,可以进一步提供孩子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结语

打沙包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原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反复大胆尝试,在亲身体验中逐步清晰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获得相关的游戏经验,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体验传统游戏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桑卉卉.体育游戏:玩转沙包[J].儿童与健康,2021(08):16-17.

[2]宋斌.传统游戏最有趣[J].小学生优秀作文,2019(25):4-5.

[3]何莉,雷洁.大班体育活动:打沙包[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10):39-40.

[4]曹嘉琳,何国放.打沙包游戏新玩法[J].体育教学,2014,34(02):77.

[5]崔雅婕.难忘的沙包比赛[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