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野中的“跳高健将”——蝗虫

2021-01-21詹志鸿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1年4期
关键词:螽斯昆虫记蝗虫

詹志鸿

重读《昆虫记》8

蝗虫身上的血在胸部一涌一退地流动,血涌上来时就像液压活塞一样猛然一击。血液的推力,是身体集中精力而产生的喷射,使外皮沿着一条阻力最小的线裂开。这条线是生命根据精妙的预见性,而事先准备好的。裂缝就在整个前胸这个流线体上张开,就像从两个对称部分的焊接处打开来。外套的其他地方都打不开,唯独在这个薄弱的中间点开裂。裂纹往后延伸至翅窝,然后往头上开裂,到达触角窝后,向左右稍稍分叉。

通过这个缺口,背部露出来了,非常软,没有血色,略呈灰白色。背部慢慢地鼓胀,越来越隆起,这时它完全从外壳中露出来了。

接着,头从外壳里拔出来,外壳仍在原处,丝毫无损。这时透明的大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样子很怪。触角的套子没有皱纹,没有丝毫变动,还处于原来的位置,只是垂在半透明且没有生气的脸上。

摘自《昆虫记》

(花城出版社)第6卷,230~231页

蝗虫,俗称蚂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昆虫之一。哪怕我们居住的小区里看上去鲜有绿色,可是但凡有一小片草地,便能寻找到它们的踪迹。当你漫步在这一小片草地上时,会看到那些绿色的小蝗虫惊慌失措地往远处蹦去......

你可能会感到一丝困惑:这些蝗虫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对我们的生态到底有多少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了解一番吧!

昆虫中的“跳高健将”

说到昆虫中喜欢跳的种类,想必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蝗虫吧!其实,蝗虫的弹跳能力不及跳蚤,但也是昆虫中

数一数二的能手。它们通常使用跳跃来迁徙、觅食、躲避天敌等,可謂将跳练到了极致。

那么,蝗虫是如何跳起来的呢?答案就在它们的后胸足上。蝗虫的一双后胸足基部非常强壮,仿佛每日都在健身房练习腿部肌肉。当它们准备跳跃时,会将腿部弯曲,再突然弹射出去,高高地跃起。如果这些蝗虫是成虫,它们同

时还会打开两对翅膀,借助这股弹射的力量飞上一段距离。

这下,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蝗虫很难抓了吧!因为人家跳得高、飞得快,岂能被我们的双手轻易捕捉到?

别具一格的翅膀

蝗虫有时会借助翅膀的力量飞得更远,但它们并不能每时每刻都使用这两对翅膀。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蝗虫宝宝是没有这样可以飞翔的翅膀的,确切地说,它们的翅膀还没发育完全。如果你抓住一只只会跳跃而不会飞的蝗虫,会发现它的翅膀处只有4枚小肉芽。只有当蝗虫达到性成熟之时,它们才会通过蜕皮来获得这两对可以帮助它们飞翔的翅膀。正如法布尔观察到的那般,蝗虫通常要蜕4~6次皮,才能成为可以飞翔的成虫。但在这之前,绝大多数的小蝗虫都将葬身于鸟类或者其他肉食昆虫之腹。

在休息或者不跳跃时,蝗虫的翅膀通常合拢,放在腹部之上。昆虫学家口中所说的直翅目,正是形容这一有趣的现象。不仅是蝗虫,蟋蟀、螽斯也都属于直翅目这个大家族。

也会“唱歌”

看到这里,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既然蝗虫和蟋蟀、螽斯是亲戚,那它们也会“唱歌”吗?其实是会的。但蝗虫鸣叫的原理与蟋蟀、螽斯截然不同,它们的鸣叫声更像是一个小提琴初学者笨拙地用琴弓摩擦琴弦发出的不和谐的噪音,与优雅的琴声无缘,更难登大雅之堂。

有一部分种类的蝗虫后胸足上密布小刺,它们会使用这些小刺摩擦身体两侧的粗糙之处,发出些许声音。如果你不仔细聆听,很难捕捉到这段毫无规律的声波。也有的种类,如剑角蝗科,它们在跳跃飞起时会快速摩擦翅膀,发出一阵并不悦耳的“嘶——”声,然后逃之夭夭。

所以,如果蝗虫去学蟋蟀一样开演奏会,那估计会饿死。它们的“歌声”要么是吃饱喝足之后的饱嗝儿,要么是逃命时的嘲讽,谁愿意去听呢?

陪伴着人类

蝗虫与我们人类的文明“相伴”已久,但多半是灾难——蝗灾。人们常说“溃军不如寇,流兵即为贼”,这话同样适用于蝗虫。在较为干旱的时节,有部分种类的蝗虫,如东亚飞蝗,会大规模地聚集在一起。它们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中云:“行春令......则虫蝗为败。”在数千年中,人们一直尝试与蝗虫作斗争。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大规模的蝗灾在中国已经罕见了。

出现在史书上的同时,蝗虫也悄然走上了我们的餐桌。华南、西南地区的人们喜食蝗虫。它口感酥脆,具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忙碌一天的人坐在街边小摊上解乏的必备佳肴之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蝗虫还有更多的应用价值等着我们去发现。

(责任编辑:陆艳)

猜你喜欢

螽斯昆虫记蝗虫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都2020年了,人类为啥还拿蝗虫没辙?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人多势众的蝗虫
蝗虫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夜半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