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融合教学在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的实践研究
2021-01-21秦妍
秦妍
摘要:社区融合教学以学生适应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为目标,将社区教学与学校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与更高效率的教育,助其融入社会。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可在社区体验、课堂再现、再入社区、课堂强化与修正以及社区应用五个教学环节中,提高社区融合教学实效,为特殊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社区融合教学;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课
培智学校的生活适应课旨在培养特殊学生能生活、会生活、爱生活且有思想地生活的能力,课程设计以学生为核心,以家庭、学校、社区等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为内容。其中高年级(7~9年级)更加侧重于对社会、祖国、世界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参与社会的能力。特殊学生需要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在利用与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整合与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生活适应课的教学模式
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倡导培智学生应该同普通人一样享有学习和生活的权利,他们理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尊重。生活适应课可以帮助培智学生勇敢迈出第一步,适应社会生活,并被更多的人接纳。
在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中,常见的实施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学校中有社区”。学校与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模拟练习的机会,如临时将教室布置为医院诊室的样子;建设专门的功能室(酒店客房、超市、洗衣房等)。这些模拟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体验,巩固了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不过,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如创设模拟情境费时、费力、费钱;部分情境较难人为创设;模拟情境与真实环境存在差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参与困难程度往往被低估。第二种是“社区中有学校”。学生到对接企业中实习或参与各种体验活动。这样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模拟环境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系统、及时的解决,往往会影响他们被社会接纳的程度。那么如何有效地将模拟环境与真实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中有社区、社区中有学校”,便成为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社区融合教学是宁波市达敏学校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探索与完善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已有模式的局限,以学生适应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导向,将社区的教育资源与学校课堂的强化训练深度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与更高效率的适应教育,助力其顺利回归社会。其教学流程包括:社区体验(体验社区生活,课堂在社区)—课堂再现(系统学习知识,课堂在学校)—再入社区(实践操作练习,课堂在社区)—课堂强化与修正(进一步调整与巩固知识,课堂在学校)—社区应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应用于社区生活)。
二、生活适应课的教学流程
生活适应课立足于满足培智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我会用ATM机取款”一课中,基于社区融合教学理念,主要进行了社区体验、课堂再现、再入社区、课堂强化与修正以及社区应用五个教学流程。
在正式教学前,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能够认识银行卡(银行名称、账号、芯片、磁条、密码),知道如何保护银行卡;认识ATM机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显示屏、功能键、插卡口、存取款口、凭条出口)。此外,还需要就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些内容告知家长,招募志愿者以及联系对接单位。
(一)社区体验
培智学生很少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很多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社区体验一定要在教学之前进行。在正式展开本节生活适应课之前,应让学生对ATM机(自动取款机)有一个整体认知。如ATM机是用来干什么的、什么样的、怎样使用ATM机取钱。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到自助银行进行取款体验,教师示范后学生进行练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辅助并就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这是因为智障学生普遍缺少操作ATM机的生活经验,而其本身又存在较为明显的认知缺陷,需要在真实环境中获得足够的感性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使用ATM机取款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较多,但是教师的课时安排有限,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起点,在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分析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影音资料,完成教学前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见表1)。
(二)课堂再现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在社区体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即分层目标与重、难点,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过程由情景导入、分步讲解以及模拟练习三个部分组成,充分利用体验活动所搜集的照片与视频资料来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其中,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情景,可使用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ATM机取款的主要流程,并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在分步讲解时,采用结构化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如模拟ATM机的flash互动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操作等能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能够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在模拟练习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回顾ATM机取款的操作步骤,或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和模拟ATM机取款的一系列流程。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融入学生的讨论中来,以便及时发现学生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地方,帮助学生成功再现ATM机的取款流程(见图1、图2)。
(三)再入社区
社区融合教学是社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其深度的体现从本环节开始。在社区体验阶段,教师使用ATM机取款,学生在一旁学习;在课堂再现阶段,教师讲述ATM机的取款过程,学生在加深理解,这两个阶段学生一直停留在“学”和“看”的阶段,并没有实践动手操作。所以,为了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培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经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后,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到自助银行进行取款操作,观察记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整理出学生表现的不足之处,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准备。如学生在密码输入错误时,经常混淆“取消键”与“更正键”的功能,造成混乱;在遇到困难或突发事件时(如吞卡),不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求助等。
(四)课堂强化与修正
这一环节主要就再入社区阶段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强化与修正训练。例如,在面对学生经常混淆“取消键”与“更正键”功能的问题时,教师应尽量简化知识要点,如只教授运用“更正键”修正密码这一种方法,并进行强化练习(见图3);在面对学生遇到困难或突发事件不能采用适当方式求助他人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渗透、专题教学或科目间的合作教学来改善。
(五)社区应用
最后一个环节是回归生活。再入社区阶段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为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学习了知识和技能之后,就要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在充分学习和掌握了ATM机的取款流程,以及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后,需要对培智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考察,借此,为了提高培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生在有需要的情境下完成取款。如需要使用现金购买东西时,学生独立或在家长协助下取款。如有必要,可以循环第四与第五环节,直到学生个人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测验。与教学前相比,学生总体上较好地实现了分層目标(如表2所示)。
三、社区融合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社区融合教学模式的优点
社区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培智学生的生活知识与技能都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认识社区、利用社区甚至是参与社区,在活动中逐渐提高自信心和勇气。其次,在社区活动中,有利于帮助培智学生了解“生活规则”,纠正错误的行为规范,如在路上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能够安静地排队等待;遇到困难时,能够用合理的方式求助。这都有助于提高培智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与被社会接纳的程度。最后,社区融合教学模式不仅将培智学生从课堂拉到了生活中,同时也加强了正常智力学生对培智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在正常学生与培智学生之间建立起纽带。
(二)社区融合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实践过程中,社区融合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笔者只是将社区融合教学模式应用于生活适应课,虽然尽可能地聚焦教学重、难点以提高效率,但是缺少了科目间的整合,致使一些目标达标率欠佳,如培养学生在取款过程中的学会求助意识需要教师结合生活语文课来加强训练。其次,模拟社区环境对教师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与时间精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方式打破这一局限。在今后的社区融合教学实践探究中,可尝试融入多学科的整合教学、VR等科技成果,进一步助力培智学生融入社会。最后,生活适应课的课程主题与培智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度不高。提高培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应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为实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行为的具体内涵,加深对生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芦燕云.《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7(3).
[2]陆雪萍.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J].现代特殊教育,2015(3).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