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化硅MOSFET开关瞬态模型

2021-01-21夏逸骁陶雪慧

电子设计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寄生电容漏极栅极

夏逸骁,陶雪慧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碳化硅器件作为近年来的新型材料,在电力电子转换器的应用中受到更多的关注。碳化硅MOSFET具有击穿电场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率快、高温高频下稳定性好、开关损耗低等优势[1-2]。利用碳化硅器件开关特性良好和开关损耗低的优势,如何控制它的寄生参数达到实际电路性能的优化的是讨论的重点。

针对开关瞬态过程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分为以下3种:电路模型、数学模型以及实验分析模型。电路模型通过软件仿真,能够直观感受寄生参数如何影响开关过程,但是要建立器件模型,仿真时间较长[3]。实验分析模型[4]直接提取出测试波形,但是无法从物理层面解释各寄生参数对整个电路的意义。而数学模型弥补了前面两者的不足:从理论出发,能够诠释开关过程的物理机制,并且对实际电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碳化硅MOSFET开关模型

图1为考虑杂散参数的buck电路等效电路模型,功率回路中VDD为直流母线电压,驱动回路中Vpulse为脉冲电压源,其开通和关断电压为Vpulse1和Vpulse2,用来控制MOSFET的开通和关断[5-8]。buck电路整体参数:Lload是电路负载电感,Cload为负载电容,Rload为负载电阻,续流二极管使用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Cf为二极管的结电容。开关管为碳化硅MOSFET,其相关寄生参数如下:Rg代表栅极电阻,3个寄生电容分别为栅漏极电容Cgd、栅源极电容Cgs和漏源极电容Cds。寄生电感包括源极杂散电感Ls1、漏极杂散电感Ld1和栅极杂散电感Lg,以上为MOSFET内部的寄生电感。而MOSFET外部的杂散电感包括功率回路与驱动回路之间引线产生的寄生电感Ls2,直流母线VDD和MOSFET漏极[9]之间引线产生的寄生电感Ld2。为了进一步简化描述,记源极总电感Ls=Ls1+Ls2,漏极总电感Ld=Ld1+Ld2。

图1 buck电路等效电路模型

下面进行基于buck电路的碳化硅MOSFET[10-13]的开关瞬态过程建模与分析,仅以开通过程为例进行展开,关断过程变化率的提取省略。

阶段一:开通延迟

脉冲源电压Vpulse1开始驱动栅极,栅极电压Vgs从零开始上升。驱动电路对MOSFET的输入电容Ciss进行充电,Vgs上升到阈值电压Vth后该阶段结束。

阶段二:漏极电流上升

此阶段同时伴随电压及电流的变化,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随着栅极电压Vgs等于阈值电压以后,MOSFET导通,漏极电流id表达式如下:

考虑碳化硅MOSFET的驱动回路和功率回路,它的驱动回路和栅极电压表达式如下:

由式(1)~(4)联立可以得到栅极电压Vgs在该段时间的表达式如下:

式(5)的求解依赖于a2-4b的正负情况,若a2-4b>0,则为过阻尼;若a2-4b<0,则为欠阻尼。通过电路基本参数及MOSFET寄生参数进行计算。首先在器件的数据手册中找到该碳化硅器件(C2M00 80120D)寄生电容随电压的变化曲线,从中提取结电容与漏源极电压Vds的关系。

图2 数据手册中结电容—Vds变化曲线

根据第一部分理论分析,只需对栅源极电容Cgs以及栅漏极电容Cgd进行建模,图2中输入电容曲线几乎为一条直线,代表输入电容几乎为一个定值。再观察图中米勒电容Crss曲线,由于Crss=Cgd,故此曲线即为栅漏极电容的变化曲线,图3已经完成对0~50 V电压范围的参数拟合,得到其变化规律如式(6)所示:

图3 寄生电容Cgd—Vds拟合曲线

根据图3可以观察到,Cgd在此电压范围内下降速度极快,导致Cgs远大于Cgd,此时可以判断出a2-4b>0,确定Vgs处于过阻尼状态后可以得到式(7):

根据式(1),漏极电流id表达式如下:

阶段三:漏源极电压下降

图4 开通过程双电流变化情况

第一部分:伴随Vgs上升到Vmiller。

第二部分:栅极电压Vgs保持等于米勒电压Vmiller。

2 MOSFET寄生参数定量分析

大量文献通过离散值寄生电容的波形比较并不十分可取,只能大致看出其变化规律[14-16]。文中选择了同时基于不同参数进行分析。由第一部分的拟合结果可得到各寄生电容随着Vds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变化率推导得出的公式进行参数分析。

第一组考虑参数为驱动电阻Rg(选择参数分别为 5 Ω、10 Ω、15 Ω、20 Ω、25 Ω)。

图5 考虑Vgs时不同Rg下的

第二组参数为源级电感Ls(选择参数分别为2 nH、5 nH、10 nH、20 nH、50 nH)。

图6 不同LS下的

其原因是在考虑寄生电容时,电感的影响程度远不及寄生电容,因此在电路的瞬态过程中可以忽略Ls对Vds的影响。而漏极电感Ld的提取结果与图6相似,几乎不影响Vds的变化。

同样按照2.1第一组考虑参数为Rg。

图7 不同Rg下的

可以发现Lload的增加抑制了漏极电流id的变化,但是主要影响0~20 V的情况,当Vds高于20 V后影响几乎忽略,原因是第一部分中提到的漏极电压下降分阶段进行,并且栅极电压变化也遭到抑制,因此在考虑Vgs的阶段,Vds的变化也将受到影响。图8中单一通过控制共源级电感Ls的效果不如图9中明显,可见漏极电感Ld也会抑制电流的变化,因此在参数选择时控制功率电路的总电感最为合适。

图8 不同LS下的

图9 不同Lload下的

最终得出结论如下:MOSFET的两个寄生电容影响其整个瞬态过程,将其加入到其余参数栅极驱动电阻Rg、源极电感Ls、漏极电感Ld的分析当中,Rg的增加减缓了栅极驱动电压的升高,进而抑制了漏极电流id和漏源极电压Vds的改变。Ls及Ld作为功率回路电感几乎不影响Vds的变化,但是两者在电流id变化过程中起到了抑制的作用。栅极电感Lg相比其余电感对瞬态过程影响几乎忽略,因此不作考虑。

3 结 论

猜你喜欢

寄生电容漏极栅极
纳米器件单粒子瞬态仿真研究*
离子推力器三栅极组件热形变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EMI滤波器的寄生效应分析
寄生电容对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影响
电路中寄生电容的估算方法
教学用原理演示型场效应管测量仪构想与实践*
寄生电容对叠层片式陶瓷电感器的影响及提取消除方法研究
栅极液压成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脉冲调制技术的研究
IGBT栅极驱动电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