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市政道路工程中水稳层施工技术
2021-01-21吴丽琴
吴丽琴
(身份证号:3522271982****136X)
0 引言部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受到市政道路工程的影响,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情况,严重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对城市居民造成不良的影响。当前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发展需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能够有效缓解以上情况。水稳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道路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保障道路行驶的安全性。因此,技术人员应该掌握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流程开展施工,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1 水稳层施工理论概述
1.1 水稳层施工工艺
技术人员在设计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考虑其水稳层碎石的基础构造情况,根据其实际的应用效率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同时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首先,技术人员在水稳碎石项目施工之前应当注意保持摊铺任务的整洁,并在施工之前对操作区域进行修正与喷洒,提高路面的洁净程度,同时也使其满足施工的湿度要求。其次,面对水稳层碎石基础操作中存在的施工问题,技术人员应该使用信息化的调动系统,能够保障整个施工项目的科学调度,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材料的有效供给。针对施工材料的进场,技术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并妥善管理,防止出现碎石离析的情况,影响施工效果。最后,技术人员在开展水稳层的碎石基层铺设任务时应当保障横向与纵向的连接,这样才能够保障后续施工环节的开展。完成铺设施工之后,技术人员还需控制好结构的温度,防止其出现断裂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
1.2 水稳层施工原理
针对水稳层施工环节,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就是使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施工原料,同时使用胶凝材料、灰浆对骨料空隙进行填充、摊铺和压实。在施工过程中要保障其压实的程度符合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而高强度的路基必须通过碎石填充与嵌挤实现。水稳层的碎石填充施工的目的就是提高市政道路路面的强度,其施工初期的强度比较高,而路面也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强度,直到施工结束之后能够形成坚实的板体结构。水稳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路基路面的强度、抗渗性以及抗冻性,优化道路的各种性能,保障道路的使用安全性。通常情况下,技术人员在水稳层施工中使用的水泥用量是混合料总量的3%~6%,其水稳层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5~4.0MPa,体现出非常高的强度性能。由于水稳层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为中粒土,且胶凝材料的凝结速度较快,因此技术管理人员应该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无法整修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与施工专业水平,最终提高水稳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1.3 水稳层施工材料
经过上文的分析能够知道,水稳层施工技术中主要使用的铺设材料包括碎石骨料以及胶凝材料,只有实现科学的配比才能够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针对不同工程的建设需求,技术人员应该使用不同的材料配比。技术人员在施工之前应该进行检验试配,得到最适宜的材料配比,才能够开展施工。水稳层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能够进一步提高道路工程的强度以及稳定性,与其他施工技术对比显示出较大的优势,成为了高级市政路面基层施工的最佳施工技术。
2 影响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水泥材料
水泥作为水稳层施工技术的主要材料,其自身的用料配比也会对工程施工效果造成影响,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程的建设需求选择水泥类型。由于水泥类型较多,其不同的类型具备不同的结构与强度特征,因此技术人员不能够统一用料比例,而是应该根据建设需求合理选择水泥材料。甚至是相同厂家同批次生产的水泥,由于其用料配比有调整,其最后显示出的强度特征也是不同的,应用于道路工程取得的效果也不同。经过长期的施工总结能够发现,当水泥主要成分为
铝酸盐时,其抗压强度以及硬度都比不上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水泥材料施工效果。而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必须保持其整个工程的水泥类型与质量的统一,标准化的施工材料应用能够保障水稳层的抗渗以及抗压性能。如果使用的水泥材料存在差异,原材料之间可能会出现化学反应,影响道路施工的含水量,最终破坏水稳层的强度与稳定性。
2.2 水分含量
水在水稳层施工中是一种重要的施工原料,施工混合料水分含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水稳层的稳定性与强度性能。如果水稳层的含水量过高,则会出现真水反应,而如果水稳层的含水量过低,则会导致其施工建设的密度不同,导致道路区域存在抗压性的差异,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过高的含水量还会影响道路稳定性,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环境的影响,出现道路路面变形的现象。只有保持科学的水分含量才能够提高水稳层的施工效果,保障道路行驶的安全[1]。
2.3 混合料配置
严格来说,水分含量也处于混合料配比的其中一个要素,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应该严格控制水稳层其他混合料的配置拌合,这样才能够保障路面施工的质量。作为水稳层施工环节非常重要的因素,混合料的配置与拌合都会对最终的施工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技术人员使用的混合料存在密度不一致的情况,就会导致施工完成之后的道路出现不同的抗压、抗渗性能,稳定性更是无法统一。这些不良反应在施工结束之后的初期反应不大,然而随着道路的使用,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道路中密度不均匀的区域就会出现被破坏的情况,严重影响道路行驶的安全性。其中密度符合设计标准的路面显示出较好的强度以及抗侵害性能,但是密度较低的道路则容易出现侵蚀的现象,进而导致路面变得不平整,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除此之外,混合料在拌合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搅拌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市政道路路面出现裂缝或者结块的问题。对此,技术人员在进行搅拌操作的时候应该合理控制加料时间,使混合料能够完全融合,一方面提高施工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应该保障施工的连贯性[2]。
2.4 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水稳层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流程的规范性与关联性能够影响施工操作的质量,而混合材料的配比又影响着道路的稳固性。对此,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流程的规范,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防止施工人员出现违规操作,影响施工效果。同时还应该主动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提升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安全意识,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的效果。
3 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
3.1 科学调整配料比
施工材料的配比试验与研究是水稳层施工的第一步,只有按照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科学调整配料比才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技术人员第一次进行配料比试验的时候需要关注其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对操作结果的抗压与抗渗性能进行对比,保障施工的效果。期间,技术人员应当保证施工原材料的厂家与规格都相同,在材料特性中都体现出统一性的特征,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购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2 科学分析含水量
除了对配料比的控制,技术人员还应该重视施工材料问题,尤其是工程监管单位,应当根据规范的施工质量管理原则对施工材料的品质进行核查与检测,进一步明确混合材料的含水量,并综合考虑工程建设要求与材料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材料不同含水量对施工的影响。就目前的水稳层施工情况来看,我国市政道路实际施工中还存在施工人员不了解施工规范的现象,这样就导致施工人员对材料含水量的认知不足,在实际的施工中出现不同类别的矿物水稳层施工,而其中矿物质的比例不稳定,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3]。
3.3 均匀搅拌混合料
明确混合料配比并完成材料采购之后,技术人员就可以开展施工,而混合料的搅拌则是施工的首个操作。技术人员应该保障混合料的均匀搅拌,并根据实际的工程状况进行微调,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如果搅拌操作的地面环境为斜坡,则技术人员应当适当调整搅拌机与叶浆之间的连接角度,防止因地理环境问题出现混合料搅拌不均匀的现象。面对极端的天气时,技术人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搅拌操作,此时技术人员就应该调整用料数,保质保量地完成搅拌任务。在后续的施工中,如果技术人员发现施工结束之后的路段出现干燥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增加混合料的含水量,优化之后的施工操作。针对已经完成的前方缺水路段则可以使用均匀喷灌、喷雾的手段为其补充水量,避免路面因水分不足出现裂缝等结构问题。一旦施工路段出现严重的干裂、破坏现象,技术人员应该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调查,并对已经断层的位置进行掘除,之后再采用同一结构的混合材料进行修补[4]。
3.4 摊铺碾压施工
根据工程施工具体要求调整摊铺碾压施工的压力能够有效增强路面的密度,提升路面的强度。技术人员在铺设施工之前应该对路面进行清洁与润湿,同时尽力选择良好的天气情况进行施工。技术人员在铺设工程中应该科学控制相关机械,选择合适的铺设速度,实现均匀铺设,防止出现不均匀的路面厚度现象,导致严重的路面强度偏差。当面对大面积的铺设任务时,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多台机械同时开展施工,并注意控制机械之间的距离,防止其出现安全问题[5]。
3.5 后期养护处理
水泥材料在施工干燥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缩现象,这是水泥材料的自身特性,对此,技术人员在完成施工之后还应该关注道路的后期养护问题。对于水稳层施工来说,其工程要求的时间应当在4d~7d范围中,如果施工时间过久则会导致水稳层出现松动的现象,并影响之后的道路使用。因此,技术人员在养护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对道路的影响程度,综合考虑之后选择合理的补水时间,同时在水泥材料搅拌的过程中可以加入略高于规范的量,这样也能够适当减少补水的时间,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效率[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能够保障人们的正常出行,而在水稳层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明确施工的规范与流程,掌握施工要点,提高路面的抗性与承载能力,防止路面出现破损的情况,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