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渗透的意义与技巧

2021-01-21李珊齐建立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演唱者音乐作品听众

李珊 齐建立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236037)

民族声乐根植于华夏大地,经历了中国五千年历史岁月的变迁,以极具东方音韵特色的艺术形式将其固有的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种极具民族情感特征的音乐表达形式。[1]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可知,现代社会演绎的民族声乐艺术依托于传统民族声乐,并发展演变成为带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2]民族声乐艺术被社会大众不断创造、传承与发扬,人民在音乐中寻找生活与前进的目标,使得现代民族声乐更具生命力。[3]从分析民族声乐发展轨迹可知,一半以上的艺术工作者、文化分析学者等通过对当代民族音乐作品的不断探索发现,大多数民族音乐作品都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再通过演唱者的表演将艺术作品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4]并使其成为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但随着现代音乐形式的多样化,加之西方文化对民族声乐的冲击,民族音乐对听众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民族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情感因素的渗透效果差强人意,导致民族声乐的学习、传承与发展存在困难。因此,笔者对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渗透的意义与技巧展开分析,为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奠定理论基础。

一、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渗透的意义

声乐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单纯的乐器演奏,这种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和语言文字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乐器组合演奏直接表达人们内心的感情,激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而单纯运用演唱手法,没有真情实感的演唱是达不到良好的演唱效果的,只有将演唱技巧与情感结合,才能达到更好地诠释作品的目的。笔者将民族声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诉求进行全面阐述,通过图1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因素渗透过程可以看出,民族音乐情感包括作品本身以及向听众传达的功能,将分为三个部分展开系统分析。

图1 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渗透过程

1. 提升歌曲表现力

依据相关研究可知,通过展现自身特点、流露出内心感染力来完成一项或者多项工作的能力称之为表现力。[5]所谓歌曲的表现力是指在艺术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自然地将自身所要表达的内心感受、思想理念传递给观众。更确切地说,演唱者用自己特有的表演方式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体现其对演唱的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解,还能将自己的内心独白、人生体验、情感诉求和心理感受展现给听众。

一个演唱者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练习,积累演唱经验来培养良好的民族音乐作品表现力。艺术作品应以良好的声音作为演唱基础,演唱者要努力刻苦训练,夯实基础,只有掌握过硬的演唱技巧才能进一步表达演唱者的内心情感。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利用相关技巧控制音量的大小,并需要丰富的舞台经验作为支撑。[6]通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可以更好地将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应用到日常声乐训练中,努力将演唱过程中使用的演唱技巧与演唱者的表现力有机结合。利用上述声乐训练方法将所要演唱的作品流露出的情感刻入骨髓,最终将演唱者的内心独白得以真实呈现。此种声乐表达形式不仅能够丰富演唱者的音乐知识与文化素养,也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民族音乐演唱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认识阶段,心得体会阶段,再逐步深入到内心处理加工阶段。假如一个演唱者对于他所要表达的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及特征、创作者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等没有深入了解的话,就很难将正确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正如相关研究者所提到的:“假如对音乐作品最基本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都不太了解,就不能理解这个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表面含义,更无法体会作品的深层含义,进而无法体会其所要表达的艺术境界,只是单纯地唱出歌词、旋律,无法从根本意义上提升演唱者的艺术水平。”[7]只有从自身出发,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彻底领悟音乐作品中所展示的艺术内涵。也只有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要展现出的艺术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出演唱者内心最根本的热望和演唱激情。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绎过程中,演唱者唱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听众,引起听众内心深处对于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了解各乐章所展现出来的内在含义,进而体会到整首民族声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图2 音乐作品美感内容

图3 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渗透技巧

2. 传达作品美感

声乐演唱主要通过声乐之美(作为音乐作品艺术美的前提与基础)表现出来,而民族声乐作品则通过独具艺术化的声音表达方式表现出来。[8]早在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就流传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音乐鉴赏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肯定了民族声乐的艺术表达魅力。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的嗓子是一种可演奏的乐器,具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因此可以判定,声音是音乐演唱中较为重要的介质,但不是所有的声音都适合歌唱,而是使用具有独特、优美的音律,所运用的音律要具有较高质量的音质、音色,且演唱过程中需要增加大量的演唱技巧,给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无论演唱者所运用的是西方的美式唱法还是东方的民族唱法,都需要强调歌唱的声音美,这种声音美需要在日常练习中得到提升,加深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深入领悟,提升演唱者自身的艺术修养,最终从情感深处完美表现演唱者的声音之美。

民族音乐是民族特色语言与动听的旋律完美结合的艺术。[9]在现实生活中,悦耳的音乐种类繁多,如自然界中的鸟语虫鸣等,各类乐器都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民族声乐同样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是建立在旋律框架上的艺术表达形式。因此,声乐语言能够通过其特有的表达形式将声乐演唱艺术完美诠释,为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声乐演唱艺术创造性地美化语言艺术,通过演唱过程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能够提升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 引起听众共鸣

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利用艺术化的手段去感染听众,向观众传达作品情感,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通过情感化的歌唱技巧演绎音乐作品,才能进一步增强演唱的生命力,进而完美地表达民族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10]现阶段民族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也不是简单地将演唱者的意识理念加入到作品的表演之中,而是将可感受到的情绪通过可体验的方式,与听众的情感融会贯通。为了更好地展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来阐述音乐作品的情感,还要更深层次地展示艺术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含义。好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渲染力和生命力,好的演唱旋律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在声乐演唱中渗透情感因素,充分地体现民族音乐作品的意蕴美。演唱者通过自身对艺术作品情感的理解,以音乐形式将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生动地展现在听众眼前,倾情刻画东方特色生活的点滴,生动细腻地将民族精神展现出来。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从根本上离不开演唱者对于生活的理解认知,音乐作品如果缺少生活基础就缺乏其特有的灵魂依托。因此,演唱者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经历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从平时观察生活的点滴入手,留意生活中细微事物的变迁,熟悉所要演绎的音乐作品背景,更好地理解作品环境所描述的文化、情感所特有的表达方式。[11]利用上述方法来演唱民族音乐作品,以“构建意象,创造情境”作为演唱基础,将深层次的情感融入音乐作品中,从根本上提升作品内在的表现力。

民族音乐作品因其自身独有的特性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但不具备社会功利性质。[12]听众对于民族音乐的审美完全出自自身的内在需求,由此可知,听众可通过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做出相应的反应。演唱者通过演唱将听众引入一个感性世界中,在提升听众欣赏美的同时,诠释着音乐作品本身的意境,使观众用心体会音节的跳动与音乐的真谛。对于听众而言,当演唱者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所要表达的作品之中,其所表达的作品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事物,而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精神世界中的虚拟对象。简而言之,原本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通过艺术加工的方式让音乐触动听众内心深处,使得听众和演唱者在精神领域能够更好地交流,实现情感共鸣。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渗透的技巧

如前所述,笔者从感性层面细致分析了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意义,以此有效加深民族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在此部分对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渗透的技巧进行分析。依据图3内容设定,演唱者需要在对唱过程中不断渗透自己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族声乐演唱技术的情感表现。

1. 在创作与演唱中适度融入情感

声乐表演所流露出的情感是演唱者对音乐作品再次领悟的过程,也是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不断理解的过程,更是对音乐作品思想内容不断感知的过程。也可以说,表演者要能够剖析和理解其所演唱的作品,才能更好地融入演唱者的内在情感。[13]假如一个演唱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参悟、感受并予以再创作,在作品中融入演唱者的情感,就能够使作品的含义得到升华,使民族音乐作品展现得更加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因此,演唱者的情感表达不能只浮于表面,应该不断地直击情感深处。通过此种方式,才能使民族音乐作品既具有感性的内容又能散发出理性的魅力,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以情感作为音乐表达基础,运用理性的创作思维引领音乐作品与民族声乐有机结合,提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

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应遵循适度原则,以理性的角度去指导演唱者选择更适合的感性学习方式。通过很好地把握“度”来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使之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反之,如不能掌握适度原则,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仍不能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只会增加练习者的疲劳感。民族声乐演唱在遵循上述练习原则的基础上需要更多地添加演唱者的演唱情感,使民族声乐表演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民族声乐作为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表演者需要对所要达到的演唱效果有一个整体、全面的把控。

综上所述,演唱者需要在创作和演唱过程中,将演唱技巧提升到感情层面,并将民族声乐作品内部所要表达的情感生动细致地展现在听众眼前,合理地刻画艺术作品,控制情绪,适度表演。

2. 增加演唱渲染力

在民族声乐表演过程中,应做到情声结合、声情并茂。通过歌唱技巧与音乐作品内容的结合,使演唱者在表演音乐作品时,适当地运用发声技巧来表现歌曲内容,将情感更好地融入歌声里,满怀深情地展示歌曲所要体现的深刻内涵。

演唱民族声乐的过程是对音乐作品再度理解和创作的过程,演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熟悉乐章、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以及每一个情感印记。从宏观角度来看,民族音乐作品所用的乐谱本身并没有生命力,但节奏的字里行间却蕴藏着谱曲者的情感因素。[14]因此,以熟练的演唱技巧为支撑,更深层次地烘托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基本的作品表达形式,进而激发演唱者的演唱激情,最终更好地塑造整体艺术形象。通常来讲,演唱者不能单纯地用一种声音来表达一件艺术作品,应该对作品从内容到旋律进而到艺术内涵均有所理解,全面把握这个作品所想要表达的艺术形式和深刻意蕴,更深层次地演绎和诠释音乐作品,从而使民族音乐具有层次感,声音生动富有感染力。

3. 提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声乐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力,应首先对所要演唱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理解,细致挖掘其内在含义,提升整体表现力。而后,将音乐作品内涵与演唱者的自身经验相结合。在演唱过程中,应该重现作者所处的时代、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并将不同历史时代中的审美相融合,明确适合此歌曲演唱的情感特征。同时,要深刻领悟整首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把握每一部分的情感基调,更多地运用细节化的演唱技巧诠释整首作品。在声乐演唱中做到有轻有重、浓淡相宜、起伏变化、引人入胜。

因此,演唱者应在日常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细致地剖析艺术作品,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努力挖掘作品中歌词所要表达的意境,进而提升演唱者自身的文化底蕴,不间断地掌握、理解所要演唱民族声乐中的语言和内涵。了解作品语言所展现出的艺术美感,调动演唱者的演绎热情,将民族音乐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语言美完美展现出来。民族音乐作品的歌词作为一种诗歌化的语言形式,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更加侧重于诠释歌词的内在含义,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深层情感,描绘作品意境。民族音乐作品的歌词多具有民族特色,演唱者通过自己的处理对内容、体裁进行二次创作,在演唱过程中准确表达情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情,展现音乐作品本身特有的地方韵味。

三、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音乐的表达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其中最具东方特色的民族声乐以多种多样的演唱方式展现在听众眼前,在开阔大众眼界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声乐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出现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民族声乐并没有因其迅猛发展而摒弃传统的民族音乐形式,没有割舍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血脉关系,更没有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而是抨击听众内心深处,激起听众对民族音乐的共鸣。为了实现民族声乐作品的传承与发展,提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需要在表演过程中更多地增加民族情感,从而提升广大听众对民族声乐的鉴赏力。

猜你喜欢

演唱者音乐作品听众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