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视角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动态仿真分析

2021-01-21黄光球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消耗量新能源能源

黄光球,徐 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55)

低碳经济作为由传统高污染能源向新能源利用转变的一个绿色经济增长模式,其关键在于通过政策手段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保证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在日常能源需求与能耗危机双重压力的背景下,寻找更加低碳化、可持续化的能源,是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新选择。而新能源不仅可以代替传统能源,弥补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传统能源使用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于改善大气环境有很大的帮助[2]。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能源需求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扩大新能源的比例,使经济发展逐渐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变。

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推动能源产业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在全球化的角度下,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政治、环保等领域内的一个重点问题[3]。在新能源产业研究方面,尹润峰[4]从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经济技术和政策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影响。Goran等[5]运用了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经济稳定增长、技术进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高效利用等因素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张怀文[6]从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角度,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区域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仿真模型方法,可以对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模拟仿真,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性建议以及数据支持。其中系统动力学作为代表方法之一,在环境可持续发展[7]、城市承载力分析[8]、能源安全[9]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闫晶等[10]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新能源产业成长动力系统,并且从协同效应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贾文婷[11]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创新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在可再生能源初期,政府是技术创新核心动力的结论。邵志芳等[12]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风能、电能和氢能不同发展时期的情况,并且对政策因子、待遇因子与新能源产业综合效益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模拟。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空间因素、人力资本和国外发展政策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启示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以下不足和局限性:

1)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是一个涉及到多系统多因素的综合问题,目前对于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仅仅只针对于单一的产业,例如风能、太阳能产业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没有考虑到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2)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目前针对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分析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态仿真分析不足,从而会使系统分析与实际生产之间产生一定的误差。

因此,针对新能源产业存在动态关系的特点,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相结合,通过构建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的多层级结构和系统流图,来探讨根本影响因素的变化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寻求政策变化时的最佳方案,并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1 新能源产业多级层次递阶影响因素分析

1.1 新能源产业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新能源是以新技术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而对这些能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运用的企业活动则为新能源产业。本文以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将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数和外部因数2个方面,内部因素是新能源产业内部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1.1.1 新能源产业内部影响因素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由新能源的消耗量和单位能源利润2个方面决定的,新能源消耗量随着区域的能源需求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而波动,当区域能源需求量增大时,新能源消耗量也会相对应增长;新能源的利润主要由新能源产业的单位能源收入减去单位能源的开发成本,而新能源产业收入是由新能源价格、新能源消耗量等因素决定的。所以新能源产业内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能源需求量、能源消费结构、新能源开发成本、新能源价格、新能源供给能力、新能源转化效率等。

1.1.2 新能源产业外部影响因素

新能源产业外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经济发展、环境约束、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4种类型。经济发展会加大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从而增加新能源的需求,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环境既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载体,也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当环境受到破坏时,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引发社会问题;技术进步会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从而节省新能源产业的开发成本;政府的能源规划对能源产业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方面。运用政策手段对新能源产业的调控,会对能源、经济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对能源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1.2 二元关系的判断

由于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较多、难以量化,且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结构不清晰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因此,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引用到新能源产业分析中,利用ISM来分析新能源产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观察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最终确定出系统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根本影响因素。

在上述文献对新能源产业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深入剖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新能源产业影响的差别,就必须判断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找到各个影响因素对新能源产业产生影响的路径。为此,必须根据专家讨论以及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判断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并进行分析评价。经过多次交流讨论之后,最终得出了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之间的二元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

1.3 建立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ISM模型

邻接矩阵A用来描述系统中两两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即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后两要素之间的可达程度。通过对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判断建立相邻矩阵A,A中的元素aij取值为:

可达矩阵M是指用矩阵的形式来描述因素之间通过任意次传递可以到达的二元关系,即将邻接矩阵A与同阶单位矩阵I(I表示各个要素可以到达自身)求和得到的矩阵A+I进行一定的幂运算,直至(A+I)k-1≠(A+I)k=(A+I)k+1,则M=(A+I)k,K为最大传递次数或路长。运用Matlab进行矩阵运算,最终得到可达矩阵M。

根据可达矩阵M可求得影响因素Si的可达集R(Si)和先行集Q(Si),其中R(Si)为M中Si能够影响到的所有因素所组成的集合,Q(Si)为能够对Si产生影响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在此基础上依据R(Si)=R(Si)∩Q(Si)的原则,对影响因素进行层级划分,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由此可得出第1级L1={S1,S2,S10,S11,S12};第2级L2={S4,S9,S17};第3级L3={S7,S14,S16};第4级L4={S5,S6,S13,S15};第5级L5={S3,S8}。

1.4 新能源产业层次结构分析及论证

在直接因素到间接因素中,新能源价格受到能源供给能力和行业补贴所影响,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供给能力变化时,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则会相对应的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由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消耗量两者因素构成的,受到能源供给能力和环保政策的影响,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例如规范工业化企业使用能源、新能源汽车,都会对能源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而区域能源需求量和人口则是线性关系,在每个人所消耗能源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越多,能源需求量就越大。在间接因素到根本因素中,新能源产业政策主要通过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税收政策和行业补贴来对新能源产业产生影响。根据分析,将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构成一个多层级递阶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系统中17个因素分别分布于5个层次。

1.4.1 直接影响因素

城镇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新能源价格、能源消费结构和区域能源需求量构成了新能源产业的直接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属于最直接的层次,说明新能源的最终消费多用于居民生活之中,在工业中使用量较少。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也保证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费结构通过能源需求侧的管理来对新能源产业产生直接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新能源价格是新能源产业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是因为目前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受价格影响程度较大,无法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基础能源竞争。但是由于新能源消费的低碳性,会改善大气以及环境情况,为了达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政府给予新能源企业一定的政策补贴,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4.2 间接影响因素

人口、环保政策、大气及环境情况、能源供给能力、新能源开发成本、能源转化效率、技术研发投入、能源税收政策、行业补贴和资源丰富程度是新能源产业的间接影响因素。人口与新能源产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居民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能源需求,伴随着交通限行政策的推出,人们更趋向于购买便捷、低污染的新能源汽车,因此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大气环境质量逐渐降低,政府相对应地会出台环保政策,来限制传统能源的消费,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保证经济和环境的健康发展。从新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利用效率依然较低,处于世界落后水平,因此加强对于工艺装备技术改造,提高能源效率也势在必行。因此,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技术开发创新、行业补贴和推行政策规划方案等多种措施来降低新能源开发成本,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同时必须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倡以创新为主旨的发展方式,实现新能源的区域聚集效应,促进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1.4.3 根本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根本影响因素,对市场进行直接调控的同时,对新能源企业起着间接调控的作用。一方面,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推广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对于新能源产业投资的增长,对于改善空气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相对应的新能源产业则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前提,而且新能源产业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主要由技术研发投入、行业补贴和能源税收政策对新能源产业进行调控。充分发挥产业技术政策的导向作用,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产业聚集程度进行调控;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更加全面的产业规划政策,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开发成本较高,政府通过推出产业补贴政策,来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从而对整个系统起到引导的功能。这些根本因素与间接影响因素形成了系统的传递路径,最终对新能源产业产生影响。

2 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动态仿真分析

2.1 系统边界的确定

新能源产业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进而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内在系影响因素包括新能源供给能力、价格和开发成本等,外在影响因素包括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研发投入等。本文通过对新能源产业研究,并结合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将新能源产业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为系统的边界,进一步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动态分析。

将新能源产业发展系统分为经济、能源、环境、技术和政策等5个子系统,其中Y代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y1、y2、y3、y4、y5分别代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子系统、能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和政策子系统。能源子系统作为核心模块,主要包括新能源价格、新能源消耗量和新能源产值等。如图2所示,5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形成1个完整的系统,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经济子系统。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良好的经济发展会对新能源产业产生促进作用,从而导致新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但是目前新能源的收益与传统能源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经济发展是以环境的健康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响应了我国低碳经济的目标,同时可以保证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2)能源子系统。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主要影响着碳排放和大气环境污染,因此能源子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传统能源消耗量、新能源消耗量和总能源消耗,能源子系统主要讨论新能源价格、消耗量的变化对于各子系统的影响。

3)环境子系统。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基础,既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载体,也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当环境受到破坏时,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引发社会问题。同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才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环境子模型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基础上的系统。

4)技术子系统。新能源产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能源转化,技术进步可以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从而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5)政策子系统。政府应该在能源政策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首先,政府的能源规划对能源产业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其次,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对能源系统的调控,会对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对能源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最后,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可以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2.2 因果关系分析

根据上文所确定的ISM层次结构图,应用Venism软件绘制出因果关系框图,如图3所示。因果关系图以新能源产业为中心,相关影响因素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主要有以下4条路径:

1)人口总量-区域能源需求量-新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排放量-环境相对污染程度-人口总量;

2)GDP-新能源产业投资-新能源R&D投入-新能源消费总量-新能源产值-行业产值-GDP;

3)新能源R&D投入-能源转化效率-新能源价格-新能源产值-新能源产业投资-新能源R&D投入;

4)传统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量-环境相对污染程度-能源税税率-传统能源消费总量。

通过图3中主要反馈回路说明,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会带动新能源消费量的提升,从而增加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企业日常生产的补贴,由于地理位置、转化效率和运输成本的原因,新能源的生产成本较高,在价格方面相比于传统能源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对于技术方面的投入,主要体现为新能源R&D投入。传统能源的消费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从而政府会调整政策措施来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在能源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传统能源消耗量减少,则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发展。

2.3 系统流图的构建及主要的方程

层次结构分析和因果分析图旨在找出系统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能准确地反映系统内的影响程度,而新能源产业系统流图是在因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上文确定的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建立如图4所示的新能源产业系统动态SD流示意图。

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以1年为单位设置仿真步长,仿真时间为2010—2025年。在输入数据基础上,用系统仿真模拟的结果与现实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从有效性、稳定性、历史性等方面来对模型进行检测,进而分析模型的实用性,才能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通过对模型进行有效性和历史性进行检验之后,根据仿真结果与现实情况的对比,可以得出:仿真结果得出的参数与现实情况的拟合度较高,并且误差都处于10%以内,因此,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根据系统动力学流图之间的参数关系,主要的方程式如下:

人口总量=INTEG(人口增加值,373 5);

人口增长率=0.003 8;

GDP=INTEG(GDP增加值,101 23);

GDP增 长 率 =WITH LOOKUP(TIME,([(2010,0.10)-(2025,0.2)]),(2010,0.146),(2011,0.139),(2012,0.129),(2013,0.11),(2014,0.097),(2015,0.079),(2016,0.076),(2017,0.08),(2018,0.083),(2019,0.075));

新能源消耗量=INTEG(新能源增加值,280.71);

总能耗=传统能源消费量+新能源消费量;

新能源税收因子 =WITH LOOKUP(TIME,([(2010,0.10)-(2019,0.2)]),(2010,0.1),(2011,0.11),(2012,0.11),(2013,0.11),(2014,0.11),(2015,0.12),(2016,0.125),(2017,0.125),(2018,0.125),(2019,0.125));

新能源产值=新能源消耗量*单位新能源效益值*(1-新能源税收因子)+新能源产业补贴;

单位新能源效益值=0.45;

新能源产业R&D投入=新能源产业投资*国家R&D投入比例;

国家R&D投入比例=0.027 3;

能源污染系数=(传统能源消耗量*0.78+新能源消耗量*0)/总能耗;

环境承载力=总能耗*承载力系数*能源污染系数;

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气产生量-工业废气处理量。

3 案例仿真及分析

3.1 仿真环境设定

以陕西省新能源产业为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探索新能源产业关键影响因素的变化对于其他子系统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政策指导等多方面原因,陕西省新能源资源充足,适合开展大型的新能源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了确保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合理制定,在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新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之后,分析新能源产业发展子系统对于关键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模型的数据来源主要为《陕西省能源局》《陕西省统计年鉴2010—2019》以及陕西省统计局的相关公开数据。在前文对于新能源产业影响路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对新能源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表函数、常数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程进行了确认,其中的关键数值是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模拟数据进行反复模拟比对之后得出。

由影响因素层次分析可以知道,新能源产业的根本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产业政策,而产业政策则是由技术研发投入和能源税收政策所体现的。在对模型有效性、历史性进行检验之后,分别选取GDP增长率和税收调控因子和新能源产业R&D投入作为动态特征分析的变化值。

3.2 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动态仿真分析

3.2.1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因素,设置GDP增长率为经济政策的调控因子,通过设置不同速率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进行仿真模拟,以达到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来进行模拟分析的作用。图5显示出当GDP增长率分别为6.5%、7%和7.5%时,陕西省经济生产总值、新能源产值、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消耗量的变化情况。根据仿真结果可知,在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并且增长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时,可以有效促进能源需求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由模型的运行结果可知,GDP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在2025年达到37 835亿元;人口总量从2010年的3 735万人上升到3 953万人,增长了5.8%;能源消费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按照现行的政策进行模拟分析,能源需求量在2025年预计达到20 679万t标准煤。对于新能源产业,新能源需求量在2025年预计达到2 624.04万t标准煤,陕西省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 834亿元,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占能源总消费的12.68%,能源消费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当GDP增长率从6.5%变化为7.5%时,在2025年新能源消耗量从2 624.04变化为2 833.73万t标准煤,经济增长对于新能源消耗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变化幅度不明显,还需要配合相对应的产业政策来发展新能源产业。

对于环境方面,随着GDP增速的提高,C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于不同的经济增长速率,将图5中的情形A3和情况A2对比时,CO2排放量在2025年时提高了3%,工业废气排放量提高了0.5%。由此可见,在经济增长率变化时,CO2排放量显示出更强的敏感性,工业废气排放量受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较小,应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开发新能源产业,从而降低二氧化碳和工业废气排放量。

3.2.2 产业政策调控因素

1)能源税收政策因素

对于能源税收政策因素,设置能源税为税收政策的调控因子,通过设置不同情况的能源税收政策进行仿真模拟。将现行政策环境下能源税的调控因子设置为1,将能源税调控因子的变动范围分别设定为上下浮动10%,以达到从能源税收政策水平角度来进行模拟分析的作用。图6显示出当能源税收政策因素分别为下浮10%、现行政策上浮10%时,陕西省新能源产值、CO2排放量、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消耗量的变化情况。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能源税收因子的变化,化石能源消费量、新能源消费量、新能源产业产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会随之产生变化。由此说明,当税收政策实行时,会带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从而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消费和环境问题。

从新能源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当能源税收因子上浮10%时,对新能源产业产值产生了很强的促进作用,对新能源消耗量的促进效果不明显。陕西省的新能源产业在2025年增加了176亿元,新能源消耗量在2025年增加了54.9万t标准煤,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从12.7%上升到了13.6%,后期节能减排的空间更大。究其原因,税收政策提高了传统能源的生产和制造的成本,缩小了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的成本差距。企业则根据其运营趋利性原则,自发地进行能源结构转型调整,从传统能源产业转向新能源产业,从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从传统能源的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量会随着能源税收因子的上浮而降低,由于税收政策导致企业自发地转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在保持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在2025年CO2排放量将达到55 842万t。而在能源税收因子上浮10%时,传统能源消耗量降低了689万t标准煤,CO2降低了1 800万t,工业废气排放量也大幅度的降低。因此能源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也可以满足降低工业废气排放量和CO2排放的时代要求,对于环境和能源需求方面属于共赢的局面。

2)技术研发投入因素

技术进步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可以提高新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生产量,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而政府给予R&D补贴是较为普遍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手段,会直接刺激到技术研发,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通过调整新能源产业R&D投资比例,改变调控因子的参数值,分析科技政策的改变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政策技术投入的影响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将新能源产业R&D投入比例向上浮动1%和3%时,陕西省新能源产业产值、新能源消耗量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浮动,说明新能源产业对R&D投资敏感性较强。在调整技术研发投入初期,新能源的消耗和新能源产值变动幅度不大,具有滞后性和延时性。因为科研成果向新能源产业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技术研发投入因素短期内的回报较低。从中长期来看,政策的实施很有必要,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大对于R&D方面的投资。

将新能源产业R&D投资比例上浮1%时,新能源消耗量在2025年达到了5 917.2万t标准煤,同比于标准情况上升了125%,新能源产值为5 586.7万亿,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这表明技术进步因素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传统能源也有替代作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4 结论

1)新能源产业的根本影响因素为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产业政策比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首要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完善的产业优化升级政策与产业规划方案,从提高新能源产业技术投入和调整税收政策2个角度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宏观调控。

2)税收政策影响因素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改善空气污染的效果最为明显,政府应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方案,对于各种能源中碳的占比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税收标准。降低新能源产业在生产阶段的税收比率,加大对于高污染能源消耗的控制,平衡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生产成本,逐步实现新能源对于传统能源的替代效应。同时,调整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工业废气排放量和CO2的排放,对于环境和经济方面属于共赢的局面。

3)技术研发投入影响因素在产业发展初期具有一定的延时性,但是长远看来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科研成果向新能源产业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政府在产业发展前期,应坚持对企业的引导,对新能源企业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重点提高新能源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效率,鼓励企业加大对于新能源产业的科研投入。

猜你喜欢

消耗量新能源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迈腾1.8TSI车燃油消耗量大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