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消极环境行为研究
——以福州仓山区两公园为例*

2021-01-21李房英郭雅敏

关键词:江心乱丢垃圾消极

李房英 ,郭雅敏,何 菊

(1.福建农林大学;2.莆田学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休闲游憩时间增加,公园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场所。如今,很多城市公园已经免费为公众开放,提供了更多的游憩机会。然而游憩者却实施了一些消极的环境行为,造成了公园内设施和环境的破坏。公园中常见的消极行为包括乱丢垃圾、涂鸦、攀折花木、毁坏栏杆等。[1-3]曾婷对南昌市公园调查发现,城市公园中有践踏草坪、乱丢垃圾、采摘鲜花、翻越栏杆等消极的环境行为,践踏草坪或者绿地以抄近路是最常见的一种破坏行为。[4]

由公园内消极行为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公园内消极行为所造成的破坏不仅使得管理费用增加,同时也降低了使用者的游憩质量。

管理学上的破窗理论(James Q.Wilson、George L.Kelling 1982 年提出)多运用于犯罪领域研究,也可运用于环境的养护。按照破窗理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放任其存在,不加以有效治理,则会诱使连锁仿效,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有学者提出,如果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打击政策,就可以有效遏制环境破坏事件扩大。[5]由此可见,完善环境管理制度,遏制消极的行为,对维护公园良好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公园的管理强度对公园消极行为会有抑制效果。由于不同性质的公园管理的投入与强度有所不同,理论上综合性公园的管理强度大于社区公园,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综合性公园消极行为的发生概率相对于社区公园而言较低。

研究以福州仓山区2个公园为调查点,对公园中存在的消极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不同性质的公园消极行为的发生情况和公园管理对消极行为的遏制效果,以期分析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场地概况

福州市仓山区素有“琼花玉岛”的美称,近年来,仓山区已经建设成为福州的重要居住区域。本试验选取福州市仓山区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城市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

1.金港公园

金港公园属社区性公园,面积较小,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金榕南路和金港路交界处,紧邻仓山区的新兴商业区,于2010 年正式建成开放并归于闽江公园管理处管理。公园占地面积约1.9 hm2,其周边多为高层新建住宅小区。

2.江心公园

江心公园属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大,服务对象多样。位于解放大桥上游1 000多m处的闽江之中,公园由泥沙冲积而成,四面环江,于2016年2月改造完成并重新向市民开放,占地面积约6 hm2。

(二)研究方法

1.访谈调查法

对公园的安保人员和清洁工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管理者和工作者的角度调查公园存在消极行为的现象、管理的强度以及投入方面的情况;二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关于工作年限、上班时长、工资以及对工资的满意程度(工作热情)等的相关信息,了解公园管理的工作状态。

2.行为注记法

通过行为注记法记录游人在公园中的行为活动和公园中存在消极环境行为的现状,以及对行为的发生进行记录和频数的统计。行为标注分为两个阶段:预调查和系统调查。

预调查是对江心公园和金港公园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公园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游览路线,以及游人分布情况,同时针对公园中的主要消极行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系统调查时间为2016年5月,选取天气晴朗、游人较多的时段对公园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分为早上(7:00-9:00)、傍晚(15:30-18:00)和晚上(18:00-20:30),因为这三个时间段来公园游憩的人较多且集中,其余时间段公园游人极少。研究通过定点调查与环线调查相结合,对两个公园的定点区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预调查的走访,定点观察选取公园主要活动聚集点及视线通透处作为观察点,在金港公园设置8 个观察点,江心公园则分为5个区块设置22个观察点,对公园游憩者消极的环境行为进行符号记录。环线观察按照游人游览路线设置,涉及公园的每个分区。

3.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采用频数和消极行为发生概率两个值来分析公园中消极行为发生的情况。本研究中频数是指调查时间公园内消极行为发生的总次数;消极行为发生概率是指公园单位面积内发生消极行为的频数,消极行为发生概率=频数/公园总面积。研究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公园中消极行为现象概述

通过访谈和公园实地调查发现,两个公园中存在的消极环境行为可以归纳为4类15种,结果见表1。

表1 公园消极的环境行为分类表及调查表

1.绿化植被的破坏

公园中对绿化植被破坏的消极行为主要有:攀折花木、践踏草坪和划刻树干。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践踏草坪的行为,调查期间两个公园共发生了30 例践踏草坪行为(表1)。多数人为了抄近路践踏草坪,而随后其他游客的模仿,使公园的草坪上形成了一条条土路。观察行为地图发现,攀折花木和划刻树干的行为多发生于游览路线边缘触手可及的树木上,如图1所示。

2.公共设施的毁坏

对公园中公共设施破坏的消极行为主要有毁坏路面井盖、休憩设施、护栏和告示牌等。研究发现,这几种消极行为的发生次数基本相当,如表1所示。观察江心公园的行为地图发现,告示牌和护栏的破坏都会伴随着践踏草坪或者攀折花木等对绿化的破坏,如图2 所示。而路面、井盖的毁坏则多发生于较为偏僻的地方,以对路缘石的破坏和对铺砖的破坏最为常见。

3.环境品质的破坏

公园环境品质破坏的消极行为发生最为频繁,统计两个公园的环境品质破坏行为发生频数共为78次。公园中对环境品质破坏的消极行为主要有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人和宠物随地便溺等,其中乱丢垃圾行为最为严重(表1)。观察行为地图发现,乱丢垃圾的行为多沿道路分布或集中于休憩空间边缘,如图1、图2所示。多数游人休憩时产生的垃圾往往被遗忘在原地,因而多数垃圾都被丢弃在休憩设施旁边。

4.公园风景风貌的破坏

在公园景观风貌破坏的消极行为主要有张贴广告、个人不雅行为、涂鸦和制造噪声等。其中涂鸦和个人不雅行为较为常见;广告多被贴于灯具、休憩设施和垃圾桶表面;制造噪声则发生在广场等空间,多为老年人歌舞所造成的。观察行为地图发现,张贴广告行为都沿道路分布,不雅的个人行为多分布于公园主干路和外圈道路,主要休闲空间和游步道上分布较少,如图1、图2所示。

(二)公园消极环境行为的比较

比较两个公园破坏绿化植被的消极行为实施情况发现,金港公园绿化破坏较江心公园严重。江心公园未发现划刻树干的行为,且公园内攀折花木和践踏草坪的发生概率都比金港公园小,见表2。

表2 公园消极行为发生概率表

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公园中毁坏公共设施方面的程度都相对较轻,两个公园中每100m2发生毁坏公共设施行为的概率分别是1.58%和1.83%,见表2,但对于毁坏公共设施方面的具体行为实施的类型,两个公园有所不同。金港公园在公共设施的毁坏方面集中在路面、井盖和休憩设施这些项目上,而江心公园则集中在告示牌、护栏以及休憩设施三个项目上。

关于环境品质的破坏,金港公园的环境品质要劣于江心公园。研究发现,两个公园内普遍存在乱丢垃圾现象,乱丢垃圾行为发生概率比其他消极的环境行为发生概率高。以江心公园为例,乱丢垃圾的行为发生最为频繁,发生概率为7.33%,占公园内所有消极行为的45.36%,如表2所示。

这些消极环境行为对公园风景风貌的影响,社区性的金港公园比综合性的江心公园更为严重。调查结果表明:涂鸦行为在两个公园数量接近;金港公园出现有张贴广告和制造噪声的行为,江心公园没有;江心公园出现有不雅的个人行为,金港公园则没有。两个公园的消极环境行为对景观风貌破坏存在差异,金港公园主要是涂鸦的张贴广告,而江心公园则出现了更多不雅的个人行为,其更多表现为裸露、光膀子等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出两个公园的性质差异,由于金港公园属于社区公园,周边为居住社区,游人多是周边居民,且到访频率比较高,因此到访者会比较在意个人形象。同时,在金港公园也表现出与周围居民生活相关的消极环境行为,如张贴广告和制造噪声等。

(三)公园管理强度的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两个公园管理制度和强度有所差异。就管理的检查和巡逻方面来看,江心公园管理力量较强,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制度;而金港公园管理工作时间则不固定,巡查管理只在早晚偶尔出现。

就清洁工作方面来看,江心公园清洁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并且实行定人分区负责,定时对公园清洁进行管理,早晚各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进行定时巡视清理;而金港公园清洁工作者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只有早晚各一次的清扫,较少进行巡视清理,如表3所示。

表3 两个公园管理强度对比表

调查结果显示,江心公园管理强度明显高于金港公园,而金港公园的破坏程度高于江心公园,这表明公园的管理强度对公园消极行为会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相对于江心公园,金港公园内游憩者对绿化植物的破坏会更加严重,攀折采摘花木的行为发生概率较高与管理员的监督松懈是密切相关的。金港公园在环境品质的破坏方面表现也更为严重,其中宠物随地大小便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金港公园周边紧邻居民区,带宠物的游憩者出入方便,加上管理人员不足,难以对宠物入园进行监控。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普遍存在消极的环境行为,并且有些消极行为已经造成了公园游憩环境品质的下降。破窗理论和生态知觉理论观点指出,与其抱怨人们的素质差和不文明,不如主动从环境中找原因,改变环境特征和完善管理制度,以缓解此类消极现象。研究结合实地观察与访谈的结果,根据消极行为四个方面,对今后城市公园的建设和改造提出如下建议:

1.应对绿化破坏方面消极行为的建议

公园绿化方面的破坏主要是践踏草坪行为,对此在规划设计时就应该进行合理的道路布局、空间设计、设施布置,杜绝设计上的失误诱发消极行为的发生;由于攀折花木行为的实施主要沿道路分布,因此植物设计上可以将开花的植物布置在绿化区中央,以降低采摘花木行为的实施。

2.应对公共设施破坏方面消极行为的建议

对于破坏公园公共设施的行为,可以从加大公园管理投入方面入手。公园首先应该增加管理人员实行监督,其次应该提高工作者的薪酬以提高监督者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可以有效制止消极行为的发生,减少公园设施方面的破坏。如果城市公园能将管理落实到位,就可以在节约公园维护方面的支出的同时又提高公园游憩环境的质量。社区公园应该重视对路面、井盖和休憩设施这些项目的养护,及时修复已经被破坏的设施,以杜绝进一步的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告示牌和护栏的破坏大都伴随着绿化的破坏,可以在设计上巧妙采用植物加以预防,如将告示牌设置于灌木中,或者将护栏边上种植灌木作为其背景。

3.应对环境品质破坏方面消极行为的建议

应对环境品质的破坏应该以管理为主、设计为辅。公园可以制定相关的惩罚制度,并设立告示牌或者利用广播来宣传积极的环境行为,通过公园的环境教育来倡导游憩者对环境品质的维护;在设计上,公园在垃圾桶的布局上可以结合休憩设施布置来设计,以减少部分乱丢垃圾行为的发生;公园可以通过对宠物的出入加强管制,或为带宠物的游憩者设计相应的场地,来降低公园内任宠物随地大小便的行为。

4.应对风景风貌破坏方面消极行为的建议

对于公园风景风貌的破坏,可以通过加大管理的强度来加以改善。对于涂鸦、制造噪声和个人不雅行为等消极行为,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正确引导宣传的基础上,加大监督管理和清理工作,通过各种管理措施不断地告诫游憩者,使游憩者在被动和主动这两个层面来同时约束自身行为、抑制消极环境行为的发生。

以上分析表明,两个公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游憩者消极的环境行为在公园中频频发生并且降低了游憩体验,其中以“乱丢垃圾”和“践踏草坪”这两种消极的环境行为发生最为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是行为的实施并不容易引起注意,监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行为本身并不构成显著的破坏,导致管理者并不注重对这类行为的监管。调查发现,公园工作人员在访谈中谈及的一些消极行为在实际调查中并没有发现。比如随地大小便这一行为在实地调查中并没有发现,因为随地大小便这样的行为多发生在晚上,而且多在草丛中,只有清洁人员在第二天打扫时才会发现,因此这类行为较难在实地调查中被发现。

此外,本研究对消极行为发生概率的计算采用相同的单位,两个公园都以100 m2为单位面积为基准。然而相关规范指出,综合性公园游人的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为60 m²,居住区公园则为30 m²。如果以相关规范中的基数来算,则计算结果显示综合性公园消极行为发生概率可能会略高于社区公园,且差异性不明显。因此,后续研究可以就消极行为发生的概率作进一步研究探讨。再者,本研究选取两个性质不同的公园作为研究场地,样本量较小,后续研究可以扩大研究的样本数量来进一步探究不同性质的城市公园中消极的环境行为的差异性。

猜你喜欢

江心乱丢垃圾消极
周延《虞原璩江心寺诗》
命运的交响
漫画
1.7亿件
陆羽品水
管教晚矣
厨房里的“战争”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