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舆情搭车现象研究
——以顶替上学事件为例

2021-01-21张留勋

科技传播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上学舆情山东

张留勋

1 舆情搭车概念

“舆情搭车”也叫“新闻搭车”,即当网民和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目前比较热门的舆情事件时,与此地域相关的、以往难以受关注的问题集中爆发出现在公众视野,举报人会趁社会注意力和各方面力量聚集的时刻,寻求解决自身问题。新闻搭车成为舆情表达的一种新的方式,并对舆论引导工作产生了实质影响。这一概念最初由喻国明教授提出,此概念的提出源于2015年黑龙江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后出现的针对当地的一系列举报舆情事件。2015年5月初,黑龙江庆安县火车站发生一起哈尔滨铁警“开枪击毙”乘客枪击案。随后,当地官场被集中举报现“新闻搭车”现象;当地的政府、公安、教育、纪检等多部门的多名领导与工作人员被举报,举报者称此前在网上举报不受关注。

舆情搭车现象可以按照地域相关性、时间相关性、性质相关性等进行分类划分。

2 山东顶替上学事件梳理

2020年6月10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山东冠县“农家女”陈春秀发现16年前的高考学籍被陌生女子冒名顶替。陈春秀随后与被顶替者就读的山东理工大学取得联系,学校表示已将冒名顶替者的学历信息注销。该事件引发舆论哗然。当晚,“@中国冠县”回应称,冠县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责成纪委监委、公安、教体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官微转发此事,舆情热度不断走高。

6月11日,新京报、南方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影响力较大媒体陆续转发报道及跟进,事件热度上升。同日县委、县政府通报事件进展,曝光顶替者身份且公布顶替者已停职。公众获得涉事主体信息及处理情况,热议不断。

6月15日,“16年前农家女被顶替上大学”事件持续发酵。多家媒体跟进报道。随着媒体介入,顶替者的形象也清晰起来:顶替者原名陈艳平,她改名陈春秀于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审计所工作。记者了解到,其舅舅张峰曾任(原)烟庄乡党委书记,后调任冠县审计局工作。另外,顶替者父亲从商业局离职后,经营一家商贸公司,还和他人合伙开市政工程公司。

6月19日,据南方都市报披露,最近两年,山东省内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事件,有14所山东省内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242名冒名顶替者获得学历时间为2002—2009年。山东省教育厅表示,正在查询总体数据,有违规行为坚决查处。

6月22日,在确定自己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后,陈春秀提出重新入学,山东理工大学以“无此先例”拒绝,引起网友激烈讨论。6月22晚23:32 @山东理工大学 发微博表示“近日,陈春秀女士通过媒体表达了重新到高校读书的意愿,我们将积极协调,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截至6月23日13:30 该条微博下评论已达1.6万+。

同样在6月22日,网友苟晶@前世是天使2001发微博称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山东高考中连续两年被冒名顶替,其中1997年顶替者为此前自己高三班主任的女儿,该班主任曾给苟晶写过忏悔书;而1998年则最终在未填报相应志愿下被录取至湖北黄冈一院校。

6月29日,山东通报陈春秀、王丽丽被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处理及相关情况。因涉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上大学问题,陈艳萍、陈巨鹏等29人被处理;因涉王丽丽被冒名顶替上中专问题,陈伟、陈丙苓等16人被处理,1人已被判刑不再追究。此外,工作专班正对反映山东省“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问题开展调查。对济宁市任城区苟晶反映的被冒名顶替问题,工作专班正与济宁市一起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7月3日,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等部门通报了“苟晶事件”调查情况,15人被处理。通报称,1997年,邱小慧高考落榜,为让女儿上大学,作为苟晶高中班主任的邱印林,把复读生苟晶作为冒名的对象。此后,冒名一事分别通过涂改考生资料、上交学生档案、伪造虚假户籍、参加工作及更名等步骤达成。

3 山东顶替上学事件舆情搭车现象分析

本来是媒体曝光了山东冠县“农家女”陈春秀被顶替上学的事件,但后续更多被顶替上学的事件被爆出,引发舆情搭车现象。这些被顶替的事件有的是经过媒体梳理发布的,如6月19日南方都市报的披露,最近两年,山东省内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事件,有14所山东省内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有些是网友自己在网上发帖曝光,以实现自己的表达诉求和个人目的,如网友苟晶@前世是天使2001在微博自述自己曾被两次顶替的事情:23年前的1997年,出身农家的苟晶高考落榜,复读后,再次落榜,并被一家并未填报志愿的中专录取。苟晶回忆,2002年,即将高考的小妹,送来当年班主任邱老师的手写信,信中承认,邱老师用苟晶的成绩,给自己女儿办了上学。苟老师通过什么方式给女儿办的上学?苟晶通过在社交媒体发声,希望寻求一个答案;有的是网友自发揭露曝光:如被很多网友相继转发的康辉高考曾险被顶替事件:康辉自传《平均分》中险“被顶替”的情节提到,当年高考康辉填报的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简称“广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当时河北省他和另外两人都通过了专业、文化课考试,且自己成绩最好。但等待许久后,却拿到了其他高校通知书。后在其父亲追查下得知,自己成绩被一位竞争者的父亲以职务之便瞒报。最终经康辉父亲在各高校、相关部门之间奔走,康辉顺利进入广院。

山东顶替上学舆情事件之所以引发舆情搭车现象有以下几点原因。

3.1 新闻事实本身极具公共性与刺激性

通过对近些年重大公共舆情事件的梳理,可以发现这些事件均涉及社会公共事件和敏感话题。如“河南高考成绩疑似掉包”事件,考生家长在微博上单方面的“控诉”极具“爆炸性”,“估分627,实考335”“答题卡有被涂改的痕迹”“作文笔迹不是自己的”等“细节”一旦与高考这一全国关注的公共事件的公平性相联系,刺激性不言而喻。

另外,事实中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的总和,即为新闻价值——新闻事实所涵盖的价值要素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山东顶替上学事件不仅涉及到被顶替者被剥夺的教育权利及无法弥补的人生,背后还涉及到教育公平、公职人员的公权私用、失职渎职等腐败问题,触碰到公众多个敏感神经,事实的公共性和刺激性使得主体新闻事实同时具有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新闻价值因此大大提高。主体新闻事件有了关注度,“舆情搭车” 便拥有了肥沃的“土壤”。

3.2 教育公平触及民众底线

近年来,教育舆情多发频发,舆论关注度高,网民参与度强烈。究其原因,与教育作为民生之基的地位有关,“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

其次,互联网普及加上公众对教育的重视,加快教育话题曝光,相关话题普遍具有传播快、燃点低、代入感强等特点。

第三,涉及未成年人或者尚未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第四,社会转型期间,教育观念的更新、分化与碰撞等,客观上加剧了教育类话题的争议性。此外,市场经济导向下,也不排除部分人借助大众对教育话题的关心炒作相关事件。从舆论关注范围看,校园安全、教育公平、师德师风、教育政策等是大众最为关心、也是最易引发负面舆情的话题。山东顶替上学的舆情事件触及了民众教育公平的底线,是最具网络动员力的话题,由此看来,其由一件被顶替上学的事件引发舆情搭车现象不足为怪。山东作为重要的教育大省,出现顶替上学事件,有违教育公平,与“孔孟之乡”的称号形成极大反差。

3.3 媒体关注促发舆情搭车

在山东顶替上学事件被媒体披露初期,有媒体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16年后顶替者被发现,学历将注销》。第二天,大量权威主流媒体都对陈春秀被顶替上学一事进行了报道。当高考、农家女、顶替上学等词汇组合在一起或同时出现在新闻中时,极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转发。

原因在于,首先,教育是国民素质之根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而高考被称为中国最公平的考试,高考考试本身就极具国民关注度,很多人也把高考看作改变命运的机会;其次,农家女则是草根与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是一个具有标签化的词语;最后,顶替上学词汇的加持,新闻关注度便会非常高。山东顶替上学事件中,被顶替者的遭遇也引起了大家的同情与愤慨,为迎合受众,这些因素加起来都会加速媒体对此事件的关注与传播。在此事件中,媒介是有意识地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以求传播效果最大化,从而促发了舆情搭车现象。

4 积极应对舆情搭车现象

在山东顶替上学事件中,全国各地的网民围观和媒体的监督报道有积极的一面,可以促成顶替上学事件的合理解决,但相关舆情的集中爆发引发的新闻舆情搭车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合理疏导民众情绪:

第一,媒体机构肩负着报道真相与舆论监督的双重责任。媒体更是扮演着社会公众公共利益的代言人的角色。网民情绪化的发言,对山东政府的污名化攻击,对山东地区的地域黑等言论对顶替上学事件的帮助并不能形成正向作用,为此,媒体应始终保持中立客观,与网民保持合适距离,避免一味迎合受众情绪化谴责。在此,媒体可以从积极做好跟进报道与深度报道处着手,并及时疏导民众不良情绪,利用媒体优势,从长远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营造理性健康的舆论环境,更好地为民众公共利益服务。

第二,网络舆情搭车现象之所以产生,在于政府机关没有完全履行好政府职责,一旦一件社会不良事件被曝光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负面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被顶替者陈春秀称在媒体曝光前,她曾到相关部门查询自己的高考信息时被告知需证明“自己是谁”,她先后向多部门反应情况,均未得到答复。当地政府机关的不作为,是造成此后一系列新闻搭车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此,个体对自己权益的捍卫不能仅仅依靠媒体,当地机关部门更应该主动作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事发初期,政府机关需要积极解决权益人合理诉求,避免造成较大社会舆情,若当地部门不能解决,可向上级部门进行求助。另外,一旦发生类似新闻搭车舆情,政府可第一时间传达权威声音,表态严肃处理,提高公信力。

第三,舆情事件最终还是要回归事实,民众的诉求也正在于此,大家在网络发声是在寻求被掩盖的真相。无论舆情事件发生在哪里,当地政府面临的问题不仅包含线下事件的应对,还包含线上汹涌的舆情,这对当地政府的网络执政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在处理好线下事件的同时,当地政府部门也要关注网络上网民反应的问题。山东地方政府在处理一连串的顶替上学事件时,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根据法律原则进行判断,严格遵守信息公开条例,尽可能多地为受害者与围观网民提供细节信息。另外,山东地方政府应尽可能地本着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网民为弱者发声的情绪,依据常识、常理审慎回应民众关切。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化解顶替上学的舆情,疏导民众情绪。

5 结语

山东多起十几年前的高考冒名顶替事件被翻出,背后折射的是法律红线被挑战、教育公平遭到践踏,强烈冲击着公众的朴素价值观与正义观,加上歌手仝卓更改学籍身份被调查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热点叠加之下,舆论声讨自然高涨。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作为,查清查实其中的违法问题,合理回应民众关切,要推动线上线下问题顺利解决,提升舆情引导的时度效。只有这样,法律尊严才能被捍卫,社会公平信仰才能重归人心。

猜你喜欢

上学舆情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上学啦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