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中演员形体动作的设计与编排策略探析
2021-01-21张铭欢
张铭欢
摘要:形体动作设计与编排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形态动作设计、精心的形体动作编排能够进一步提升整场戏剧的表演效果,为观众呈现出真实动人的戏剧表演。在戏剧表演作品中,要考虑演员表演与形体动作的需求,考虑不同形体动作带给观众的不同感受,考虑不同形体动作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对人物的塑造影响等。本文简要分析了戏剧表演中演员形体动作基本特点,分别从设计思路、编排策略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戏剧表演中演员形体动作。
关键词:戏剧表演;演员;形体动作;设计;编排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逐渐增多,对艺术作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更好的为观众呈现戏剧表演,是设计与编排形体动作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形体动作是戏剧表演的重要元素,更是戏剧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际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不同戏剧表演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物形象、戏剧氛围对形体动作特点的需要,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形体动作;通过合理的编排将动作融入戏剧表演中,让观众更深入的走进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观赏体验。
一、戏剧表演中演员形体动作基本特点
形体动作是戏剧表演的重要构成,也是向观众呈现戏剧中心思想、表达人物角色情感的关键因素。在戏剧表演中,形体动作需要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能够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是重中之重。不同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单一的台词能够塑造的,而是需要发挥多种舞台元素,共同塑造而成的。形体动作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匀速之一,不仅承担着表演剧情的任务,更要体现出这个人物形象的个体特征,向观众传递这个人物形象的情感与内心活动等,增强戏剧的感染力,形成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第二,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形体动作可以表现为演员的神态、肢体活动等,需要直观地向观众传递信息,讓观众了解剧情发展、情感变化、情绪波动等;还需要通过形体动作的设计精准呈现出角色的特殊气质、性格特征。戏剧表演中,不同角色的形体动作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就是为了起到沟通、传递信息的作用。
第三,具有较强的可视性。从戏剧表演的视觉效果角度来看,观众观看戏剧,最先关注的都是无声的信息,比如:舞台的布景、人物的服饰、人物的动作、人的神情等。人物的动作与神情能够最直接的传递信息,比如:一位老人的角色,蹒跚的步伐、微微弯曲的后背、颤抖的手、呆滞的神情、老辣的表情等,这些都可以向观众传递出这个角色是老人的角色。通过形体动作的编排,形成兼具艺术性与可视性的表演[1]。
二、戏剧表演中演员形体动作的设计思路
(一)强调形体动作的刚柔并济
在戏剧表演中设计演员的形体动作,需要遵循刚柔并济的思路。从戏剧表演艺术的角度来看,每一名戏剧角色的肢体动作、神情神态等都直接影响着角色的塑造效果,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对形体动作的设计,既要让观众看懂内容,了解这个角色的特点与性格,也要增强形体动作中的表演张力,保证每一个动作到位,要保证动作与神情的协调,也要控制动作的力度。以“公主”的角色为例,为了表达公主的柔弱、善良,会采用一些小幅度的肢体动作,通过探头、摆手配合低头、微微移动眼神的神情。同时也要保证这名演员的每一个“微小”的动作到位,不要随意的做出动作,而是要保证每一个动作的韵律、动感,这样才能呈现出具有艺术效果的形体动作,给观众以美的享受[2]。
(二)以表演需求加强对形体动作设计的控制
工作人员设计形体动作,需充分考虑戏剧的表演需求,加强对动作过程、动作完成方法的控制。大部分的戏剧表演者,在舞台上都会下意识的忽略对自己形体动作的控制,更加关注形体动作艺术美的呈现。但是这样会影响形体动作对角色处理的作用,难以直接体现对角色的处理。因此,在形体动作设计时,需加强对动作的控制,以此来更加清晰、直观的表达角色的内心活动。举例分析,在“哈姆雷特”的表演中,主人公不仅需要完成各种形体动作的艺术处理,更需要考虑这一角色在这一场剧情中的内心波动,对形体动作加以控制,比如:“增加‘拔剑’动作的力度,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冲动”,再比如:手部的微微颤抖,然后忽然停止颤抖,可以表现主人公对自己内心波动的控制、对自己情感的压抑等。通过这样的方法设计形体动作,才能够呈现更高质量的戏剧表演效果。
(三)以角色情感流露设计不同的形体动作
设计戏剧表演的形体动作,需要把握人物角色的“下意识”与“有意识”的动作。“有意识”的形体动作就是角色本身为了表达自己的激动、欢喜的情感而做出的动作,比如:大笑、癫狂地来回走动、妩媚回头一笑等;“下意识”的动作则是指角色本身在戏剧中经历各种人生变化,在情感变动时“不小心”流露出来的动作,比如:努力克制着不欢喜,但是仍然忍不住嘴角上扬,脚步变得更加欢快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将角色本身的“意识”进行整合,同时保证形体动作的协调、适度,充分展现戏剧表演内容,展示出人物角色真实的内心活动。
三、戏剧表演中演员形体动作的编排策略
为了呈现更好的戏剧表演效果,需要对演员的形体动作进行编排,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根据戏剧剧情风格编排形体动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戏剧表演已经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征,但是由于戏剧表演形式的相同之处,仍然存在通用的技巧——形体动作的编排。在实际编排中,工作人员需考虑戏剧的风格特征与时代背景,要保证人物的形体动作符合戏剧中的大环境与社会背景。比如:在“哈姆雷特”中,若让主人公做出“蹲下”的动作是不符合逻辑的,既不符合主人公的身份,也不符合当时社会对贵族仪态的要求。这就需要考虑中世纪欧洲背景之下,人物形体动作与贵族礼仪规范的关联,保证人物的形体动作符合当时社会背景贵族人士的日常行为。
第二,根据人物角色特征编排形体动作。在同一部戏剧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各具特色。需要根据不同角色的性格、地位、剧情发展、人生经历等为其设计、编排个性化的形体动作。针对性格急躁的角色,可以围绕“气急败坏”、“冲动”等进行设计;针对“性格温和”的角色,可以规范其每一个动作细节,呈现出有条不紊、不急不忙的特点。在塑造“文人雅士”时,要对其行走的姿态、抬手回头的方式与速度进行编排,要求其动作行云流水一般,以此强调人物角色的设定。由此可见,戏剧表演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外在形象与其形态动作一定要相匹配,不能够出现人物性格与其形体动作截然相反的情况,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形体动作设计与编排的作用,提升戏剧表演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形体动作的设计与编排,在戏剧表演中占有重要位置。相较于舞蹈中的形体动作,戏剧中的形体动作需要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内心波动,或者暗示剧情的发展、戏剧的转变等。戏剧形体动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形体动作的设计与编排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与剧情风格相对应、如何与人物性格相契合、如何与剧情发展相衬托,不留痕迹的融入剧情中,与戏剧的表演浑然一体,这样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戏剧表演效果,充分发挥形体动作的设计与编排效果,提升戏剧表演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洁.戏剧表演中形体动作的分寸拿捏研究[J].戏剧之家,2021(08):23-24.
[2]李意君.戏剧表演中演员形体动作的设计与编排[J].戏剧之家,2018(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