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内外学者对《骆驼祥子》的不同解读和对结局合理性的探索

2021-01-21夏泽宇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骆驼祥子

夏泽宇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陆内现当代文学领域内的著名学者朱栋霖、丁帆、陈思和、钱理群以及海外著名学者王德威、夏志清关于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的不同解读来开阔对小说的研究视野,也更多面更立体地还原小说原貌。陈思和、王德威和夏志清三位学者关于小说结局合理性各不相同的分析与探索也给予我们更多的文学想象。

关键词:骆驼祥子、写实主义、结局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在现代文学领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鲁迅之后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著作,是现当代文学学者们永远无法忽视的重要话题。笔者在此以不同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著作为切入点,探寻不同学者对老舍这部小说各具特色的关注点及其评价。

一、以朱栋霖、钱理群、丁帆、陈思和为代表的大陆学者的解读

朱栋霖、钱理群、丁帆三位学者书写的不同版本的文学史都是大陆地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现代文学部分的通用教材,所以为了配合文学初学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深度,使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史基本完成对作家作品硬性知识从有到无的构建,只能首先完成其带有科普性质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分析作品时稍加带有个人色彩的思考但是有些受限。三位学者的文学史的书写因为上述原因总体上显得大同小异,在此我们忽略其作家生平介绍和小说情节的简要介绍部分,着重分析学者们对该小说不同的关注点。

丁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时,将其意义、艺术特性高度概括,抽象成以下几个关键词:“车”的意象核心、下层小人物书写、“灵的文学”观念主导下的人物塑造,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介绍。丁帆认为小说是难能可贵的现实主义的深刻性写作,对祥子主观方面的悲剧因素的发掘十分精彩。

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书对该小说的评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老舍笔下的底层贫民形象系列、对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思考、老舍的京味儿和幽默。在论述老舍作品为何表现出京味儿与幽默这一话题时,从老舍从小在充满市井气的北京城长大、因而拥有北京人天性幽默从容的心理机制和京味儿语言的词汇累积条件这一单一角度生发。

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浓郁的京味儿、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小说文体的创新四个方面论述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其中在文体的创新部分,朱栋霖提到老舍以《骆驼祥子》为代表的三十年代小说接受了果戈里、契科夫“含泪的笑”的讽刺艺术的影响,又有福楼拜、莫泊桑小说艺术的悲剧味道,更具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透视的深度。虽然没有详尽展开老舍是如何受外国文学观念和创作技法的影响的,但是难能可贵地将《骆驼祥子》内蕴的讽刺和同情结合起来,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在分析《骆驼祥子》的专题部分,讨论祥子和虎妞的悲剧性关系时在“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种陈词滥调的基础上,能够鲜明提出除了从阶级论的角度,还有从性心理学的角度、运用文化心理分析方法重新阅读这部作品的多种可能性。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三位学者大体上是从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三个维度阐释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语言层面上着重表现老舍行文用词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形象层面上在主要刻画底层人民群像的基础上生动地塑造了祥子这一从农村流浪到城市的破产农民形象;意蕴层把小说的主旨指向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个人奋斗不如集体寻找出路的有点政治正确意味的观点。其中朱栋霖版本的文学史可见其研究视野更为广阔,关注到了老舍行文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不仅探讨到了他笑与泪并存的叙事风格,更试图追根溯源探求其理论和结构来源。

陈思和先生在《<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一文中展现了他对这本小说独特的思考。首先他认为《骆驼祥子》是以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为描述对象的小说,这种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拿西方经典著作《浮士德》、《欧也妮·葛朗台》等作类比, 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把笔墨集中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进行深入的挖掘。陈思和认为所谓“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个“个人主义”与五四所说的“个人主义”不一样, 这里就是指一个人力车夫靠自己的体力劳动生活的意思。在小说的文本分析部分,陈思和引用新加坡的学者王润华的观点,认为车对祥子来说, 象征了祥子的性意识, 祥子以拉车来取代对女人的性的进攻, 拉车也成为他的性宣泄。在祥子和虎妞关系的论述上也很有新意。

二、王德威、夏志清为代表的域外汉学家的解读

王德威首先在老舍区别于其他五四时代作家的独特意义上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除了众所周知的老舍对社会的不公平状况作了写真暴露之余,更能以闹剧和煽情悲喜剧的手法把社会的不公给夸张化了。他的叙事笑与泪泛滥、道德和知识价值产生戏剧性转化,并且敢于偏离写实主义的程式化禁锢。

王德威在《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一书中说,老舍的闹剧(喜剧)论述来源于十九世纪英国以狄更斯为首的写实主义小说和晚清谴责小说中的闹剧修辞法。老舍的小说中:煽情悲喜剧”的叙事模式——夸大道德张力,渲染情绪浓度的叙事模式一以贯之。通过采取夸张的手法呈现道德和情感的冲突,使得生命的价值通过戏剧化形式更加强化。纵然这种叙事模式将善恶描写极端化、修辞夸张、人物风格化,因而一直被视为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书写的反面教材但是王德威认为这样的想象力為现代中国叙事里的“现实”提供了新的视角。老舍将闹剧式的和煽情悲喜剧式的两种可能的结局混在一起,前者额滚小抽耀武扬威将世界搅得天翻地覆,而后者凸现恶人欺压良善造成的恐怖和痛苦。两者的结合是“秩序化”的混乱,是别样的现实主义书写。

王德威认为以往的学者们过多地从小说《骆驼祥子》对社会底层的人道主义关怀和自然主义式的描绘入手进行分析,却忽视了其形式结构,尤其是与喜剧结构之间的关联。王德威列举了小说中体现出传统喜剧规则的几处:其一,小说本身讲一种鲜活事物(祥子)被某种机械律动(接踵而至的灾祸)所操纵;其二,祥子爱黄包车如爱女人一样的心理显露出标准的戏剧招式——身份错认;其三,祥子的倒霉事儿好像以机械式的节奏重复出现一样显示出了卓别林式黑色笑话的影子;其四,老舍对肢体动作的偏好是他沉溺于闹剧想象的一种表征,虎妞对祥子的色诱和结婚这两个场景仿佛哑剧的真实再现;其五,虎妞这个人物设置本身就具有闹剧的潜力,她和小福子之间迫害者大胜受害者的桥段活脱脱一出黑色喜剧。

夏志清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域外汉学家之一,其《中国现代小说史》在大陆翻译出版后引起了极其剧烈的反响。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学术研究方法对现代大陆小说重新进行审视,其著作对我们长久以来积淀的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和其地位的确认造成了冲击。学生试图归纳夏志清对作品的评价标准:对时下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有足够的或充分的认识的是比较优秀的作品;对当代中国社会做清醒而深刻的检讨、糅合怜悯与讽刺手法的是十分优秀的作品;用宗教思想原罪意识思考人生的是最杰出的世界级优秀作品。夏志清对带有左倾色彩的文学作品刻意忽视,不经意地对其进行戏谑的嘲讽,十分避讳用简单的阶级对立的思想、阶级论的观点来分析作品,可是他仍不可避免地这样概述《骆驼祥子》这一作品:“而《骆驼祥子》则用悲剧的笔法描写一个善良的无产阶级者徒然的挣扎”、“到了《駱驼祥子》,老舍就积极地主张集体行动的必要了。”、“《骆驼祥子》是一本深含个人情感的小说,在这里老舍想具体写出他对个人单独救国的必然徒劳所感觉到的新信念。”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老舍及其作品的欣赏态度是十分明显的,然而只是关注到了这位人民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底层人民深深的怜悯和同情,老舍行文的这一特质与夏志清注重文学作品内涵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恰好不谋而合。

三、夏志清、王德威、陈思和《骆驼祥子》结局的意见分歧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提到英译本的《骆驼祥子》里,主人公最后和女朋友皆大欢喜地团圆了,夏志清显然更倾向于这个版本的结局。夏志清在书中感慨,他在阅读通行版本最后一章祥子最后堕落的故事的时候意识到作者插入了讽刺手法,和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同情的怜悯的旨趣是不相符合的,显示出了尖刻和凉薄。

王德威的观点则与之相反,他认为在老舍对自然主义式的不断重写、解构的意图下,小说通篇是和结尾空洞的机械的“活人道具”,以及他身边空洞的机械的“城市道具”完全吻合的。叙事者的态度由温和的同情骤然转变为苦涩的讽刺,一方面向读者暗示了一种自我嘲讽的叙事立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北平市民(祥子也是其中的一员)朝三暮四、缺乏定性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是出于小说情节结构的完整性还是作者创作态度的自然连贯这两方面哪一维度进行考量,这样的结尾的设置都是更为合理的,王德威先生更加倾向于现在通行的版本的结局。

而陈思和则认为老舍这篇小说结局可以更加丰富和完整一些,他认为“说 实话, 最后五章写得有些潦草, 也实在是多余。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说是“收尾收1得太慌了一点”,应当是再“多写两三段才能从容不迫的刹住”。很明显老舍对虎妞死后祥子的生活还有持续探索追踪的意愿。陈思和提出在另一个层面上,祥子从虎妞设下的性的魔障里挣脱出来后,应该还要经历第二个层面的磨难和挣扎。那就是祥子与阮明的关系,以此来揭示出一个人力车夫与革命的关系,从而实现小说主题的升华和结构的完整。如果老舍能像让祥子脱离虎妞设置的命运之网以后再度进入政治怪圈的命运之网,在更高的层面上来解读一个人的悲剧性格的发展,,而不是那么简单地把他推入自取灭亡的绝望境地,那么,我们面对的又将是另外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了。

参考文献

[1]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陈思和.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3(003):5-16.

[3]王德威.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 老舍, 沈从文[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4]夏志清, 刘绍铭. 中国现代小说史[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5]朱栋霖, 朱晓进, 龙泉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6]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09(6):46-48.

注释:

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09(6):46-48.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骆驼祥子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徐悲鸿及其现代性再研究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用美学思想辩证地看待写实主义
唤醒沉睡在《骆驼祥子》里的写作精灵
中国第一位话剧导演张彭春对于欧美“写实主义”的中国探索
刍议安德鲁?怀斯作品从隐喻、转变到延续
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看歌剧《骆驼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