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方案
2021-01-20曾木海谢小龙
曾木海,谢小龙,杨 涛
(1.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41;2.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23)
截至2018年,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有4 000余座。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是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执行最广泛的排放标准。截至2019年底,执行该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数量占全国污水处理厂总数的53.2%[1]。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各地针对污水排放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如北京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11/307—2013)、四川省《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和安徽省《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4/2710—2016)均规定执行TN≤10 mg/L的排放限值,新一轮的提标改造工作正在悄然发生。在更高标准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是COD、TN、NH3-N和TP的去除,需依靠深度处理技术。工艺方面,虽然目前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的工程案例及相关介绍已经很多,但由于各工程实施条件不同,相同工艺的设计边界条件也不相同,不便与其对比分析。武汉某污水处理厂现状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本次提标改造工程将使出水水质达到准地表Ⅲ类水水质标准,结合其深度处理方案的设计,对几种深度处理构筑物进行平行设计和技术经济比选,可为此类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污水处理厂进水以市政生活污水为主,现状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具有独立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现状二级强化处理单元采用“高效沉淀池+精密过滤器”,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8×104m3/d,出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水水质标准(TN≤10 mg/L)。设计及实际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其中,进水水质设计值取原设计值和90%保证率下进水实测值之间的较大值[2]。由表1可知,该厂现状进水水质尚未达到原设计值,现状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原设计一级A标准。此外,该厂进水BOD5/CODCr约为0.4,BOD5/TN约为4.5,BOD5/TP约为54,适合采用生物法除碳和脱氮除磷。
图1 现状处理工艺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Current Treatment Process
表1 设计和实测进、出水水质Tab.1 Designed and Actual Water Quality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2 深度处理技术路线
2.1 重难点分析
现状改良氧化沟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其中,厌氧区为1.5 h、缺氧区为2.5 h、好氧区为8.0 h;生物池污泥浓度为3.5 g/L,污泥龄为15 d;气水比为5∶1,备用鼓风机富裕曝气能力144 m3/min。根据提标改造工程对BOD5和NH3-N的要求,按照德国ATV城市污水设计规范和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核算,生物池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宜为8 h、污泥龄宜为9 d。现状改良氧化沟的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均满足要求,能够实现BOD5充分碳化和NH3-N充分硝化[3-4]。
TN的去除与生物池的硝化液回流直接相关,回流量越大去除率越高,但是较大的回流量会改变缺氧池的缺氧环境,不利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常规AAO类型的生物反应池,其硝化液回流比宜为200%~300%[4]。因此,现状改良氧化沟的生物脱氮功能存在极限,无法确保出水TN稳定达到设计水质(TN≤10 mg/L)要求,提标改造工程中污水深度处理的难点是TN。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残余有机物以分子量较大和较小的有机物为主,可生化性较差、继续生物降解难度大[5-6]。事实上,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前端生物处理过程中,基本均已得到有效去除,残余有机物多为腐植酸、富里酸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等难降解的有机物。而本工程对出水COD要求较高(CODCr≤20 mg/L),单纯依靠现状处理设施难以确保出水COD稳定达标,提标改造工程中污水深度处理的重点是COD。
2.2 案例分析和工艺筛选
根据前述分析,深度处理方案的总体思路为:在保证设计出水水质目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现状处理设施的潜力,根据去除对象针对性地选择处理工艺,避免资源浪费。其中,NH3-N、BOD的去除拟通过强化现状改良氧化沟的硝化和碳化过程;TN、COD的去除拟通过新增深度处理单元;TP的去除拟以强化现状处理设施除磷效果为主、新增深度处理工艺为辅,从而保证出厂水达到准地表Ⅲ类水(TN≤10 mg/L)要求。
污水处理技术路线不仅关系着污水厂的出水质量,还关系着工程的投资和运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内部分高标准污水处理工程案例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标准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案例总结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深度脱氮单元可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和MBR工艺,深度降解COD单元可采用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和活性炭吸附工艺[11]。
表2 部分高标准污水处理工程案例Tab.2 Some Municipal WWTPs with High Effluent Quality Requirements
反硝化深床滤池兼具生物脱氮和表面过滤功能,可同步去除TN、SS、TP。现有运行经验表明:反硝化深床滤池可以满足出水水质TN<5 mg/L、SS<10 mg/L、TP<0.3 mg/L(化学辅助除磷)[12]。
MBR工艺由生物池和膜池组成,通过使用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二沉池,使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分离,生物处理系统容积负荷大大提高。此外,MBR膜也能通过自身的过滤作用和膜表面沉积层(滤饼层)的过滤/吸附作用,去除部分污染物。在MBR工艺中,膜的无选择分离作用为世代时间较长的菌种(如反硝化菌等)在系统中的生存和富集创造了条件,增强了系统的硝化、反硝化能力,提高了含氮污染物的去除率。
臭氧接触氧化工艺主要通过彻底的化学氧化,把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实现水质净化,有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2种途径。直接反应利用O3分子(ORP=2.07 eV)氧化有机物;间接反应利用O3在催化作用下产生的·OH(ORP=2.8 eV)氧化有机物。理论上,在O3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能去除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且一般不会引发二次污染。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氨基官能团,污染物在流经活性炭表面时,在范德华力、库仑力和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发生迁移并被吸附。因此,当活性炭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充分接触时,污染物从液相转移至固相、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去除部分SS和TP[13]。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再生后可重复利用,以减少新炭的补充量。
3 深度处理工程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
根据深度处理要求和污水厂自身特点,并结合国内案例调研结果,拟选“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MBR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MBR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4种方案,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鉴于O3在降解水中有机物的同时,可对出水进行消毒,方案一和方案四中仅在巴氏计量槽前进行管式加氯,以补充必要的余氯、形成持久的灭菌能力。另外,为了充分利用进水中残存的BOD、减少外加碳源的补充量,并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降低活性炭的再生频率,方案二将反硝化深床滤池置于活性炭吸附池之前。
图2 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Fig.2 Flow Charts of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 (a)scheme 1; (b) scheme 2;(c) scheme 3; (d) scheme 4
(1)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
反硝化深床滤池设计流量为3 333.3 m3/h,共1座,分6格并联运行,并配有废水池、清水池和设备间,总平面尺寸为45.2 m×26.5 m,池深6.8 m。滤料采用2~3 mm的均质石英砂,滤床厚2.44 m。过滤周期为24 h,设计滤速为6 m/h,强制滤速为8 m/h。冲洗方式为气水联合反冲洗,单独气洗2 min+气水联合冲洗8 min+单独水洗5 min,水洗强度为5 L/(m2·s),气洗强度为25 L/(m2·s),重复2次。反硝化过程产生的氮气大量集聚,会使污水在滤料之间绕窜,妨碍其与滤膜充分接触,为保障脱氮效果,每4 h驱氮一次,每次持续2 min。
(2)MBR工艺
MBR工艺通过新建后置缺氧/好氧池,与现状改良氧化沟形成多级AO生物池+MBR膜池运行模式,设计流量为3 333.3 m3/h,膜池至新建好氧池的回流比为500%,新建好氧池至缺氧池的回流比为400%。缺氧/好氧生物池共1座,分2组并联运行,单组平面尺寸为36.6 m×32.6 m,池深8 m,缺氧池HRT为2.5 h,好氧池HRT为2.0 h。生物池内污泥浓度为6 g/L,好氧池气水比为2∶1。MBR膜池共1座,分12个廊道并联运行,总平面尺寸为73.0 m×46.3 m(含设备间),池深5 m。膜池内共安装108个成品膜组器,单个组器过滤面积为2 100 m2,平均膜通量为14.70 L/(m2·h),污泥浓度为8 g/L。好氧池曝气风机与膜池吹扫风机集中布置,风机房平面尺寸为20 m×10 m。
(3)臭氧接触氧化工艺
鉴于本工程COD去除负荷不高,臭氧接触氧化工艺采用直接反应,同时,预留出远期升级为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建设条件。臭氧接触氧化工艺由臭氧接触氧化池、臭氧制备系统及残余臭氧破坏系统组成,O3在接触池内氧化水中有机物。接触池设计流量为4 333.3 m3/h,共1座,分2组并联运行,单组平面尺寸为42.0 m×12.0 m,有效水深为5 m。O3投加量为125 kg/h,接触时间为60 min。臭氧制备系统设计流量为3 333.3 m3/h,以液氧为原料现场制备O3,采用5台臭氧发生器,单台制备能力为25 kg O3/h(浓度为10%)。
(4)活性炭吸附工艺
活性炭吸附池设计流量为3 333.3 m3/h,分12组并联运行,每组安装8个吸附器,每个吸附器控制面积为3.0 m×3.0 m;单座吸附池平面尺寸为16.5 m×42.0 m,池深7.8 m。每个吸附器装填32 m3煤质破碎颗粒活性炭,平均粒径为3~4 mm,有效吸附时间为30 min。活性炭饱和周期约为150 d,热再生系统处理能力为12 t/d。此外,为去除不断积累的SS、防止碳粒板结、保证吸附效果,活性炭需定期反洗,反洗周期和强度视进水SS而定。
3.2 方案比选
如表3所示,活性炭吸附工艺比臭氧接触氧化工艺投资多,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比MBR工艺投资少;活性炭吸附工艺比臭氧接触氧化工艺经营成本低,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比MBR工艺经营成本低。由于现状二沉池和新建MBR膜池均进行固液分离,方案三和方案四功能冗杂,不合理。方案二虽然能够通过对饱和炭实施再生回用以节约成本,但用于大规模废水深度处理时,需同时配套布水、反洗、再生等工程,初期投资高。且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分子量为500~3 000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好,对大分子和小分子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14]。而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可根据进水污染物负荷灵活调整O3投加量,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抵抗能力强于活性炭吸附工艺。此外,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具有良好的灭菌消毒效果,当前端处理构筑物出水CODCr达标时,臭氧接触氧化系统不开启,臭氧接触池充当次氯酸钠接触消毒池使用;当前端处理构筑物出水CODCr不达标时,臭氧接触氧化系统开启,降解COD并消毒。综合考虑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及运维管理,推荐方案一为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方案。
表3 深度处理方案比选Tab.3 Comparison of Advanced Treatment Schemes
4 结语
为了响应新的排放要求,并配合当地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武汉某污水处理厂拟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将尾水水质由现状一级A标准提升至接近地表Ⅲ类水标准(TN≤10 mg/L)。通过对该厂进水水质分析和现状处理设施功能复核,确定了“强化现状设施处理功能+新建深度处理工艺”的总体思路。根据“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MBR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和“MBR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4种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方案推荐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另外,为节约污水深度处理成本,其尾水除用于厂区绿化、道路浇洒、溶药配药等,还将作为河道生态补水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