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术对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牙周再生效果分析与探究
2021-01-20于庆斌李学宽李双如
于庆斌,李学宽,李双如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造成失牙的主要原因,多为重度牙周炎的伴发病,在临床治疗方面,一般建议采取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但由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也增加了诊疗及预后评估的难度,在治疗方案选择上,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治疗效果也不够明确。尤其是需要牙周再生手术治疗的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临床上对是否需要开展根管治疗术(RCT)以及开展时间尚存在争议[1]。针对这种情况,为探索治疗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可靠方案,本文将对患者分别采取术前RCT、术后RCT以及不采取RCT等方案治疗,对比其对牙周再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②无急性牙髓炎症状;③牙周炎症稳定;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入组前1年内进行过牙周基础治疗患者;②组前3个月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激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③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④存在其他牙体牙髓疾病患者等。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组。术前RCT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3~58岁,平均(39.88±4.62)岁。术后RCT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4~59岁,平均(38.89±4.55)岁。未 行R C T 组3 0 例,男1 8 例,女1 2 例,年 龄25~60岁,平均(38.87±4.63)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再生手术治疗,术前RCT组在RCT术后3个月后安排牙周再生术,术后RCT组在术后半年安排牙周再生术,未行RCT组仅进行牙周再生术。牙周再生术方法:在局麻状态下,开展改良Widman翻瓣术,采取内斜切口,首先将袋内壁上皮去除,翻开黏骨膜瓣,彻底清创,仔细处理根尖区、根面、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覆盖Bio-Gide膜,使其超过骨缺损边缘3 mm以上,随后进行龈瓣冠向复位,进行无张力缝合,使用牙周塞保护创面。术后使用阿莫西林,术后2周拆线。RCT方法:治疗前,检查牙体松动度、牙周袋深度以及牙髓活力,打开牙髓部位,使用过氧化氢、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髓腔内腐质、龋,逆行疏通,测量根管长度,使用氯亚明溶液冲洗,将牙髓拔除,采取冠根向深入法,进行根管预备,使用复合树脂封闭根管。术后3~5 d使用抗生素。
1.3 评价标准
(1)对比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 年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松动度(TM)。(2)对比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咀嚼功能变化,咀嚼功能使用问卷调查,评价项目包括“咀嚼时患牙有无不适”“患牙松动度”“是否愿意用患牙咀嚼食物”等,共6个方面,均为1~4分评价,分值越高,表明其咀嚼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2 . 0 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采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牙周临床指标对比
术后1年,术前RCT组、术后RCT组患者的PD、CAL均低于未行RCT组(P<0.05),术前RCT组患者的PD、CAL均低于术后RCT组(P<0.05);各组患者TM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对比(n=30,x±s)
2.2 咀嚼功能对比
术前,术前RCT组的咀嚼功能评分为(14.38±3.92)分,术后RCT组为(14.44±4.02)分,未行RCT组为(16.55±4.32)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各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20.62±0.98)分、(21.02±1.32)分、(22.12±1.01)分,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对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主要采取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也较为复杂。牙周再生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牙功能[2]。对于牙髓症状明显的患者,一般建议首选RCT治疗,对于牙髓症状不明显但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则建议采取牙周再生术治疗。但研究发现,若不采取RCT治疗,单纯应用牙周再生术可能引起牙周、牙髓交互感染,影响牙周再生效果[3]。因此,对于是否需要采取RCT以及其开展时间,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
以往有研究认为,重度牙周感染患者虽然可能无明显牙髓症状,但实际上已经存在牙髓病变,因此,建议采取RCT治疗,减轻牙周病变程度,促进其术后牙周的愈合[4]。在本次研究中,术后1年,术前RCT组、术后RCT组患者的PD、CAL均低于未行RCT组(P<0.05),术前RCT组患者的PD、CAL均低于术后RCT组(P<0.05);各组患者TM、咀嚼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三种治疗方案术后的牙齿松动度、咀嚼功能相近,但术前RCT治疗有利于其新生骨以及附着结构的形成,可获得更加稳定、持久、显著的牙周再生效果。
综上所述,与术后RCT、不采取RCT方案相比,术前RCT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