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设“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研究
2021-01-20李京祥文勇王品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广东惠州516081
李京祥 文勇 王品(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广东 惠州 516081)
0 引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救灾难度大。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为进一步优化整合救援资源,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积极推进我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处置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1-3],各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学者不断探索“一专多能”新模式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途径和方法。孙颖妮[4]认为,各个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新时代综合性常备应急的骨干力量,在加强行业应急能力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要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努力实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周静[5]认为,要依托现有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建设应急救援基地,采取企业投资、政府补助、有偿服务的资金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6]。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仍存在着救援资源短缺、基地运行机制不完善、跨区域协同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是一个基本国情。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因处置不当,导致二次爆炸,造成现役消防员、公安民警,企业员工和居民165人遇难、8人失踪;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2020年3月7日,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发生坍塌事故,造成71人被困,29人死亡,850多名抢险人员参与战斗,当地救援人员连续奋战111个小时。
我国灾害事故类型复杂,涉及多种专业救援能力,救援难度大,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7-8]。同时,应急救援资源配置不合理、救援装备种类不全,数量不够,应对重大、复杂事故的能力不足,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探索建设“一专多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增强综合救援能力对于救援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提升救援效果,保护救援人员自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国内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依托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危化救援惠州队救援力量和资源,初步实践并探索了如何推动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发展,探索建立跨地区、跨省市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创新建设提供借鉴。
1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及队伍概况
1.1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以下简称“惠州基地”)位于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为园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全年365天应急值守、24小时执勤备战,主要承担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森林消防救援、油气管道抢险救援、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培训咨询技术服务、园区应急公用工程保障服务管理等工作。惠州基地运行主体为惠州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具有国有企业独资法人资质),旨在探索实践以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为核心的多种应急救援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累经验。
惠州基地以“立足大亚湾、服务粤东片、辐射华南地区”为发展定位,经过近6年的创新探索,惠州基地按照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管理体系要求,从无到有,从功能单一到综合性发展,已由投用时的单一“危化救援队伍”发展成为集合了“危化救援、森林消防、油气管道抢险”功能的三支专业救援队伍,初步实现了建设专业特点鲜明(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目标。
1.2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危化救援惠州队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危化救援惠州队(以下简称“惠州队”)作为全国首支以“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命名的队伍,组建于2014年3月,队伍实行全年365天、24小时执勤战备和准军事化管理,配有举高喷射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涡喷消防车、化学洗消车等10辆国际先进的特种抢险救援车辆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是一支以堵漏、洗消、灭火、转输、抢险、侦检、预防性安全技术服务、防灾减灾、环保处置为核心业务的综合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1.3 大亚湾区油气管道应急抢险队
大亚湾区油气管道应急抢险队(以下简称“油气队”)组建于2019年11月,是一支由政府主导的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先期专业处置抢险队伍,承担大亚湾区陆上长输油气管道抢险兼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事故应急抢险救援职能。配备有多功能抢险指挥车、抽油泵、自发电焊机、火焰切割机、液压断管器、探管仪等70多套堵漏卡具等一大批开孔、堵漏设备器材,油气队应急抢险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4 惠州大亚湾森林消防中队
惠州大亚湾森林消防中队(以下简称“森林消防中队”)组建于2015年,承担了大亚湾区森林消防及三防抢险救援职能,队伍配有森林水罐车、风力灭火机、扑火工具、高压细水喷雾机、GPRS导航、TD-LTE数字移动电话机、卫星移动终端等一大批物资。三支队伍成立以来来,先后参与并成功处置区域及周边危化、森林、三防等100多起各类应急救援抢险救灾任务(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45起、森林火灾60起、三防抢险救灾19起),出动人员2106人次、车辆376车次,救援人员伤亡数为0。其中包括惠州市惠阳区2018年3月15日天然气槽罐车泄漏事故、惠东2·5 义乌商品城火灾、福建漳州4·6 芳烃装置着火等,特别是在2020年1月14日珠海长炼重整预加氢单元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 “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探索和优化
2.1 以建设综合性应急基地,提升区域综合保障能力为前提
首先以构建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为宗旨,采用“1+N”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模式[9],以惠州基地为例,在现有基地功能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好三个基地:
(1)建设区域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油气管道抢险队伍、三防救灾抢险队伍,以及工程抢险救援、海上溢油、海上消防、海上搜救、防疫、突发环境灾害处置、城市灾难救援、地震救援、核灾难后救援、岸际救援、道路救援、非煤矿业救援队伍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
(2)建设应急物资及公用工程保障服务基地。统筹应急物资、应急指挥平台(规划)等安全、应急类公用工程管理,使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与救援信息互通,集约化管理区域应急物资及公用工程,综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能够为应急救援提供强有力支撑。
(3)建设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办学进行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技术、安全管理等专业理论实操培训教育、技术咨询服务,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非学历成人教育、中职专科学历教育,为社会培养应急管理领域及安全生产领域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市场紧缺的应急救援“蓝领”工人,推进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化进程。三个基地的建设,为实现应急救援“防、抗、救”能力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2 畅通资金保障机制
通过政府补助、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提高队伍运行维护经费保障能力。
(1)政府专项资金补助、补偿。应急救援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由各行政主管单位负责,对调用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发生的人工、交通、物资和装备损耗等费用,由政府部门协调给予适当补助、补偿。
(2)市场化运作补偿机制。各应急救援基地通过与救援服务单位签订救援协议,由事故责任单位补偿抢险救援所耗物资,保障应急救援队伍正常、有序运作。
2.3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健全QHSE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法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制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QHSE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规。
(2)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制。队伍配有现场指挥员、执勤专家,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组织工作;对领导干部、队员开展应急管理能力培训,提高协调作战能力;成立公司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专家室和参谋室,承担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和事故出警状态下的专家技术支持职责,以及推动综合性应急救援技术发展、应急领域能力建设。
(3)完善平战结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按照“战时怎么用、平时怎么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队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执行24小时、365天应急值守制度,保障有效应对地区突发事故,及时接处险情事故信息、准确研判、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2.4 小范围集中打造“一专多能特种兵”队伍
惠州基地立足“危化救援、森林消防、油气管道抢险”三支队伍,采用从三支队伍中选拔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综合性尖兵救援队伍”,通过培训创新、考核创新及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努力打造一支综合型、实战型、尖刀型、指挥型的尖兵力量,作为应对“急、难、险、重”应急救援第一出警力量。
2.5 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水平
按照有关要求,在应急预案与演练方面,高危行业 (领域)中央企业应急预案覆盖率、备案率、培训演练率达到100%, 其他达到80%以上[10]。
(1)应急预案管理。推动应急预案全面优化,定期修订基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指南,应急救援过程中使用应急处置卡,优化、规范应急救援处置流程。
(2)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评估,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尤其在预警发布、抢险救援、恢复重建及监管执法等方面要精准。
(3)应急演练管理。应急机制始终贯穿于应急准备、应急救援、应急恢复等应急活动[11-12]中,最关键的是进行统一指挥,重点采用桌面演练、实操演练等方式加强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做到岗位、人员、过程全覆盖。
2.6 完善应急救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通过引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采用培训、考核、取证、薪酬、职业发展(晋升通道)的培养模式,实现应急救援队伍由勇气和力量对接向智力与专业对接的转变,不断引进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技术实力,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13]。
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培训理念,将全国应急救援方面最强的专业教师引进到惠州基地,按照大培训、大教育、大提升的原则和“四个一”方式(每周一课、每月一练、每月一训、每月一考),集中对队伍人员进行培训,将优秀人员派遣到全国进行专业能力学习培训,通过内外结合,完善应急救援信息化、事故情景构建、桌面推演等高科技模拟实操培训。
2.7 加强应急救援装备现代化投入,从本质上确保科学救援
(1)建立救援装备“淘汰与更新”机制。按照“标准配备与实战需求、常规配备与攻坚配备、基本配备与针对性配备、人员素质与装备性能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淘汰超期服役或服役年限长、安全性能差的装备器材,着力提升核心战斗力。
(2)加强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更新升级,配备轻型卫星便携站、5G通讯装备等,实现通讯装备便携、快速反应,提升通讯装备自身具备续航能力、自组网能力。
(3)推进应急救援领域装备人工智能化发展。更新换代信息侦检和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无人机等高科技应急救援装备,实现“以机换人”,减少救援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避免人员伤亡。
(4)加强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力量。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物资装备储备试点工作,建立规范统一的应急物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
2.8 建立区域应急专家库
建立定期联络机制,与知名院校、企业形成长效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区域应急救援专家库。完善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专家库,建立专家技术咨询制度,为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提供智力保障。
2.9 通过媒体引导,提高公众安全应急文化素质
充分发挥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增强应急科普宣教的知识性、趣味性、交互性,有效提高公众自防自治、群防群治、自救互救能力和公众安全应急文化素质。
3 结语
“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弥补了应急资源的不足,实现了应急资源的优化整合,有效应对了跨区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需要,提高了我国应急管理的能力。本文依托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采取“一专多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已成功建设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危化救援惠州队、惠州大亚湾森林消防中队及大亚湾区油气管道应急抢险队,为全国建设“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