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验课模式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2021-01-20唐洪亚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实验课环境

唐洪亚

(安徽农业大学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国内环境设计专业的诞生和成熟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过程密不可分。从专业在设立时的初衷来看,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围绕建筑装饰、园林绿化、环境设施美化等行业提供大量的设计人才,这要求专业培养的学生须具有较强的美术功底和艺术审美。但是,由于环境设计专业相比于建筑学、工业设计等传统设计类专业发展较晚,因此又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属性[1]。虽然目前生源主要是美术高考选拔,但专业课程却不仅仅限于艺术类课程系统,还牵涉到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为此,在高校专业培养的具体实践上,不同院校对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各自不同的偏重。尤其是在设计类核心课程方面,一些高等院校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了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素养。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验课模式为例,对环境设计所涉及的知识传授、思维训练、时间培养等方面的教学导向、模块、方式进行重新思考,并且希望通过将实验的概念和方法引入设计教学,探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新途径。

1 环境设计实验课的内涵

实验课教学在自然科学的学科中应用较多,原先大多都属于验证性教学,即通过学生按照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流程文本进行实验,以验证课本上的原理。后又拓展了设计性实验,即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流程和准备相应物品,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两种实验方式对于自然科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来说至关重要,是学生直观了解自然科学原理、观察自然学科现象的关键方式[2]。除了自然科学学科,社会科学学科也存在大量的社会实验,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现象进行跟踪采访和田野调查等。然而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周期较长,所以社会科学实验偏向于存在研究生培养中,在高校本科的短期课程中无法得到完整落实。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知识交叉属性较强,因此实验教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实验艺术的方法特性[3]。实验艺术虽然包含“实验”二字,但并不以研究自然或社会现象中本质或规律为最高目的,而是艺术学科寻找自我形式拓展的新尝试,具有较强的前卫思考,表现手法不受限制[4]。

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类核心课程中,设置了部分实验课(有相应配套理论课,所以也可被称为某门设计课的实验课部分,部分设计课程除了理论和实验课,还会有相应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并对学生的知识理论和创意思维进行模块化训练。但在原先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针对创意思维训练的实验设计,容易转变为简单的制图课、模型课,教学效果从“实验”偏向于“实践”。学生在实验课中虽然提升了动手能力,但是创意思维没有得到充分训练。由此,本文将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部分核心实验课程现存问题(表1),提炼出未来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导向、模块与方式。

表1 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人才本科培养方案(2017 版)部分核心实验课程

2 环境设计实验课的教学导向

设计实验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思维发散、逻辑推导,对理论知识中涉及的部分设计元素进行相应的实验性创作。教师应为不同的设计元素进行模块化的实验大纲制定,引导学生在框架内进行创作,鼓励学生以不同视角进行设计。实验课的教学导向应偏向于过程考察,而非结果评价,即偏向于考察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候,将选择思考抽象问题的角度创新性,以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象设计的能力两大方面。相比于实践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设计落地能力),实验课的设计作业呈现允许一定的概念性、抽象性和意象性(表2)。

由于环境设计的载体都是基于空间,因此实验课须让学生以空间为载体,进行相应主题的实验。实验包含形态实验、材料实验和社会观察实验三部分:形态实验师指学生对室内或室外场地,针对某一特定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以相应需求;材料实验指的是学生对装饰材料的特性以及施工工艺进行验证实验,以熟悉材料的相关特性,并培养学生对材料进行创意性表现;社会观察实验是指学生通过对场地所处空间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并将抽象的社会现象转化为设计问题。同时对调研对象进行信息收集以及创意可视化。这三种类型设计实验可作为实验课实现教学效果的渠道,并可根据实际课堂效果和教师个人情况细化成具体的实验模块。

表 2 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的教学特点比较

3 环境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模块

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模块应是具体理论知识的单元性总结,并且应具有一定实验大纲,既要指明实验方向和目的,也要尊重和允许学生个人进行不同的创意思维。安徽农业大学由于是地方农林类院校,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部分实验课程可结合农林学科的优势平台和资源。这既可以充实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质量,也可明确办学特色,增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四大专业核心实验课为例,列举教学模块的部分具体内容(表3)。

表3 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模块列表(案例)

4 环境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方式

环境设计是一门针对空间及涉及元素的整合艺术。因为设计学科具有评价的主观性,因此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实验课中应导教并行,允许学生提出针对某项设计问题时,传统设计方式以外的设计手法,并训练学生在提出自身设计概念时的理论灌输与方案表达。因此,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四门实验课程,提出四种教学方式。

4.1 理论整理与汇报

实验课中应常鼓励或安排学生进行理论的整理与汇报。理论部分由教师指定,教师可准备相应的阅读清单。学生通过教师提前给予的理论阅读清单而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并在专门时间内进行汇报(个人或分组)。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传统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进行资料收集与汇报时多偏向于具象的设计案例,即案例分享。本教学方式配合实验课的导向模块,主要鼓励学生对设计案例背后的设计理论(表4)进行学习与分享,而不直接分享设计项目案例。这主要是因为实验课须区别理论课与实践课,鼓励学生对设计方法与流程进行反思与创新。实验课的理论可关注设计学内的原生理论,也可以关注其他学科的理论对设计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表4 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部分实验课涉及的理论基础

4.2 物理模型推敲与展示

在实验课的教学语境中,物理模型的范围应更加广泛,不仅包含最终方案空间设计效果的呈现,也将其自身纳入方案推敲环节中的一部分。物理模型的推敲和修改,应代替部分在计算机和平面图纸上的草图(sketch),所以这种物理模型应偏向于对推敲过程思路的展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物理模型的形成过程,来与学生沟通设计思路与角度,方便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学生在制作物理模型时,应不受限于传统的模型材料,学生既可论证整体空间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也可以只为论证某个空间部分,或空间某项功能而进行单项的物理模型设计。

4.3 社会调研与辩论

教师可在实验课鼓励学生分组对同一场地或同一社会现象进行调研,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策略。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设计问题,并制定调研计划。鼓励学生成组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并且由多组之间展开相互辩论,共同讨论现场问题。由于学生团队所处角度不同,因此辩论具有一定的话题讨论度和专业意义,对于提升学生对调研报告的完善具有积极作用。社会调研不仅仅包含现场观察走访,还须包含对背后历史、文化、经济、生态信息和数据的整理,并能将整理的信息成为支撑设计策略形成的依据,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前”的问题分析能力。

4.4 综合艺术实验

环境设计专业可在实验课中尝试综合艺术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可利用影像艺术、色彩实验、照明视觉艺术等形式,对空间内某项设施或构件进行功能还原。例如音响艺术可帮助学生理解声景在游人游玩公园公共空间时的真实感知,学生将不同声音的音频播放器材放置在不同的游览节点上,自己可模拟游人在不同方位对声音的感知反应,从而对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色彩与照明艺术允许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不同光影效果下的视觉实验,学生可记录不同视觉效果下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感知差异。

5 结语

实验课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直存在与理论课、实践课划分不明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环境设计专业实验课没有明确有效的教学导向、模块和方式。安徽农业大学作为综合类普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与其他高校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实验课的一些教学改革思考对于其他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设计教学一直以来都强调“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和思维模式,才是理解设计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关键。鼓励学生在实验课上自发探索,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能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能力,是一种国内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实验课环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有趣的实验
漫观环境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