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香樟行道树不同树形对生长的影响
2021-01-20罗贵斌胡道贵
罗贵斌,胡道贵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大叶香樟(CinnamomumseptentrionaleHand.-Mazz.)[1],也称银木, 为樟科樟属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乔木,在适生区被广泛用于道路和园林绿地栽植。在行道树应用中该树种一般采用大苗截干栽植,由于定植后其萌芽成枝力较强,即使按照行道树的相关标准[2]加以定干留枝,成年树木也不易形成相对统一的树形。在一般道路绿地中,该树种往往表现出几种生长树形,树形杂乱不但破坏道路景观,也不利于发挥行道树的美化作用。因此,园林实践中需要对该树种的树形问题加强探讨,目前,对该树种在行道树应用中树形问题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项研究参照一些果树类树木研究中关于不同树形与生长结实关系的研究方法[3~6],以定植于城市道路25年生以上的一批大叶香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道路绿地中生长表现的主干形、两大枝形和三大枝形3种主要树形,分别随机抽取不同树形的树木对其胸径、冠幅和枝下高进行测定研究。通过不同树形对生长影响的探讨,揭示不同树形与生长关系的一般规律,为该树种行道树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材料
调查研究设在位于陕西汉中市汉台区的莲湖路进行,该路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汉中市新规划建设的一条东西走向城区道路。该路段地处东径107°03′,北纬33°07′,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降水量855.3 mm,年平均无霜期234 d,年均日照时数1 478.4 h。
根据对汉中市园林管理处的调查,莲湖路行道树栽植时间为1996年,栽植时选用5~8cm的香樟大苗,分别用大叶香樟和小叶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分段栽植[7],大叶香樟主要栽植于该路段东段。本次观察样地主要选在大叶香樟栽植相对集中的莲湖路东段,对有部分该树种分布的莲湖路中段,也选择样地进行了抽样观测,见表1。为了保证所选材料的一致性,考虑道路南北两侧树木受光照等环境因子影响而存在的生长差异,本次观测统一选择栽植于道路北侧的树木,该批树木树龄25 a生以上,栽植株距6 m,树木长势良好,株间树冠郁闭。
1.2 观测设计
观测路段的大叶香樟,其生长现状表现出几种树形,在同一路段既有主干明显的单干形树木,还有主干在一定高度处分生成几大枝的分枝树形。观察分枝的数量,多数为两大枝和三大枝,还有极少数分生成四大枝及以上分枝树形,因此,本项研究中设3个样本组,以单干形树木为对照组(CK),再以两大枝(T1)和三大枝(T2)分枝特点的树木为2个观察组,各组随机重复抽取15株具有相应分枝特点的树木进行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测定,共计抽取样本树45株。3种树形的特点说明如下,见表2。
表1 大叶香樟观测样点分布
表2 大叶香樟不同树形生长特点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胸径。对选定的样本树木用围尺(精度0.1 mm)在距树木根颈1.3m高处测量其直径,记录结果并作统计分析。
(2)冠幅。以冠径作为冠幅生长的指标。由于东西方向为株间方向,株间已郁闭,故只对样本树木用钢卷尺(精度0.1 cm)测定南北方向的冠径,记录并作统计分析。
(3)枝下高。以树木根颈处距主干最低分枝处的高度为枝下高,每样本单株用钢卷尺测定其高度,记录并作统计分析。
1.4 数据处理
用Excel2007统计测量数据,采用SPSS 17.0对各生长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和ANOVA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取“均值±标准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形与胸径、冠幅及枝下高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反映出,在树形与胸径、冠幅及枝下高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中,树形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胸径和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从胸径、冠幅和枝下高3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还反映出,3个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胸径与冠幅的相关性最强(r=0.845**),枝下高与胸径和冠幅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研究树形与胸径、冠幅及枝下高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大叶香樟各生长变量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
为进一步明确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时是否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对树形(y)、胸径(x1)、冠幅(x2)及枝下高(x3)几个变量之间再运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见表4。
表4 大叶香樟各生长变量之间偏相关分析
由表4可看出,在控制树形变量的前提下,胸径与冠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 0.771**);在控制胸径变量时,树形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r= -0.763**);在控制冠幅变量时,树形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r= -0.816**)、与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 0.483**);在控制枝下高影响时,胸径和冠幅之间相关性极显著(r=0.772**),而树形与胸径和冠幅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通过偏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不仅树形与枝下高之间、胸径与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而且枝下高影响树形与胸径和冠幅之间的相关性。在不排除枝下高影响的前提下,树形与胸径和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2.2 不同树形的胸径、冠幅及枝下高生长分析
表5 大叶香樟不同树形的生长比较
由表5可看出,与单干形(CK)相比,两大枝(T1)和三大枝树形(T2)在几个生长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胸径生长上,三大枝和两大枝树形与单干形树形存在显著差异,且有T2>T1>CK(P<0.05);而在冠幅和枝下高的生长表现上,三大枝与两大枝树形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与单干形树形均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说明,大叶香樟两大枝和三大枝树形在胸径和冠幅生长量上要显著大于单干形树形,三大枝树形在胸径生长量上比两大枝树形的增长更为显著。两大枝和三大枝树形的枝下高比单干形显著降低,具有相对的低分枝特点。
3 结论与讨论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大叶香樟不同树形与胸径、冠幅及枝下高之间Pearson相关性极显著,通过偏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树形与枝下高密切相关,树形与胸径和冠幅的相关性受枝下高的影响,在不排除枝下高影响时,树形与胸径和冠幅之间相关性极显著,由此说明枝下高是影响树形的关键生长变量,这与赵国华[8]在研究山杨干形与枝下高关系时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本项研究中,所观察的样本树木,在定植后的养护中没有太多的人为干预,其现有分枝状况基本是树木的自然生长表现,特别是从分枝高度来看,两大枝和三大枝树形比单干形具有显著降低的枝下高,结合这两种树形在胸径和冠幅生长量上显著大于单干形的研究结果,说明具有相对低分枝特点的两大枝和三大枝树形有利于大叶香樟行道树胸径和冠幅的生长。
在诸多不同树形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研究中,已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形对树木生长特性存在一定影响[9~11]。本研究中通过对大叶香樟不同树形的3个生长量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两大枝和三大枝树形在胸径和冠幅生长量上显著增大,尤其是三大枝树形在胸径生长上更优于两大枝树形,说明不同树形影响胸径和冠幅的生长。在行道树栽植养护中,应不断探索树木生长的这种规律,把握树木的自然生长特性,选择有利于行道树优良生长特性表现的适宜树形。结合本项研究结果,在大叶香樟行道树树形培育时,宜选留分枝形树形,以利于其胸径和冠幅生长。综合考虑胸径与冠幅的显著相关性以及三大枝树形在胸径生长上的更优表现,同时,三大枝树形又具有更为匀称的冠形,因此,在大叶香樟行道树树形选择中更适宜采用三大枝树形。
已有研究表明,树形影响树木光能利用率及光合产物的形成与积累,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与结实[12~13]。本项研究虽然探讨了大叶香樟不同树形与几个生长指标的关系,但还没有从树形影响光合作用的机理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对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