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科书内容体系建构探析
2021-01-19周启毅
周启毅
摘 要:教科书作为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立德树人起着关键作用。其基础性强、涉及面广,在编写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思想性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素养、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教科书 内容建构 框架体系
中小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作为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载体,在国家教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它基础性强、涉及面广,在编写时除了涉及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的设计之外,在内容的选编方面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以粤教版国标系列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构建教科书的内容体系,贯彻落实教科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教科书框架体系的建构
在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要详细研究最新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以课标为主要依据来构建教科书的知识框架体系,力求准确反映出课标的教育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高屋建瓴,层层拆分章节
依据课标要求构建学习内容,并对教科书需要实现的目标从大到小进行层层分解。首先细化课标要求,确定课标中知识、技能、活动的要点,建立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其次,依据学习理论安排知识要点,将全书分解为若干个单元(或章),每个单元对应编排大的知识模块;最后,将每个单元分解为若干课(或节),每课对应编排更加具体的知识内容。在构建教科书框架时,要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①章节间要强调知识技能的内在逻辑,保持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②每个单元(或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课(或节)以模块内相应的知识技能或项目活动为主线展开;③章节间的知识技能要相互衔接,各知识点的关联要符合学科特点,并具有层次感,采用由浅到深、由外向内循序渐进的模式;④章节的内容要尽量平衡,尽量避免篇幅相对过长或过短。
编辑必须和作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明确编写思路和目的,并与作者一起对框架结构逐一进行探讨、敲定。如图1所示,高中美术《现代媒体艺术》教科书初稿的单元及课的标题不能贴切地反映内容,后编辑与作者一起进行一页一页咬文嚼字式的讨论,完善了整体的框架结构。
(二)主题服务内容,合理创设栏目
栏目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栏目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功能,栏目的种类、数量、内容直接影响着教科书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栏目应从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进行合理、科学的主题设计,要和正文密切相关、相互配合、层层递进,并融入实践活动,引导和促进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以改变他们在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创设栏目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栏目要有特色
以高中《美术》系列教科书为例,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教科书相应设置了5个栏目:①“经典导读”栏目引导学生识别图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图像的风格特征和创作手法,理解图像蕴含的信息;②“范例与提示”栏目引导学生依据形式美原理分析自然、日常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形成健康审美观念;③“探索与发现”栏目引导学生分析、鉴赏運用了多种工具、材料和美术语言来创作的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及其他表达意图的视觉形象;④“创想与体验”栏目引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意实践,并用美术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现和完成;⑤“理解与思考”栏目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认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这些栏目,不仅给学生提供分析资料和探讨的问题,还提供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栏目的内容要加大创新程度
在栏目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要力求新颖,以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或者用一些当代热点问题来进行引领,既体现教科书编写的时代性、人文性,更重要的是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达到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3.栏目设计力求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学习
问题情境是指包含问题的现实情境,它能激励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跨学科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具有可操作性。
(三)精心设计助读、助学系统
要重视和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助读系统(如前言、导读、教学目标、教学提示、小结、阅读建议等),技术性的助读系统(如术语、名词解释、历史年表、地理区位图、标识、符号、注释、知识拓展和材料库等),以及助学系统(如针对整个主题学习的单元学习任务书、针对各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单和评价表、针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材料的学习档案袋、针对学习效果的思考题或作业题等),以呈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多维知识体系,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教科书具体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思想性等基本原则,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相关内容。[1]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科学性
教科书的编制是件意义重大的事,应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严谨地选取内容,确保其正确性与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教科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正确可靠、目标明确清晰。具体来说,所呈现的知识内容例如概念、定理、规律等知识,以及文字、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是否准确;对于原理和定义的推导和论证是否逻辑严密、合理正确;历史事件、时间和人物是否符合历史事实;等等。
我们在选择具体的内容时,一定要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避免产生科学性的错误。尤其是理科教材,对科学概念的把握要格外慎重。以物理学为例,它常常采用一些近似值或近似的处理方法,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但千万不能把近似值作为严格的科学概念。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偏差的理解会给后续学习造成巨大困难。初中物理教科书“摩擦力”这一节,原稿选用机场行李传送带来说明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却选取了水平传送带匀速直线运行的图片。在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一般会设定忽略空气阻力这一条件,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传送带对行李的摩擦力也为零。因此,只有行李刚放上传送带时才有摩擦力。如果把图换成倾斜向上的传送带,就可避免隐性科学性问题而符合物理事实了。
(二)基础性
中小学教育属于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管哪个学科的课程都应体现基础性,这是不容置疑的。课标指出中小学课程要突出它的基础性,要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这是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所谓教科书的基础性,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2]。
由此可见,教科书选择的内容应当注重强调学生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与有关课程的衔接,又要难易适度,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
编写教科书时,在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方面,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二是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缺少必要的铺垫。因此,编写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1.难易适度,控制好量
在选编教科书内容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精挑细选,循序渐进,尽量做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尤其是高中学段的内容,作者多是各学科的专家,他们拥有深厚的学养、前沿的理论、宽广的知识视野,但有时他们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教科书内容中流露出学术化或专业化的倾向,因此,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出现过分超越学生知识基础的内容。另外,还要严格按照课标规定的学时进行选编,避免内容过多、难度过大。
2.注重利用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
教科书选编的内容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片面求新、求深,活动设计大而空,不但教师很难驾御驭操作,学生学习起来也非常困难。选材注意贴近社会生活,以学生的已有相关经验作为知识铺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力的三要素”部分,以用扳手拧螺母为例來说明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生活中的这一情景,对知识进行感悟、理解。
(三)时代性
学生个体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出时代性。所谓教科书的时代性,是指“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3]。也就是说,教科书要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把一些具有时代性的、鲜活的知识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纳入到课程内容中;应当充分体现本学科与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互动,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怎样体现时代性呢?学科不同,知识时代性的体现方式会有差异,但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1.体现当代民族精神文化主流的时代性知识
每个时代都会不断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要甄选出能体现当代民族精神文化主流的时代性知识,如社会各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的伟大抗疫精神等。如果盲目追赶潮流,总是试图把最时髦的东西随时填充到教科书中,编者疲于应对,而学生更会不堪其累。有些知识虽产自当代,却并不代表社会主流文化取向,如网络交流语言,虽然现在有逐步融入日常生活的趋势,但它毕竟只是网络爱好者在特定环境下的交流用语,对这类“知识”,教科书中就不宜盲目追新求异。与此相对,对那些与计算机、互联网新技术有关的专业术语以及那些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的新名词等,则应有计划地向学生逐步引介,便于他们及时跟上时代脚步。[4]
2.体现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时代性知识
因为任何现实都会成为历史,时代性不应只体现在某一段较短时期的当代,因而必须选取那些焕发人类锐意进取本质特征的时代性知识,以帮助学生分析科技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初中物理教科书原稿插图选用了美国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对接,但是由于航天飞机发生事故无法逃生,同时造价昂贵,结构极其复杂,费效比很低,已经被淘汰了。后来教科书把航天飞机换为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示意图,不但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学生开拓眼界,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更体现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爱国之心油然而生。
3.深入挖掘既有知识的时代意义与崭新内涵
时间远近并不是判断知识是否具有时代性的惟一标准。人类文明进程中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在当代仍然迸发着活力,或蕴含着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深刻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们需要深刻把握其精髓,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掘其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以高中美术《设计》教科书为例,“图形设计”部分的内容选用了融合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和十二生肖进行设计的我国传统吉祥文字图形(图2),通过介绍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深邃的含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设计灵感,开阔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能力。
(四)选择性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当尽量贴近其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过,不同地区或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其生活经验既有共性,也有不小的差异。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别更大。因此,教科书选取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即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所谓教科书的选择性,是指“适应国家人才培养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科特点,遵循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发展”[5]。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层次、学科素养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落实教科书的选择性时,可以在按照课标编写必学内容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和延展正文内容,揭示核心知识的内涵、外延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使知识的核心明朗而又鲜活地彰显为准则,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启迪理性思维,提升自主探究、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安排、设计一些选学内容或选做的活动。例如:①编入一些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设计一些选做项目和进一步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式学习;②设计提示学习课题的功能,即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课题的功能,不仅提示所有学生必须共同达到的目标,还应该提示拓展和深化学习的多种选择方向和指引,以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③设计提示学习方法的功能,即培养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等元认知能力的功能,促使学生去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五)思想性
在国家和社会中,政治是与特定的制度、体制、权力关系等联系在一起的,就其根本的意义来说,政治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公共道德的社会,也就是一个能让公民担负起责任、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知识行为和社会介入方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也就是思想性。因此,教科书作为教育的核心材料,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把思想性作为编制的基本标准和原则。我国教科书的思想性是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提升道德修养,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等教育,充分体现中国特色”[6]。简而言之,教科书的思想性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坚守立德树人之根本。
在具体落实教科书思想性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隐性思政教育”理念,即不能把思想性内容与学科知识简单相加,而是要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通过挖掘学科领域内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达到让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现状和国家大政方针,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人文底蕴、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例如,高中美术《设计》在“环境设计”部分,重点分析、介绍了国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规划设计优秀案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使学生学习到环境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的同时,又能感悟到党和国家在消除贫困、增强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爱国情怀。
此外,教科书内容的建构还应具有国际视野,关注文化的多样性,注意借鉴和吸收一些国外教科书的先进内容,如一些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等,并注意总结经验,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2][3][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EB/OL].(2020-05-13)[2021-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6/t20200603_462199.html.
[4]陳月茹.中小学教科书中的时代性知识问题[G].教育发展研究,2008:(5-6).
(作者单位系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