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互促,人尽其才

2021-01-19林素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青年教师

林素巧

【摘要】新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和教学质量。学校要有规律、有力度、有章法地培养新教师,正本清源、搭建梯队、起承转合。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知行互促,人尽其才,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关键词】青年教师;知行互促;人尽其才;教师成长

近年来,各中小学的青年教师比例逐年增加,有的学校青年教师比例已是学校教师总数的50%或以上。这些教师学历高,硕士、研究生比比皆是,他们具有年轻气盛、接受力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年轻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他们考教师资格证的目的就是从教;而即使是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校学习也只是专注于学科专业知识,并没有接受过很系统的师范生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训练。因此,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稍微欠缺。基于这些问题,结合这些年培养新教师的经历,下面笔者谈谈作为行政管理者,如何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以及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净化大环境,教师成长好土壤

青年教师刚出道,犹如一张白纸,想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能不能出品,能不能成为大作,底色很重要,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环境和人文氛围很重要。因此,孕育清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土壤是前提条件。

1.正本清源,公平公正。首先,要明晰定位,作为培养教师的管理者,可以说就是教师的“班主任”,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的推动者和影响者。其次,管理行政要“三观”正,带着成长意识进行工作,引领全校教师造就一个乐教爱生、善教深研的大环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行政若都能这样,教师们的工作执行力就强。再者,学校行政“勤、实、快、准”的工作作风,能够影响带动青年教师做事不拖沓,教师高质量完成任务,学校工作自然会高效率。最后,在评比评先、举行各项比赛中不偏不倚、按照原则做事,就能够得到师生的支持,风清气正的清流就会让教师们舒心,让他们感到工作有奔头。

2.眼光精准,播种到位。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都兼任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一所学校的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管理行政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头人、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不仅要具备端正的“三观”,远近发展的思维,还要有通透的眼力,要洞察教师们的个性差异之处、工作心理素质、专业素养能力、语言能力等;哪些教师适宜上赛课,哪些教师适合当班主任;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什么特长,有哪些不足之处,这些都需要在听课堂教学时快速掌握,了然于胸,以便日后可以有效地“萝卜下坑”,点兵点将正确,很好地对号入座,发挥出教师最好的作用。

3.搭建梯队,有的放矢。教师在学校群体里,按照分类组织不同,被命名的角色很多,从大的讲,普遍按学科、年级组来分。为了使每个教师都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还从年龄段来将其分为三类:年富资深类(45岁以上)、力强中坚类(30-45岁)、活力新秀类(30岁以下)。在工作中,赋予每一类教师不同的任务。一是年富资深的教师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教育,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格调。可往往有的教师会“倚老卖老”,工作不够主动,有“伪谦虚”之态,教学吃老本,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改革。我們从思想上要提出要求:活到老学到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长辈,把高大挺拔的后背留给后辈。二是力强中坚的教师正值教育教学生涯的旺盛高光时期,他们容易滋生目空一切、目中无人的思想,从而不思进取,不愿意承担重任,总想把机会“让”给新教师,“未富先娇”思想充斥于言行举止之中。这时候,我们从思想和行动中必须拉他们一把,激活他们的荣誉意识、奉献精神,要求初心不改,本色不变,听取他们的正向建议,必要时用失败来挫顿锐气,还要给他们帮带新教师的任务,树立高产出的典范。三是活力新秀的教师,他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勇于接受新事物,是学校发展的鲜活动力,是教师培训的主要对象,也是当代教师队伍里庞大的新力军,学校的后续力量足不足取决于新教师的水平。我们让他们以冲锋的姿态、谦虚的态度进行实操锻炼,师徒结对深入课堂听课,在不断磨课中成长,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对荣誉产生敬畏之心,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把握每一次锻炼机会,力争三年上马,展露头角,五年有研究方向。

4.阅读打底,人文关怀。都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提升能力水平的不二法则。我们给每一位教师订阅教学杂志期刊,如《中国教育报》,定期分派到教师手上;购买大量有品质的书籍,作为奖品奖励给教师;联合工会举行各科组的读书分享会,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举办阅读沙龙,探讨研究各学科领域的“大家”,如于漪、窦桂梅、吴正宪等,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让教师们追光前行。

二、起承转合,教师成长“四部曲”

1.起——摸底细,定蓝图。新教师入职伊始,和新教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春风拂面般的谈心。谈话内容大致两部分:职业道德站位、职业生涯规划。首当其冲的是富有校本鲜明特点的思想教育洗礼(职业道德),结合学校“和”的办学理念和“乐教善教”的教风特点,要求教师工作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甘为学生服务,不断修炼与领导、同事、家长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不断创新、融合。勉励青年教师做到:(1)勤于锻炼,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性格开朗,有百折不挠、屡败屡胜的强大内心,才会能量满满,照亮学生的人生;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恪守职业操守,担当社会责任,均衡家庭责任。(2)职业生涯规划。摸底了解,是否有坚持到底做教师的志向,如果是肯定的话,近期的目标是什么?五年目标、八年目标、十年目标?是走专业发展名师之路,抑或当一名出色的班主任,还是当行政校长?人各有志,只要不偏离航线,学校都支持。谈话之末,向教师们提出要求:无论将来走哪一条道路,三年内都要立足课堂,上好每一节课,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这是立身之本。五年后要初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立命之魂。

2.承——引下水,学本领。打好思想底色,规划好职业愿景后,就开始学本事了。一是跟随科组长的脚步,学习教学常规的做法。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测试与评价等细节,科组长都手把手教导,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小细节也能练就大本领,小事业也能成就大格局,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担当。二是树立近距离的榜样。我们每一年都从上一届的新教师中分别选取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最出色的两位教师介绍心路历程和做法,来自一线的同龄教师接地气的宣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行政管理者开设的讲座和要求更深入人心。三是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我们选取教学能力最强的行政、科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当帮带师傅,每个帮带师傅负责一个或几个新教师,负责教学常规、班级工作、理论提升、赛课指导等,全面提升新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迅速融入工作。

3.转——压担子,展技能。通过两年扎实的培养和工作实践,新教师进入第三年,对教育教学已从懵懂朦胧的状态逐渐明晰起来。他们也明白,教育工作者不是在想方设法育人,就是在想方设法提高育人技能的路上。因此,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永无止境。青年教师在自己专业学科领域里,不断打造自己的“教学工具箱”,如朗读、简笔画、思维导图、学习任务单等。走遍天下都不怕,驾驭课堂更加游刃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除了要求教师锻造自己的“教学工具箱”,激发教师的潜能,进一步激发其内在活力和动力,使教师积极寻找生长点,与学校发展保持同步外,我们还很有意识地激发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发展他们的“辅业”,如,书法、简笔画、阅读、舞蹈、合唱、语言、棋类、吟诵、阅读等,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底气十足。在学科文化、艺术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趋向,积极寻找生长点,并促进創造力的生成。有了辅业的加持,可以进一步激发正业内在的活力和动力。

学校根据教师们各自的特点,分别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如多上公开课、示范课,及时总结。大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给他们架梯子——配备指导教师,搭台子——组织教学观摩,压担子——工作挑重担,通过多种途径使他们茁壮成长,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合——扶上马,融发展。到了第五年,教师不再嫩青,开始趋于成熟,此刻应给予青年教师大施拳脚的机会。“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实现教师专业提升的平台,能够将教师个人单打独斗的局面,转化为整个教师团队的学习和成长。学校努力探寻“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进一步加强课例引领,组织青年教师听课评课,跟随骨干教师做课题研究,学习修改、誊写论文,学习撰写课题方案,积极参加教学沙龙。老、中、青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实现共同成长、成人达己的美好局面。

参加教学竞赛也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之一。每次准备比赛,组建“智囊团队”,立足教学比赛的要求,分析教学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从教学设计、编写规范教案、教学用语、教学姿态、目光神韵等,智囊团都进行关注并出谋划策。一次次的磨课、深夜陪伴,一场场激烈的辩斗,这些正是探究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青年教师的业务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迎合新时代智能大数据的到来,我们每个学期都组织教师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有利于对教与学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教学支持。对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诊断反馈,提供可信化、个性化的辅导,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尺讲台,有日月光华。上涌动生命的课堂,正是教育4.0时代的呼唤。知行互促,人尽其才,是我们培养优秀教师的理念。“革命尚未成功”,今后我们将不遗余力地走在青年教师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造就更多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零陵区:培训套餐助力青年教师起跑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深入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