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奖要以学生“力所能及”为原则

2021-01-19秦有才肖荷花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评奖天赋赛事

秦有才 肖荷花

目前,鼓励学生创新的呼声不绝于耳,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的措施遍地都是,然而,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多与其在一些评奖活动中获得过什么奖励有关。这就意味着,这些评奖活动将对鞭策、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有着示范引领作用。

怎样的评奖原则才能吸引学生走进科技创新的大门,而不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固然应注重作品的创新性,但更应将学生是否“力所能及”作为评价原则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给经濟条件较差的学生获奖的机会。众所周知,复杂的作品(包括论文)要做出来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承受,而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创新天赋,这些学生的天赋一旦得到挖掘,对其个人或社会都有巨大益处。

比如,我们带过一个学生,他设计的作品非常有创意和深度。然而,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他的作品没能被很好地制作出来,导致作品“层次不高”,无法在一些赛事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是多么遗憾的事!

我们并不反对那些由学生想出来的、“高深”的作品获得奖励,但也要让那些整体不够精致,但蕴含了学生较好创意的作品有获奖的机会,体现赛事的公平、公正。

第二,评价方式突破了大而深的单一原则,肯定了小而精的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平、动手能力、课余时间都是有限的,他们的作品本就应该小而精。

第三,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各种规格的比赛。

如果坚持这一原则,科技创新人才的队伍就会壮大,科技创新的金字塔就会更加牢固,位于塔尖的人就会更多。

猜你喜欢

评奖天赋赛事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本月赛事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评奖获奖
用努力换天赋
取消“热闹的评奖”是文化回归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