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肿瘤患者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2021-01-19李海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不合理预防性围术

李海茹

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患者常见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病情严重者可诱发不良事件,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切口感染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自2011 年,随着国家制定出了一系列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整治策略,提高了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合理性,一定程度降低了细菌耐药性[1]。随着国家对抗菌用药合理性的重视程度提高,不同地区逐步制定了《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专家共识》,为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国内各大医疗机构均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与标准,明显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2]。胃肠肿瘤是胃肠外科常见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患者多采取Ⅱ类切口手术治疗[3],但国内关于Ⅱ类手术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范、标准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肿瘤患者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136 例胃肠肿瘤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胃肠肿瘤的诊断标准[4]及Ⅱ类切口手术指征;(2)临床资料完整;(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诊断为感染或住院期间并发感染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3)伴严重心肝肾病变者;(4)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5)妊娠期会哺乳期妇女;(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中男78 例,女58 例;年龄28~84 岁,平均(63.3±4.7)岁;手术时间40~441 min,平均(158.5±50.2)min;体质指数18.2~26.7 kg/m2,平均(23.3±2.8)kg/m2;疾病类型:胃癌68 例,肠癌68 例。

1.2 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胃肠肿瘤患者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信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评价等,其中一般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病历号、身高、体质量、入院日期、出院日期、诊断等;手术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日期、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用药类型、品种、剂量、频次、首次用药时间、术中追加情况、用药疗程等;用药评价包括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等。用药评价可参考《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监测网工作手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等相关标准对抗菌用药不合理性进行评估,记录相关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1.3 观察指标(1)统计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情况。(2)记录患者单一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情况,并比较胃癌和肠癌患者围术期抗菌用药不合理发生率。(3)记录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不合理情况。术前>1 h、术前<0.5 h、术后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菌用药疗程>48 h均为不合理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统计学描述。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及联合用药情况 136例患者中,采用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抗菌治疗,其中单一用药79 例;联合奥硝唑用药57 例,包括头孢唑林联合奥硝唑用药15 例,头孢地嗪联合奥硝唑用药4 例,头孢美唑联合奥硝唑用药9 例,头孢西丁联合奥硝唑用药29例,联合用药率为41.91%。详见表1。

表1 136 例胃肠肿瘤患者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

2.2 胃癌、肠癌患者围术期抗菌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比较所有患者中,单一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3.80%(3/79),联合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91.23%(52/57)。此外,肠癌患者围术期抗菌用药不合理发生率高于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2,P=0.003)。见表2。

表2 胃癌、肠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例(%)]

2.3 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与用药疗程不合理情况 所有患者中,用药时机不合理14 例,不合理发生率为10.29%;用药疗程不合理109 例,用药疗程不合理发生率为80.15%。见表3。

表3 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与用药疗程

3 讨论

胃肠肿瘤在我国属于高发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胃肠肿瘤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5]。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胃肠肿瘤比较常规且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手术切口感染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研究证实,抗菌药物不仅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风险,还可提高感染性疾病治愈率,甚至挽救患者生命。但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如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增多,致使医疗资源浪费[6]。国外有学者曾报道,若无法找出应对耐药菌株的有效措施,每年死亡人数会激增,进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我国在近十年对此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政策,如颁布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对门诊与急诊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强度与频率,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应用均进行了整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用药合理性。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虽有所改善,但临床对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依旧较弱,可能与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有关[7],而胃肠肿瘤患者采用Ⅱ类切口手术十分常见,因此对该类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尽量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136 例患者中,采用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抗菌治疗,其中单一用药79 例,联合奥硝唑用药57 例,联合用药率为41.91%。其中单一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3.80%(3/79),联合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91.23%(52/57);用药时机不合理发生率为10.29%,用药疗程不合理发生率为80.15%,可见本院近年对胃肠肿瘤患者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较高,尤其是联合用药、用药疗程。有研究指出,围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需参考患者手术切口类型、创伤、可能导致感染的菌群类型、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持续时间、循证医学证据及身体状况等情况而定[8]。胃肠肿瘤患者的手术部位多有大量寄居菌群,手术期间极易导致手术切口感染,为此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十分必要。

从多项调查研究中发现,胃肠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明显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肠癌患者围术期抗菌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高于胃癌,分析原因为发现,胃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用药不合理主要在无指征联合用药,而肠癌患者则主要在头霉素类联合奥硝唑,判断为抗菌谱重复用药。头霉素类和奥硝唑均为抗厌氧菌药物,头霉素类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有独特的抗厌氧菌能力,可用于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治疗,无需联合奥硝唑等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需在感染前就将药物送至手术部位,为此用药时机需根据相关致病菌、切口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等判断,确保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大于最小抑菌浓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术前0.5~1.0 h开始首剂量应用抗生素比较合理。但本研究部分患者未在该时机内应用,可能与工作者未严格掌握用药时机、开具医嘱或护士未执行医嘱等有关,需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协作[9]。此外,目前关于术后感染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最短持续时间并无统一定论,但有研究证实,大部分患者术后无需应用抗菌药物,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疗程控制在24 h 内最佳[10]。本研究结果显示,超过80%的患者用药疗程超过24 h,可能与国内大部分医师认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越长,则作用越好有关。为此,有必要对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同时采取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用药疗程的监控,尽量确保用药更合理。

综上所述,胃肠肿瘤患者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欠妥,尤其是在联合用药、用药疗程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猜你喜欢

不合理预防性围术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