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研究
2021-01-19李晓磊
李晓磊
(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7)
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多的污水和废水,污水排放处理受阻,城市水体污染问题加剧。对此,应不断完善给排水施工技术,推动给排水施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尤其如此,建筑单位需做好现代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
1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概述
1.1 给水工程
给排水工程通常指的是为满足市民和大型企业工作和生活需求所建设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现代城市市政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今,只有城市具备丰富且质量有保障的水资源,方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现代化城市市政道路给水工程尤其关键。市政道路给水工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确保水源质量,还要严格控制水压稳定性和水量,以此推动城市市政道路给水工程建设的平稳开展。
1.2 排水工程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区域内居民生活污水和企业生产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的复杂工程,同时也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由污水和废水收集、有效处理和适度排放等工序组成。排水工程的质量关乎城市水资源、空气资源、土地资源及环境品质,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中,务必高度重视污水处理,确保污水废水处理后的质量达到既定标准。以最快的速度建立顺应城市发展规划和现状的排水系统,保障道路排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作用
2.1 提高路面质量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诸多地方的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均找到了全新的立足点,从而增强了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这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的固有问题,另一方面也可维持后续工作的总体成效,创造更高的价值。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能够显著改进道路路面工程质量。目前,城市的人流量和车流量显著增加,若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完成设计工作,则无法保障整体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会在设计工作中出现诸多不足。完善的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能够改进排水规划,也可抑制路面积水问题,维护市政道路运行的安全性。再者,鉴于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所以需要提前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此提高道路路面作业水平。
2.2 完善道路的使用体验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能优化道路工程的使用体验。我国现已进入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为完善道路使用体验,相关单位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
首先,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观察工程以往的建设效果,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于道路使用体验采取数字化处理,并予以详细分析,深度了解其中的不足及自身的独特优势,随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应对上述问题,大力推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全面发展。完善市政道路的使用体验能充分发挥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辅助作用。如利用设计方案不断优化道路建设,在道路体验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设计体系,组织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及时解决现存的问题。
3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上面总结了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对于整体城市运行的意义作用,提出了做好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下面就将从明确给排水水量规模、明确排水量计算方法、科学选择工程材料、做好路面及结构内部排水设计、合理布置给排水管线这几方面出发,深度探究提高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水平的具体操作措施,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助力。
3.1 明确给排水水量规模
确定给排水数量是工程设计的基础,水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给排水系统管径确定的准确性及合理性。因此,在管径选择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完善的方法,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控制以规划人口、单位用水定额及最高日变化系数为基础,设计中规划人口数量超过实际人口数量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设计中要全方位考量近远期水量衔接,防止发生大规模浪费问题,最大限度减少由此产生的重复建设问题,加快工程的建设进程。
3.2 明确排水量计算方法
排水量计算通常由污水、雨水等总流量设计与计算构成,上述方法具有多样性特征,要求人员结合实际确定计算方法。如在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中,其总量相关因素较多,如径流量系数、汇水面积和设计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划分的过程与地形坡度和管道布置概况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此,设计人员就需正确认识集水时间、管内雨水的流经时间和地形坡度等多重因素。
3.3 工程材料选择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中,由于当前实际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设计工作中务必科学选择管道材料。采取上述方式可在设计工作中有效增强设计效果。如选择绿色可回收材料,能最大限度控制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引发的能耗污染问题,全方位展现材料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展现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作用与价值。如金属管材的成本较高,防腐难度较大,则会限制金属管材的应用。该类材料一般应用于给排水工程和对承压有一定要求的作业当中。
目前,钢筋混凝土管(如图1 所示)、HDPE 双壁波纹管和化学材料(如图2 所示)是市场上最常见的材料,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管材质量和成本,将交工后的保养和维护作为工作重点,选择更科学先进的技术及经济性优势明显的新型材料。日后的工作中,也需要应对诸多挑战,其中,选材是工程设计工作的关键,设计人员需立足长远发展做好该项工作。
图1 钢筋混凝土管
3.4 路面及结构内部排水设计
图2 HDPE 管
部分道路路面较宽,排水效果不够理想,设计人员在排水系统设计中,需结合实际科学调整设计方案。如在设计道路两侧雨水口的过程中,应科学选择距离宽度,从而有效保证雨水排放和收集的效果。若路面宽度较小,则只需设计道路坡向的某一边即可全方位满足横向排水的总体要求。设计人员还要注意,如路面产生明显的裂缝现象,渗入路面结构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对道路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对此,就需要合理利用边缘排水和基层排水,以改善积水排放的效果。
道路的每一种结构层均要根据路面实际的横向和纵向做好坡度施工处理,确保每一个结构层均可形成排水坡度。该处理方式可将结构层渗入的积水导入排水系统中。对于中央分隔带的渗水问题,可在中央分隔带的下放设置纵向盲沟,有效收集积水,同时等距离设置若干集水井及横向排水管。面层和基层间做好乳化沥青下封层设计,及时排出沿缝隙渗入的水。再者,在道路的低点、横坡边缘间隔相同的距离设置雨水口,利用连接管道将雨水顺利排入检查井当中,从而切实改善排水效果。
3.5 给排水管线布置
现代市政道路建设十分复杂,给排水管道布置也尤为重要,二者的有机结合会涉及诸多的干线和支线。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给排水管道位置时,应依据城市工程管线的规范要求,避开机动车道,如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需在道路两侧设置给排水管线,以增强市政管线网络布置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十分关键。设计单位需要从路面和结构内部排水、工程材料、管线布置、排水量计算等多方面考量问题,做好市政道路的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进而为现代城市运行提供助力,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