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策略研究

2021-01-19王磊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期
关键词:服务公司项目风险建筑节能

王磊

(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03002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具有风险因素复杂、参与主体众多、项目周期长等特点。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引入了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此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主要由节能服务公司(ESCO)承担,节能服务公司可提供全套建筑节能改造服务,包括融资、设计、施工等,这种风险配置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整体绩效,且对节能服务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有较高要求。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合理的风险共担有助于提高整体项目管理效率。

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

我国既有建筑能耗高、存量大,因此其节能改造项目潜力巨大、任务艰巨。EPC 模式的引入进一步说明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驱动力和平台。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节能改造项目存在一定特殊性,但也应从风险共担策略评价、决策方法、影响因素及风险分担原则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EPC 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在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承担了主要风险,项目风险配置不合理可对整体管理效率造成影响,风险共担可起到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促使资源配置最优化的重要作用。其次,节能服务公司为业主提供节能改造服务,并从改造收益中获得利润,合理的风险共担能够进一步规范业主用能行为,从而确保节能服务公司正常获取收益。最后,既有建筑节能项目风险因素复杂、施工难度大,项目在有效提高能耗利用率的同时,还必须维护原有建筑的质量,节能服务公司和业主作为项目参与的主体,风险共担有助于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由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具有以上特征,在探究项目风险管理时,应充分认识到合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风险分担理论,有助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整体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流程

在有效识别项目风险的基础上,各主体将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作为目标,遵循一定原则进行风险分配的过程即风险共担。在初始分配阶段,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风险谈判,考虑好有效控制、主体偏好等风险等风险共担原则,以契约形式明确风险共担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基于初始共担方案分配风险,随着项目风险因素及各主体诉求的变化,一旦原有风险共担方案不符合项目实际情况或无法满足双方诉求,各主体会通过再谈判的形式达成新的共识,对风险共担方案进行调整,直至风险共担结束。在此过程中,风险谈判过程是促使风险共担方案制定、落实的基本前提,其本质就是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的策略博弈。

图1 风险共担运行流程

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原则

3.1 上限原则

在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项目风险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有效风险共担的重要性。若项目某一方,单独承担巨大、难以估量的风险,不仅会影响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效率,还会影响承担者的风险管理积极性。因此,上限原则是风险共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可有效避免某类风险事件给项目某一方带来难以接受的风险损失程度,确保各主体对风险的可控性[2]。

3.2 可控原则

控制风险发生及其发生程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想要实现科学风险共担,必须遵循项目风险可控原则。基于风险共担理念,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分配应综合考量参与各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将其分配给只需要付出较小代价、最有能力控制该风险的一方。风险的可控性主要体现在控制风险带来损失、控制风险发生以及风险预测等方面。

3.3 偏好原则

从项目参与各方合作关系角度出发,根据其对风险态度,遵循偏好原则,以偏好系数为标准合理分配项目风险,从而促使项目风险管理及共担效率最优。在此过程中,不可利用制度约束各主体承担风险,必须充分尊重项目主体的承担意愿,进而改善项目各参与主体的合作关系,避免风险管理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发生。

3.4 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不仅是风险共担的基本原则,更是合同法的基准。遵循公平原则开展项目风险共担,强调合同条款对风险权利和责任的划分,维护公平原则,是项目风险共担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

4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优化策略

4.1 合理设计契约,提高风险共担效率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管理中,项目风险共担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在分配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风险共担关系时,静态的契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切实提高风险共担效率,必须做到合理设计契约,注重其动态调整特性。在节能服务合同中,双方可对风险分配再谈判的时间、频率进行明确,使业主和节能服务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者在合同中预设风险共担柔性条款,以此实现对风险共担的动态调整。同时,由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具有参与主体众多、项目周期长等特点,因此业主和节能服务公司应进一步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分析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注重风险共担策略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合理优化合同要素,加强项目施工成本、周期等重点环节的控制。

4.2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风险共担提供保障

EPC 模式下,进一步优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管理机制,加强对项目各方的监管,是其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合理、高效开展风险共担的基本前提。节能服务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各参与主体的职责。还应设立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在合同期内利用合同条款合理约束业主的用能行为。同时,在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和节能服务企业责任纠纷时有发生,为保障风险共担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各参与主体应加强风险分担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利益和权利的关系,做到合理分担风险。

4.3 稳定合作关系,奠定风险共担基础

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稳定的合作关系,是降低双方交易成本、影响风险共担策略的关键因素。为稳定双方合作关系,提高合作信任度,应充分利用能效标识制度和合同条款规定。首先,在专业能效评估机构的帮助下,建立能效标识制度,解决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的信任缺失问题,切实提升建筑节能信息的透明度。其次,将风险收益分配方案直接体现在节能服务合同中,双方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进一步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和责任范围,从法律保障层面,稳定双方合作关系,提高双方对节能服务合同的认同度,牢铸风险共担意识。此外,在风险共担过程中,各主体应围绕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识别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共担策略评价及优化等重点环节的控制,不断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体系和流程[3]。

4.4 提高风险共担效率,建立风险共担策略优化体系

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风险共担决策也随之变化,可将其视为多阶段的动态过程,重视项目不同发展阶段风险共担决策的优化,综合考虑风险共担策略的规则性、对等性、可控性、公平性等多种目标,不仅可促使各个目标达到协调,更是进一步提高风险共担及风险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此外,为了切实满足项目发展特征,还应建立多层次、多阶段的风险共担策略决策机制,例如设置关系优化、契约优化、技术优化等手段,注重多种路径的协同选择和优化。其中,关系优化主要体现在增加项目参与各方信息共享程度,提高主体合作信任度等方面,更注重项目参与主体合租关系的治理;契约优化通过设置柔性条款,预留谈判空间等,对风险共担决策过程进行优化,有利于风险共担决策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技术优化可有效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识别效率,更注重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上述优化手段组合应用,可大幅提高项目风险共担工作效率,协同作用下可为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5 结束语

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是现代建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策略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其风险共担特征和流程,采用稳定合作关系、合理设置契约等策略,可进一步优化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体系,促进各主体不断增强风险共担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这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整体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服务公司项目风险建筑节能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论油田服务公司的经营之道及启示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联锁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
代建项目风险管理
对建筑节能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