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体育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研究①
——基于区域产业增长极培育视角

2021-01-19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华

商展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业带增长极体育产业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谢华

1 研究缘起

本文研究的概况:根据2019年度财报,四川省体育产业产值为1300亿元、增加值355亿元,体育经济增长较为迅速,但与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态势相比,体育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对当地经济贡献不大,体育产业落后于全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19年四川省创新组建四川体育产业集团,以“聚天下之才(财),办体育大事”为发展愿景,以“动员千亿各类资本,打造万亿体育产业”为发展目标,在全国首创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组建成立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平台,以提高四川省体育产业规模,增强金融对体育行业的支持力度,力争2023年体育产值达到2300亿,2030年达到万亿产值规模。因此,四川体育经济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针对四川省体育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相关研究也已经年代久远。张红艳(2019)从价值链理论角度阐述了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王艳(2017)从区域优势理论出发提出了优势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路径,邢鸿(2018)从产业集群理论角度完善了体育基地建设的战略研究,强卫印(2017)从新经济背景下论述了我国体育经济建设的发展路径战略研究。彭勇(2016)等研究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区域经济影响相当明显,区域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体育经济越发达,反之亦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不大,民众生存压力大于生活压力,导致发展不平衡,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梯度发展的差序格局。鲍明晓(2016)的调查表明,体育经济呈现明显的集中度,长三角、珠三角体育经济发展均衡而且对经济贡献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资源不仅少还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这一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与区域制定产业发展策略时常因缺乏系统的、可行的参照体系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有关。李琳(2015)等认为区域体育经济要做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即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以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参与形式的多样化等手段,促进区域体育产业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从以上专家的观点来看,关于四川省体育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很少,而且没有基于区域产业增长极培育视角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四川省经济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角度出发,完善四川省体育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分析。

2 四川省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体育经济增长极的核心在于区域内部各体育项目与体育经济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在区域外部形成体育经济增长突破点。当前,四川省体育总局正在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多园”总体布局,根据四川省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整体规划、突出优势、整合资源、产业集聚”的思路,着力构建体育产业“一核两带三区多园”的总体布局,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点面结合、内外兼顾、协调推进的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其实这就是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应用,即“一核、两带、三区”。

“一核”,即把成都市打造成四川省体育产业的龙头发展极。充分发挥成都体育经济的核心作用,引领带动全省体育汇展、体育竞赛、体育数据分析、体育旅游经济等产业发展,形成“一干多枝”的发展格局。支持成都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支持成都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支持成都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推动体育产业业态创新,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全省体育产业核心增长极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体育产业服务体系。“两带”,即打造资阳、眉山、德阳、绵阳、达州一线以体育汇展、特色体育和体育培训、赛事表演为主的产业带。“三区”,即打造川南、川东、川北体育产业潜力增长区,重点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和运动休闲产业。

因此,体育经济增长极的培育也应该积极为上述省域体育经济发展目标服务,不断调整四川省体育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使其体育产业发展结构更合理,核心体育产业群发展更科学。培育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通过培育影响力大和引导力强的主导产业(群)或若干具有较强辐射效应的产业增长带,利用集聚与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体育产业及周围腹地的发展,将十分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四川省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间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除成都以外四川地区的体育经济发展可以沿着以下思路进行具体化:(1)打造山地运动产业带。四川除成都平原外,大多区域为山地,山地资源丰富,而目前山地运动在全国火热追捧,因此依托四川省地势、地貌以及山地资源分布特点,沿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的走向,以阿坝四姑娘山、甘孜贡嘎山、川西龙门山、成都龙泉山、眉山瓦屋山和巴中光雾山等为依托,以登山健身步道、绿道、骑行道、露营地等户外场地设施为纽带,开展登山、攀岩、徒步、露营、拓展、定向、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打造绿色生态山地运动产业带十分可行。(2)打造水上运动产业带。四川区域水力资源丰富而且水资源落差较大,湖泊资源也较为丰富,依托长江水系,以及邛海、升钟湖等大型湖泊,以水上运动设施为载体,开展滑水、潜水、漂流、冲浪等水上运动项目,打造蓝色水上运动产业带也是不错的方向。(3)冰雪运动产业带,以西岭雪山、阿坝九鼎山、广元曾家山、都江堰融创文旅城等得天独厚的“暖雪”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展户外滑雪、旱雪、室内滑雪、室内滑冰与冰球等冰雪运动项目,打造白色冰雪运动产业带前景十分广阔。

3 体育经济发展措施与路径

上述四川省体育经济区域产业带的规划应该说十分成功,但在具体措施上还需进行细化,特别是要应用数字经济和新媒体进行旅游营销与策划,而在这一方面四川省体育中心做得不够好,往往本地人也并不清楚这一地区体育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因此推动四川省区域体育经济的数字化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包括目标层面体育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中间层面规划细则的出台,基础层面措施的跟进与反馈等方面要进行优化。就具体目标而言,第一,四川省体育经济应该大力发展休闲体育经济、汇展体育表演、大型体育比赛等主导产业,在发展等方面予以必要的政策优惠,通过体育核心平台的搭建来带动其他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特别要用好用活成都这个休闲城市的活招牌,其本身定位休闲娱乐之都,而且宜居宜业,居民幸福指数高,如果能更好地将体育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将使成都的定位更加清晰,反过来会进一步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第二,必须注重数字经济与网络文化对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结合成都要申办2032年夏季奥运会这一远景目标,将互联网推广、数字营销等大力应用于四川省各区域体育经济的发展中,将十分有利于体育经济的发展。第三,通过四川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引领作用,合理规划促进省级体育产业基地项目的审批与建设,通过区域协调,发挥各地区体育经济优势,产生协同效益,带来产业集聚模式。第四,为了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功能与作用,四川省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引进、管理创新、定点扶持等措施,引领地区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发展。路径优化措施如图1所示。

经过实施上述路径优化,发展体育主导产业、强化聚集效应显著的体育产业园区,整个四川省区域体育经济的发展将激发出更大的活力;该措施的实施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四川省成都市区域体育产业的核心作用,并对相关产业和周围地区经济带来扩散效应;不能一味地强调各地区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忘记了从更大更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是这样将进一步加剧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地域上的不均衡,达不到统筹兼顾、区域体育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图1 四川省体育产业路径优化措施图

猜你喜欢

产业带增长极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体育产业之篮球
西海岸增长极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