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预拌混凝土产业链融合发展(五)线上问答
2021-01-19
(接上文)
29. 出机状态正常,到工地上离析的主要原因是砂石料的原因,还是外加剂的原因?现场解决的方案?
解答:由于混凝土生产用配合比的使用,一定是在试验条件下所有的指标都可以满足预先设计的要求后,并具有一定保证系数的前提下才去使用的。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拌合物离析的现象一定是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质或参数发生了变化。按照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要求规定,各种原材料在使用前一定先进行主要参数的复试,并以此修正生产配合比,即先试后用,以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具有合格的连续性。一般讲拌合物的离析主要与水和外加剂的关系多些。而这两者所出现的离析状态有所不同,水多浆体多两者是稀释状;而外加剂的主要功能是对水泥水化的絮状物具有分开的作用,呈水泥浆体分离的现象。还有由于骨料级配不合理所出现的离析现象,这种离析在拌合物的流动状态下不容易准确地判断,只有拌合物静止后才能看到其“缺陷”。
30. 商品混凝土行业日趋规模化、集约化,大混凝土企业具备水泥或机制砂产业链上端优势,有的具备应用端建工、开发优势,同时更具备资金优势,请问专家,中、小混凝土企如何夹缝中求生存?
解答:由于水泥基混凝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结构性材料,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形成产业生产一体化对其质量更有保证,尤其是在我国没有处理好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先进国家各环节之间是依靠法律责任和诚信制约实现的)。实行产业链对使用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前提保证,但是更需要在整体体系上提升,即对社会的诚信和道德上的自觉与保证的。作为同一区域的小企业而言,要有更为主动的具有技术服务性的支持。因为混凝土的生产不仅是经济实力的问题,还是技术服务性的比拼。请大家细想一下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意义。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从管理找效益,用延伸服务获得市场。因为混凝土材料是一个需要综合专业配合的技术管理过程。
31. 水泥的细度、助磨剂、矿物组成不同都会改变水泥性能,标准是否对这些更加细化?
解答:关于 GB 175 标准的修订已经完成,请及时参考标准中参数要求的变化。水泥是一种应用型的材料,有具体的主要性质参数的指标规定,但是如何使用、怎样使用,这属于使用者的技术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原因是任何一单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都是单一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致性。每个人的经验介绍都有其单一性,应该学习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而不应该是照搬和定量。
32. 混凝土外加剂市场长比较乱,如何规范监管?
解答:外加剂产品好像有点“乱世出英雄”的现象。我建议的宗旨是以建筑质量技术数据为判断依据,谁使用谁负责是基本要求。说得再好、再优良的材料,一旦确实因为某种材料问题所造成的质量“问题”时,材料厂家是不会为混凝土企业承担责任的,掩盖只是看到的表面状态改变了,实质是否还有“影响”一定需要充足的技术数据的支持,如耐久性的试验结果。
33. 石粉中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活性越高吗?
解答:某些材料里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硅的比例,应该用性价比来确定是否适用于混凝土拌合物中合算。石灰石粉中主要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规范要求碳酸钙含量大于 75% 时才具有一定的使用优势。
34. 石灰石粉是否能等量代替粉煤灰?它在混凝土中,能否起到粉煤灰的作用?它的掺入,是否会对混凝土的收缩有加大的影响?
解答:关于石灰石粉的使用有一些对应的标准,对于产品标准也由协会编写完成了。同时北京建筑大学也有对应的研究应用的报告和结论。请参考。以我做的试验数据中石灰石粉不能起到替代粉煤灰的作用(前面有一定说明),包括活性、收缩、碳化。当比表面积足够大的材料需要有材料提供再试验的证明。
35. 石粉代替粉煤灰后,7 天强度无影响,28 天强度偏低,后期强度无增长。而且经过实际验证,石粉代替煤灰后混凝土碳化明显增大。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解答:在确定某些非活性材料使用于混凝土中前,一定要有足够的试验数据支持,包括拌合物的各项指标满足以及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指标的满足,而且需要有周期内复演性的数据保证,不可以仅凭一两次试验就去决定使用与否,因为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性的材料,安全是第一位的。
36. 高强混凝土有时后期不增长,配合比和所用原材料都没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解答:混凝土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性质参数指标都是相对数据,不会有实际含义的一致性。如果所使用的材料在进场复试环节中没有出现与标准不一样的结果和使用过程没有较大的变化时,以上所说值得商榷。另混凝土的强度变化,除了和材料的基本参数有关系外,还与实时成型时的振捣密实性有关系,也和后面的各个阶段的养护温湿度有关系,如果前面所说都是在控制范围之内,那后期的强度发展是一定的,只是发展的比例有差别而已。试块试验破型过程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破坏后的形态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往往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环节,尤其是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因脆性的增加而更加要求破型试验的规范性。曾经有一个多强度等级的试块因先拆模后编号,造成了试块的混乱而出现了前高后低的现象。
37. 请问实体检测与回弹检测之间的关系?
解答:GB 50204 是施工验收规范,针对以前结构验收时需要监督部门采取对结构的实际混凝土强度进行必要的掌握,于是需要用回弹法对需要验收的部位进行必要的回弹检测以确定其实时的强度(这里不谈论回弹法检测和评定结构强度的合适与否)。后再修订标准时发现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出现了离散性大且不稳定和与结构实际“强度”偏差大的问题后,于是在修订 50204 时就将回弹法辅助验收的方法,改为采用结构的实体强度辅助验收,同时要求:在浇筑结构重要和安全的部位的时候增加一组试件,并将这组试件与该结构同时进行必要的养护(称为同条件养护),试件采用等效龄期法确定成熟度值(以 20 度×28 天取整数 600度天积为龄期),当需要在某阶段结构验收时将该组试件试压,进行数理统计后再乘以 1.1(现在改为除以0.88),这个值要满足设计值,作为与标准养护的试件强度同时为结构验收的必要规定要求。也针对结构施工过程中踩踏钢筋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悬挑构件),要求在这些重要和安全的结构部位又再增加对其钢筋保护层的检测。在 2015 版的标准中对实体检测强度不合格(统计后)的问题做了必要的说明和要求,即只有当实体试件强度不合格时才可以用回弹法对对应的部位进行回弹检测,并用芯样进行修正,不能扩大检测范围(标准养护试件不合格不能采用),这就是 50204 验收规范的要求(回弹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使用的基本前提)。在 2013 年又颁布了一个结构现场检测的标准,该标准将回弹法检测列为间接检测法,意思是不能直接评定,需要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或芯样进行修正后才可以。我们不能谈论实体试件的合适与否,50204 是一个核心的规范标准,作为提供结构用混凝土的生产单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配合比是否考虑到了这个要求?是否考虑了所组成的材料对回弹检测的影响(包括“碳化”)。
38. 是否可以降低水泥中 3~32 微米颗粒的比例?
解答:这是属于水泥生产工艺中的技术问题。当由市场购来的水泥,只要符合产品标准要求,至于如何使用、怎样配伍,是使用者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完结)
特别感谢廊坊泳利集团和中铁中景睿天科技公司顾问李玉琳高级工程师针对混凝土、外加剂、施工、监理质检等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