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引发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思考

2021-01-19孙晴刘言娟钟文文

药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免疫学药学

孙晴,刘言娟,钟文文

(临沂大学药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防控形势严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拉开了序幕。在病例数字持续攀升、疫情向全国蔓延的危急时刻,对于疫情进展的关注、对于防疫知识的了解,是全社会的第一刚需。细菌病毒为何许?它们与人类又如何相爱相杀,我们的免疫力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应对外敌内患?作为多年从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工作者,笔者深有感触,同时也引发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诸多思考。

1 疫情与课程知识的关联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纵观其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不难看出它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现列表1综述如下。

2 针对疫情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医学、动物医学和临床药学等专业是独立开设的两门专业必修课,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我院药学和中药学两个专业的必修课,且学时不等。药学专业是“48+32”,中药学是“32+16”学时。不难看出课程在专业设置比重轻,学生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低,博大精深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在这短短的学时讲授不是件容易事。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讲授,先讲免疫学,学生缺少微生物基础,和实验也不衔接(因为实验都是从微生物学实验开始),尽管代课老师引经论典,旁征博引、图文并茂,讲的热火朝天,学生有时豁然开朗、有时一脸茫然,感觉跨度大,重点不突出,知识不衔接。所以我们根据药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课程进行优化重整。先从细菌学概论讲起,再介绍真菌、病毒,然后再学习免疫学,最后是药品的微生物学检查。从讲授重点作以下调整。

表1 疫情与课程知识的关联

2.1 密切与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联系 比如在介绍微生物结构时引导学生了解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靶点,启发学生知道如何寻找新的药学靶点和开发新药;了解结构与抗原性的关联,如:菌体抗原、荚膜抗原、鞭毛抗原、囊膜抗原、衣壳抗原等,启发学生疫苗的研制机制;在介绍微生物致病物质的同时,告诉学生微生物有很多代谢产物可以作为药物来开发利用,如将链球菌的链激酶作为溶栓剂、白喉杆菌的白喉毒素作为生物导弹的细胞毒分子等。

2.2 适当补充近年来较成熟的分子生物学的新内容 如微生物基因组学和基因工程等。2020年1月30日,临沂大学张兴林教授带领“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研究团队”齐心协力进行技术攻坚,联合中拓生物有限公司,以国家疾控中心公布的2019-nCoV基因组序列为基础,成功研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系列产品”。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PCR法)、2019新型冠状病毒(N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2019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3种试剂盒均已成功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注册检验,产品将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鉴别诊断,为疾病防控贡献力量。

2.3 针对近年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增多的现象加强生物安全教学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具体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治疗;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盘点近年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从2002年席卷全球的SARS病毒,紧接着2003—2004年的禽流感流行;2009年现身墨西哥的“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2013年乙肝疫苗接种致死事件;2014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2016—2017年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出现疫情高峰;2019年北京接诊两例内蒙古鼠疫患者、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直至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井喷”式暴发流行。2020年1月31日凌晨,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大媒体通过视频短片等形式进行相关报道。我们从中精选剪辑从居家消毒到外出个人防护,从消毒液的选择、配制浓度、口罩的选择及佩戴,到人和人间隔的距离等相关视频,从原理到应用详尽的向学生介绍。大到生存环境,小到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学生活学活用,感觉受益颇多。同时也呼吁学生请你“从我做起”,珍爱生命、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以及致力于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的建设和发展。

2.4 适当增加专业英语词汇的介绍,并做英汉名词索引 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查阅,经常接触专业英语词汇,以提高学生阅读专业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国际视野, 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全球疫情动态,了解全球制药行业国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精炼课堂内容,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经典性,广泛吸收先进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改革成果,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同时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3 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有较好的在线教学资源,本门课程完整的课程视频,覆盖课程90%以上的知识点。线上资源包括自主建设完成的在线开放课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钉钉直播(18级药学全程直播视频);利用校内教学信息化平台:课程中心平台、蓝墨云班课;教材:李明远主编[1]:我的课程http://abook.hep.com.cn/48772、张雄鹰主编[2]:爱慕课www.imooc985.com;上海梦之路-虚拟仿真实验、成都泰盟软件虚拟实验平台等大型线上平台。坚定地走虚实结合之路,用制度和信息手段做好保障,开拓线上、线下混合式机能实验课程--合理设置比例,丰富线上课程内容--虚拟实验相关微课,继续开展虚拟仿真项目开发--两性一度。

疫情下充分利用优质平台混合式教学[3-4],如:钉钉直播、云班课、锐思云等调整教学内容结构,线上线下并轨式教学。网课一站到底,改革网络教学势在必行。云班课、钉钉直播贯穿全程教学,把原先的教学资源和当前网络资源有机融合,自主学习与线上面授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5],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钉钉视频会议、钉钉直播、腾讯会议齐头并进。结合当前疫情的防控,针对知识点关联度高的“病毒”“抗原”“疫苗”“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我们采用问题导向式PBL教学联合教师为主体的LBL双轨教学模式[6-7]。通过分析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课堂点评与反馈等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可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更加深入理解当前疫情的防控措施[8]。后期部分同学返校,我们组织了线下实验项目,边讲边做边直播,家校同步,共同学习。

2018—2019-2学期17级药学1、2班分班常规教学,线下闭卷统考;2019—2020-2学期18级药学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钉钉闭卷统考。其期末考试成绩和评教统计见表2。

表2 期末考试成绩和评教统计

从上表不难看出:单从两个学期的评教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同行对我们的教学是认可的,差异不显著,但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上看18级药学的成绩明显优于17级药学,尽管17级是分班小班教学。表明本次教改的实施效果尤其显著。所以说通过线上异步个体化学习环境、时间和空间,适于独立思考、适合独立自主学习和线上同步(群体化学习环境、时间和空间,适合与互动交流适合协作探究学习)[9]。不断完善课程督促和考核,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展现先进的教学模式、优秀的教学方法。设置生活情景、活化知识的展现形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能力,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4 课程思政“一体两翼”

4.1 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指尖上的课堂” 学校主页滚动播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标语。以“逆行者”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正气,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将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管理纳入教学体系,并贯穿始终,增强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10]。根据后台数据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一些所谓的“差生”,除了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4.2 通过对时事政策的解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湖北启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临床研究】《科创板日报》31日讯,有干细胞企业透露,湖北省科技厅已于1月29日同意干细胞治疗技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重症及危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项目立项。1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表示将采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患者。这一些科研成果激励我校莘莘学子不断探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科研技术的信心。借此机会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协助社区加强防疫科学宣传管理,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坚决遏制“生物病毒”向“政治病毒”的演变。

通过一个学期的情景教学,我们对课程现状及教学对象进行学情分析;认真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研究课程的内涵、价值、动因和实施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疫情”与课程的关联因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书育人效果,得到学生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打造一门金课要求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掌握课程结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熟练掌控智能云和大数据时代赋予我们信息化教学的技能;既传授知识,又不忘育人,为实现智能、轻松、有趣、深度学习带来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免疫学药学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