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语本科与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学历教育比较
2021-01-19江志全
江 志 全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汉语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为新的强势语言,国外大量汉语学校建立起来,大学的汉语专业受到重视,越来越热门,这标志着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国外汉语教学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汉语教学工作者从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出发,发展适合其本国特点的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关注和研究我国的汉语教学情况,还要拓宽研究领域,将眼光同时投向海外的汉语教育,比较海外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异同,为我国的汉语教育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中韩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韩国是对中文教育最为重视的国家之一。新世纪以来,汉语在韩国社会越来越重要,在大学接受汉语本科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多,据韩国教育部门统计,2017年韩国已有91所研究生院、180余所大学、近150所大专开设汉语或者与汉语和中国学相关的专业[1]。2007年韩国国内在校大学生有23 477人本科专业学习汉语[2],到2019年估算汉语本科在学人数可达26 000人,加上研究生有近28 000人[3]。此外,以汉语作为第二学位辅修者更是人数众多,文科中有相当多的学生第二学位辅修汉语,特别是经营学院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汉语,另外社会上还有大量的汉语学院、汉语补习班等。近年来韩国开设中文本科课程的大学至少有130所,在任中文系韩国专任教授大约有500名[2]。除此以外,还有大量聘任的专任讲师和时间讲师,各种学院(补习班)内教授、讲师等的数量不在专任教授数目之下。韩国赴中国接受汉语教育的留学生逐年增长,成为中国外国留学生最大的群体之一。据中国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 013人,增长比例为0.62%,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58 122 人,占来华生总数的52.44%;按学科类别统计,学习汉语类学生占来华学生总人数的近50%;按国别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依然是韩国[4]。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来华接受汉语本科专业教育的韩国留学生至少有数万人的规模。韩国在华留学生的汉语专业方向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中国语言文学、东方哲学、东方史、中医学等传统领域;第二,扩大中韩交流的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技术、中国文化等领域;第三,基于韩国国内广泛汉语需求的各类研究领域[5]。中韩两国的汉语本科学历教育在中文教学体系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但汉语本科教学在中韩两国的实施情况各不相同,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经验。
韩国的中文本科教育属于其母语之外的外语教育,而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学历教育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也属于外语教育的范畴,因此两者在这一角度上具有了可比性。除了语言环境的不同之外,韩国和中国的汉语本科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上也有不少差异。虽然两国的汉语本科教育同为汉语教学,但教学主体和对象均有所不同,由此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经验。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中韩汉语本科学历教育的具体差异,从比较的视角对两国的汉语教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两国汉语本科教育的不同特点和共同经验,进而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1)基于比较研究的可比性要求,本文以韩国外国语大学、国立庆尚大学与中国北京语言大学及山东大学作为比较的样本,通过比较以上高校的汉语本科及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学历教育,分析其异同。。
二、韩国汉语本科与我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学历教育差异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中国高等学校设置的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一般称为“汉语言(文化)专业”,将留学生汉语教学作为一个特殊的中文专业教育来对待,以听说读写训练为纲,重视语言技能的教学,大多数高校将汉语专业作为汉语语言专业来进行设置。对语言的掌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文学、文化和国情等课程大都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课程,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巩固汉语运用能力,并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熟练讲汉语、能够运用汉语工作的实用性人才,如表1所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国留学生增多和汉语教学形势的发展,为适应市场需要,国内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重心逐渐转变,在汉语专业的基础上,还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商贸方向、文化方向、文学方向、翻译方向等,实际上就是为适应国内外就业市场而实施的宽泛汉语专业培养改革。
韩国高校的中文本科专业属于外语教育,如同其他外语专业、英语、日语、俄语等。其专业名称各不相同,有汉文科、中语中文科、中国语科、中国学科等不同的名称。名称有差异,其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如汉文科注重读写能力,注重对中韩古代典籍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中语中文科更侧重汉语的实用性,注重汉语实际使用能力。中国学科除了汉语、文化以外,还注意对中国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知识的教授。韩国汉语教学通常不以汉语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有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法律、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经贸知识等课程,涉及多方面、多学科,如表1所示。从操作层面上,韩国高校更多的是将汉语作为语言工具,引导学生利用汉语来了解中国文学、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现象,培养能适应中韩贸易、交流和外交等多方面人才,也就是培养韩国的“中国通”。从这一角度看,目前韩国中文教育更多属于汉语通识教育。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课程为中心展开的,课程设置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以培养目标为基本依据,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由于对专业认识和定位的差异,中韩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等人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有所差异。
表1 中韩大学汉语教学大纲比较
注:表1参考了韩国外国语大学、国立庆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山东大学的现行教学大纲。
中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无统一的模式,在2002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对课程的设置也没有作统一的要求,只是规定“汉语言专业不强求一律,各校可自行设课,但必须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6]。各学校大都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设置课程,基本都是在初级阶段加强语言的训练,在中高级阶段设置文学、文化、历史、国情等课程,增加学生的汉语知识。也有学校实行语言与学习方向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将语言课作为核心课程,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向设置课程,比如语言+经贸方向的课程设置,除了汉语基础课程之外,还增加经贸汉语、中国经济概况、商务礼仪、经济法等经济学课程。但语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仍然占一半的比重,如表2所示。
韩国高校同样自主设置课程,各学校力主发挥自身的优势,突出特色来吸引学生,从不同的专业侧重、地方特色等方面设置课程,基础课程与中国高校类似,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础。但与中国高校高级阶段才增加文学、历史、文化课不同,由于没有语言的障碍,韩国高校大都在开设基础课同时开设文化、历史、国情、经济等方面课程,汉语语言训练与中国各方面的知识传授同时进行,在中高级阶段则逐渐增加文学课程的比重。近几年韩国的中国学专业发展迅猛,传统的中文系和汉语系也认识到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汉语语言的学习,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国国情,提高汉语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因此,中文系和汉语系普遍增设“中国学”领域的课程,如中国文化、社会、民俗、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课程,见表2所示。如首尔的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语系就开设了汉语、文学、经贸、社会、文化、历史、法律等多学科中文课程。为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一些大学还增加了颇具实用性的中文课程,比如经贸汉语、商务汉语、旅游汉语、幼儿汉语、汉语水平考试(HSK)、中文文书处理、中文信息处理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日臻实用、丰富。学生除中文专业以外,还可选修其他外语或经贸、计算机、社会学等专业作为第二专业或副专业来学习。
表2 中韩高校各类课程数量
(三)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授课时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讲授、实践活动等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中韩汉语教学方式主要有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类。以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提问、练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等。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韩国学生构成比较单一;而国内高校外国留学生的组成具有国际化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因此,双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中国高校在教学方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汉语语言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教学以课堂传授和训练为主,强调以实践性原则为指导,努力缩小课堂与现实语用上的距离,教师多以情景法教学,模拟现实语言环境,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语言体验和表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语言技能得到发展。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02年公布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第二,系统地掌握汉语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三,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14年)将语言综合能力分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能力”四个方面,引导对外汉语教学改变以往只针对语言技能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沟通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7]。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留学群体的学习目的也有所区别,因此,中国汉语教材和课堂教学出发点还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强调语音、语法、汉字的准确性,强调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课堂上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交际目标,对听说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注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尽管学生毕业后语言基础比较扎实,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汉语作为语言工具的运用能力明显不足,缺乏运用汉语进行逻辑分析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虽然学生的汉语学习成绩很好,语言能力比较扎实,发音标准,语法正确,说话流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缺乏灵活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韩国高校教学受西方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大,在基础阶段,也以讲授训练为主,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读能力。高级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主张在使用中学习,即接触汉语实际材料,阅读文章,发表看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汉语听读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能用汉语作为工具来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及社会现象,而对于写作能力的要求不如中国大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有较深入的理解,但是语言基础往往不如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扎实。因此,为弥补目的语在语言环境方面的不足,接触中国实际,韩国大学普遍要求中文专业的学生在学期间到中国各大学交换学习一年,接触中国现实语言环境,以求学以致用。在中高级阶段,韩国高校开设的文学、语言学和文化课程涉及知识广度和深度都大于国内的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课程。许多课程对于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较高要求,多数教材有一定的深度,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后阅读,查阅资料完成练习并发表独立看法。
目前,韩国许多大学的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古代、轻现代,重文学、轻语言学的倾向。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韩国的一些汉语课程还实施母语辅助授课,对于语言能力培养不利;但对于讲授文化、国情知识而言,可以深入分析对方文化,对其进行讨论批判,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中国高校有较好的目的语环境,这是语言技能培养的良好条件,也是韩国中文教学所不具备的;同时实践教学也是中国汉语教学之长处,国内许多大学结合自身教学和学生情况,增加实践课程,如开设中文电脑课程、电子商务课程,以及组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各类联欢会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迅速掌握交际语言。教学实习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校大都制定了留学生实习教学大纲,对实习目的、实习方式、实习要求和实习成绩评定等细则都进行了规范。学习者可以在完全真实的目的语环境中理解与体验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学习经贸汉语的学生可去公司或工厂实地工作,了解熟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情况;学习语言文化的学生可以选择特定的实习地点进行语言实践,考察民俗文化,真实体验中国文化习俗,了解中国社会。
(四)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在管理方面,中国高校大都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建立班主任或导师制度。由任课老师担任班主任或导师,负责学生学习以及协助教学管理,班主任与民主选举的班干部也一起承担了督促管理本班学生的职责。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这一制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班级的团结氛围,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由于韩国文化环境和历史形成的教育传统,韩国教师大多只负责组织教学,并不负责学生的管理,学生有选举产生的学生会,学生会独立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学生的班级组织比较松散。韩国高校课程同样是选课制度,学生有课时才到校上课,没有课时自学和自由活动,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住在校外,甚至有的学生住在临近城市,只能乘车或开车来上课,班级的团体文化氛围难以形成,学生间相互促进和学习的效果受到限制。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教学评价有两个环节:对教师教学评估以及对学生的考试与测验,其中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的核心环节,从中可以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采用测试的方式,如课堂测验、单元测试、闭卷考试、学生演讲、写作等方式,一般是常规书面测试。这种测试方式可以有效地检查教与学的效果,找到不足之处,但形式相对单一,不足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韩国教学施行的是教授负责制,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教授决定测试的方式和内容,形式比较宽松多样,包括闭卷考试,撰写读书报告,发表对中国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评论等。目前韩国大学对学生的评价逐渐产生两种趋势:在评价主体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期末评价中有学生自我评价一项,自我评价也进入学生最后的总评成绩,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引导作用,模糊分数区别,只划分大致的等级。
三、韩国经验对我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韩国教育部每年都针对海外语言教育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分析,尤其注重对中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政策和趋势进行评估,总结汉语国际教育的经验,指导国内汉语教学[8]。韩国的汉语本科教育经验,同样对中国高校的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语言学习不仅要做到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在用中学”和“在做中学”[9],使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要把语言当作学习工具而不是学习目的;要从学历教育的角度来进行汉语教学,而不仅仅是语言教学。目前,单一汉语专业知识和汉语技能型人才已显示出对市场的不适应,现在国际市场更需求不仅精通一门语言,甚至要懂得几门语言,掌握目的语国家的国情、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扩大汉语专业对社会的服务面。
(一)调整教学模式
从学生的需求方面来说,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汉语知识的学习和言语技能的训练,需要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及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整体需求,对我们的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之外,更应将文化渗透在语言教学之中,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语言中蕴涵和承载的文化因素传导给学生,如词语中的文化积淀、语法中的思维方式等;同时注意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中语言交际的需求,也不能超出特定阶段语言能力可能接受的范围。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模拟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提高学生用汉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留学生的交际用语与中国大学生交流时使用的生活语言进行接轨,如新兴词、外来词、网络用语、自编词等的运用。
(二)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重点把握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应用性原则[10]。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也应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来华留学生汉语本科课程的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有利于留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需求。课程体系的改革除了加强传统的语言课之外,还可探索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如开设辅修学位、第二学位,增设其他语种的选修课,开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课程,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第二外语水平,并有利于培养整个汉语言专业的国际化教学氛围。
(三)突出国内语言环境优势
我国汉语教学在理论基础和学科理论两方面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及显著效果,但课堂教学与语言实践还处于分轨状态,学生在初级阶段课堂操练的机会还比较多;而到了中高级阶段,操练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如何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运用到课堂以外的各种环境中;如何训练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切实提高汉语语言交际水平和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大多数来华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因此,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类课程,将语言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更紧密地结合是当前来华留学生汉语课程改革着重考虑的方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国内良好的目的语环境,实行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除了举办学生艺术活动节,让学生用汉语表演之外,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各种类型的课外小组活动,如课外阅读小组、辩论小组、表演小组、摄影小组等;适当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考察当地民风民俗、游览名胜古迹、访问名人故居,参观企业、学校、幼儿园,去中国人家里做客、体验生活,从事假期实习工作等[11]。这些都可以使他们更近距离地接触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目的语语言环境的优势,创造出最佳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