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泽洲:“进军”宇宙深处

2021-01-19

中国工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天问嫦娥探测器

【人物点击】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型号总设计师

【总书记讲话】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劳模心得】

全国劳模的荣誉背后是党、国家、人民对航天事业发展的支持和认可。这份荣誉将激励我永远秉承工匠精神,在前行的路上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推动航天成果更广更深地造福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

“研制探测器的过程就像备战高考一样,每一个节点都有要解决的问题,一环套着一环,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谈起自己的工作,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型号总设计师孙泽洲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20多年来,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指挥棒”,孙泽洲和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向宇宙深处“进军”。

作为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航天器设计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孙泽洲带领团队在这一领域实现了多个“首次”——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以及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等。

在一连串“首次”背后,烙印着的是一次次敢为人先的技术创新。

“一般卫星的新研产品和新技术只占比20%至30%,而嫦娥三号新研产品和新技术却占比80%,特别是12分钟软着陆过程,完全是靠探测器自主完成的。”为此,孙泽洲带领团队开展技术上的原始创新,进行了上万次数学仿真、成百上千次桌面联试以及多次大型地面试验,才最终突破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核心关键技术。

2016年,“嫦娥四号”任务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孙泽洲作为两个探测器的双料总设计师,开始了一面飞“月背”、一面奔“火星”的“超常”职业生涯。“两个任务的难度都非常大。”孙泽洲坦言,“但是,正因为有压力,才能带来技术的进步。”

从“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至今,它已经完成了第24个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截至2020年11月23日,“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个地球日,累计行驶里程589.6米。

对于孙泽洲而言,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成功研制一款深空探测器,而是对于一项未知工作的探索。“从地球到月球也就几天的时间,而从地球到火星需要200多天,这么远的距离,再加上我们不熟悉的火星稀薄大气,一旦发生意外就是不可逆的。”孙泽洲说。

经过四年多的艰苦攻关,研制团队按节点顺利完成了探测器的模样研制、初样研制、正样研制、大系统对接试验等工作。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已经超过了3亿千米,计划于明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明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软着陆火星表面。

“最近一段时间,只要天气晴好,晚上加班后我都会向东南方的天空找一找火星的位置,因为我们的深空探测器正在‘赶路’,正在前往它的途中。”孙泽洲说,自己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天问一号”能安全着陆火星表面,期望能有一些新的科学发现,为火星的探测贡献中国的力量和智慧。

在与《中国工人》记者面对面采访快要结束时,孙泽洲又看了一眼窗外,平静地说:“火星探测将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后续我们规划了木星探测甚至太阳系边际探测,我们的探测器将飞得更远。”

猜你喜欢

天问嫦娥探测器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嫦娥”探月,步履不停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的绝招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屈原诗·天问
“嫦娥”为何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