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法的运用
2021-01-19陈勇
陈勇
层递式教学是指以具体教学结构为基础,展开阶段性划分,层层递进,由浅及深地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采用层递式教学法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日常积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容易,也不能一劳永逸,或者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在持续且较长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写作能力。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层递式教学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有抵触情绪,在写作时面临很多困难,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丰富的素材和语言积累。面对话题,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即便有自己的想法,有想说的话,也会因为语言贫乏而不知道如何表达。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积累,引入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把喜欢的语句、段落、词语摘抄下来,利用碎片化时间记忆,并在写作时尝试应用到文章中,借此提高作文质量。
其次,教师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比如,可以在教室里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课外书带到班级;每次学生完成写作训练,也可挑选一些优秀作品作为范文,放在图书角,供其他学生传阅。必要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下载一些优秀的中学生作文或者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打印下来分发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夯实写作基础。
二、布置任务
布置合适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缓解学生的写作压力。
客观来说,写作并不是任务,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把自己的心情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减压方式。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把写作看成一项语文教学活动,强行要求按照自己的标准写作。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可适当创新任务形式。例如,不一定必须要求学生写散文、记叙文或议论文,也可以鼓励学生写周记、日记、读书笔记等,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形式,能拉近学生与写作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与紧张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好的写作习惯,使之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此外,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根据不同的写作任务,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每周末,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一周的经历记录下来,写一篇周记,下周上课时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积累了一定写作经验后,教师可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带领学生学习撰写议论文、记叙文,并组织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要点、写作特点。此外,还要运用客观的、系统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自我提高。
三、模仿训练
模仿是創新的前提。每个作家在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写作体系前,都要经历模仿的过程。只有学会模仿,才能掌握写作技巧、写作要点,然后在长期的训练和优化中,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带领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而不是直接要求他们写作,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减轻抵触情绪。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层递式教学法,带领学生开展模仿训练。
模仿训练主要有仿写、续写、扩写等几种方式,教师可以按照由简及繁的原则,逐步带领学生开展三种类型的活动。
首先,可带领学生仿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如古代诗、现代诗、散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在讲解这些文章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仿照文章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去描写其他类型的事物。例如,讲完《背影》一文,可鼓励学生仿照文中描写父亲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父亲;讲完《苏州园林》后,可鼓励学生对去过的名胜古迹或见过的比较漂亮的风景进行描写。
其次,可以带领学生续写,鼓励学生仿照原文的写作风格,续写接下来的故事。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发散能力。
最后,可以带领学生扩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中会运用到留白的手法,这种艺术化的写作形式能给作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其中的留白,就可以成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展开模仿训练的园地。教师可鼓励学生对留白进行扩写,不过要注意,要保证所写内容与原文内容衔接顺畅。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模仿训练的难度。比如,先带领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句子或段落,然后逐步推进到模仿文章结构、模仿文章表达的情感以及模仿文章形式,循序渐进地提升仿写难度,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完善思维
在开展写作训练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体系,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层递式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以此为前提,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情感的输出。
教师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捋清写作顺序,构建写作框架。例如,应该如何立意,如何选择表达的切入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等。对此,教师可从以下两点切入。
第一,增强学生的感性思维。杜甫有诗云“感时花溅泪”,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个体产生了感性认识、感性思维,才会在见到某种事物时产生情感,进而落泪。“自古逢秋悲寂寥”,而寂寥的主人公通常是文学大家,因为这些人拥有感性思维,捕捉到了秋天的“寂寥”之感。
第二,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中,佳作之所以可以历经时间的锤打,收获数不尽的赞美,原因就在于这些文章并不是空洞地表达情感,或者单纯堆砌辞藻。在文章的背后,是作者对世界、人生的理性认识,甚至很多文章中还蕴藏着一定的哲学思想。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完善学生的思维,运用感性激发与理性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体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方法。初中生虽然已逐步进入青春期,但并没有丰富的写作经验,甚至很多学生对写作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运用日常积累、布置任务、模仿训练、完善思维等方式,帮助学生奠定写作基础,培养写作能力,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