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终端的语文作文教学探究与实践

2021-01-18周红

民族文汇 2021年3期
关键词:探究实践移动终端作文教学

周红

摘 要:移动终端走进课堂,能够不断地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模式以及师生思维方式的更新,为课堂的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一节新闻评论的微写作课为例,谈谈基于移动终端的Pad作文教学的指导实践过程。课前学生筛选移动Pad端上推送的作文资源,拓展写作视野,构建普遍的写作知识,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课中学生思考讨论、分享互评、润笔定篇,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建立学生、同伴、教师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经验共享、协作改进的桥梁。课后的二次作文和平时的练笔,巩固学生创作的成果。移动Pad端与作文教学的不断融合,打破传统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习作的灵性,激发创作的兴趣,教师“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建立“合作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移动终端;作文教学;探究实践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普及以及“互联网+教育”的兴起,移动终端逐渐走进我们中学的课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产生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许多学校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开展教学研究,我们学校也开始了平板电脑的教学活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移动终端走进课堂,能够不断地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模式以及师生思维方式的更新,为课堂的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移动终端不仅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教师由教学的领导者转变成为组织者、设计者。移动终端设备有着前所未有的优良的互动性和便携性,有利于营造信息丰富、反思性强的语文作文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们自主地去研究,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笔者以移动终端支持下的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索实践,让学生们在先进的智能化学习环境中主动地去开拓语文作文实践活动,使其语文素质和思考能力不断地提升和发展。本文以一节新闻评论的微写作课为例,谈谈基于移动终端的Pad作文教学的指导实践过程。

一、课前准备,主动积累素材

此次写作,学生阅读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思路,学习写作新闻评论。课前围绕作文教学的主题,教师发送《导学案》,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篇,以表格形式理清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教师向学生推送三位人物的相关新闻、图片、微视频等素材,学生确定想要写作对象之后自我搜集相关的素材,上传资源,教师在移动Pad端设置交流环节,互相传阅。双方互为补充,教师顺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完成作文教学的前期学习活动。

现阶段我们学校的学生作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素材,肚中空空如也难以下笔有神,利用移动Pad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游刃有余进行写作的有效方式,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讨论,删选素材写作

课堂伊始,教师根据导学案落实表格完成情况,对新闻评论的写作格式与行文要求进行指导。新闻评论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讲究观点鲜明,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注重行文的逻辑。角度的选择对新闻评论尤其重要,面对某个事实或问题,评论的角度不同,文章的面貌往往迥异。基于三篇人物通讯中呈现的事实,教师启发学生考虑新闻评论的角度,学生根据人物通讯中作者的立场思考并确定自己的观点。观点确立,学生可自行从课前推送的众多素材中删选出符合评论角度的材料作为自己的论据进行写作。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只完成一段稍作字数限制的微作文。

写作完成,学生把作文上传到移动Pad端,教师端先设置学生互批环节,学生对所批改的作文点赞或提出建议,在互评中点出习作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教师根据学生批改意见并结合自己在教师端的浏览,筛选出几篇问题指向比较典型的学生习作,向全班展示,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正的方法,个别语句当堂润色,部分学生习作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修改。集体修改能使新闻评论的观点更鲜明,角度更合适,论证的语言更有力度。

三、再次选材,课后二次写作

老舍先生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三分文,七分改”让我们意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写作是基本训练,修改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使文章的灵魂得以提升,整体魅力得以升华。经过课堂上学生的互评修改和教师的点评指导,每个学生回归到自己的习作,检查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发送第二次作文的要求:再次回顾课前的作文素材,选择适合自己评论角度的材料,在课堂微写作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设置合理的结构层次,进行整篇作文的写作训练。对于习作中依然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利用移动Pad端“个性教学”“提问解答”“信息”等功能,及时指导修改。这样“学”“教”结合,交流驱动,互动生成,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

四、坚持写作,创建个人资源

写作需要经常的训练,才能将语言文字运用得越来越纯熟。除了教师集中指导的作文训练之外,学生平时可以写写随笔、读后感、文学评论等文章,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片段的写作,上传至移动Pad端,让教师指导,或者分享给同学,让写作能力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达到乐意写作的境界。每次的集中训练、平时的个人创作和随手收集的素材,学生按所需进行归纳整合,在移动Pad端建立自己的个人资源库,资源库的建立过程也是学生又一次作文实践的过程。利用移动Pad端为学生的习作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打破传统作文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习作的灵性,激发创作的兴趣,巩固创作的成果。

移动Pad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扩充了作文教学的学习空间。课前学生对移动Pad端上推送的作文资源的筛选,能拓展写作的视野,构建普遍的写作知识,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并且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中学生思考讨论、分享互评、润笔定篇,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通过数字交流手段,建立学生、同伴、教师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经验共享、协作改进的桥梁。移动Pad端与作文教学的不断融合,也昭示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建立“合作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后的二次作文,结合教师的个性化辅导,跟进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写作入题、入体、入格。

基于移动终端下的作文教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学会了积累,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享,学会了自我学习;但在实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进一步细化课堂规范,有收有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知.教育部.教技[2012]5號

[2]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 语文(2021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 马璐,贾洋洋,苟江凤,张诗林,卢娥.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9) :75

猜你喜欢

探究实践移动终端作文教学
电力企业创新电力计量工作探究实践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