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探析

2021-01-18李嘉琪

红豆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生育意愿在校大学生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三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对于三胎政策讽刺的段子。即便国家放开了女性对于三胎的奖励机制,但是并不是全部人对于三胎政策持乐观态度。本篇论文主要对在校大学生的生育意愿进行探讨,了解即将进入生育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对于生育的意愿。以此展望未来5至10年的我国生育现状。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一、前言

由于上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的急速增长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推出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一个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推行后,根据国家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况发现,我国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失独、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开始突出,随之在2013年我国首次推出了“二孩政策”放开二孩政策后,显然预期中的生育率增加的现象没有出现。尤其在2016年,在我国黑龙江省首次推出了“三胎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边境地区人口较少的情况,但随着2020年全面推出“三孩政策”后发现,当代人们的生育观正在发生着转变,更多的人出现“不敢生”或者“不愿生”的现象,这一状况的出现也给我国的人口结构带来危机。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给社会的生育观造成影响,且更多人反映“培养一个孩子已经很累了”。

在校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生育大军的群体,是未来社会人口发展的重要力量。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为24至27周岁,而大学生普遍年龄段在19-23岁之间,这一部分群体的生育观念对于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就业和配偶的选择,就业之后家庭的选择决定了大学生即将作为为了生育的主力军出现,本文主要对在校大学生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大学生在三胎政策下生育的意愿和影响的因素。

二、调研情况

经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于三胎政策缺乏关注,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仍处在青年期阶段,还没到生育的年龄,其主要的精力在于职业和配偶的选择上,对于这类政策的关注度不高。另外,政府放开三孩政策,对于愿意生育三胎、失独家庭或者家庭条件允许的夫妇来讲是一个好消息,而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正是当初计划生育的一批独生子女,其生活的政策和家庭方面对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根深蒂固。且在校大学生大多数都还未生育子女,在生育观念方面仍处于萌芽的状态,还未真正形成适合的生育观念。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在校大学生中,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对于生育政策的关注度更多,可见在校大学生中男生对于生育政策的关注度更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多子的家庭生活的更加和谐、温馨,认为独生子女较为孤独,二胎或者三胎更有利于消除这种不利的因素,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二胎或者三胎的抚养会导致家庭的经济状况加重,在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更加困难。调研发现,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于生育政策是持有支持态度的,主要是通过孩子养育和心理发展的方面进行考量,减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感,增加家庭温馨的氛围。这也反面印证了,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常年影响之下,多数95后或者00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孤独,其独生子女本身的不利因素影响着其对二胎或者三胎的選择。

在二胎或者三胎的家庭中,孩子会有较强的奉献意识和他人意识,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培养出与他人分享的好习惯,更能够考虑其他人员的感受,而兄弟姐妹之间共同话题和兴趣的培养,能够增强孩子的与人交流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更有利于促进其社会人格的建立。目前,我国家庭构成往往是双薪家庭,一般都是上有老要养,下有小要养,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在工作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既要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还要有精力照顾好家庭。如果父母身体康健还可以帮助年轻夫妇照顾还在,但如果父母身体素质较差,年龄较大,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则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还需要照顾两对父母的身体健康,这无疑增加着家庭的压力。但如果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在养老方面就可以减轻负担。由此来看,二胎或者三胎的家庭环境更加的温馨和谐,也有利于完善子女的性格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生育力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龄化带来的发展困难,改善我国现有的人口结构。同时,三胎政策的放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男女人口的比例,减少“光棍”的出现。

三、影响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外在因素

为了从总体上进行了解在校大学生在生育意愿上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向大学生提出了“请提出影响您生育意愿的三大因素”这一问题,通过收集和整理发现,影响大学生生育意念的因素选择最高的三项主要在就业、家庭养老和经济条件等方面。

大部分人在选择是否生育二胎或者三胎时,一般将家庭的条件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由于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已经很高,导致多数的家庭认为养育二胎或者三胎则需要更多的经济条件,只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二胎或者三胎。但是经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是否会选择生育二胎的情况时,大多数学生选择的为“否”,由此可见,生育的意愿和实际的选择时不同的,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生育时,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生育,一般选择一胎或者不生。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在优育政策上掌握的更加彻底,对于二胎或者三胎的选择不再是过去只要饿不死就可以,或者增加一个家庭的劳动力作为选择的条件,更多数学生注重对于孩子自身兴趣和爱好发展的培育,着样一个孩子的选择已经很高昂了,而二胎、三胎的选择无疑是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选择是否生育二胎或者三胎时,通过对于就业原因考虑的也占多数,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较大,而工作的压力也大,更多数人没有多余的精力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很多大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尤其是女性在就业中面临的压力更大。即便国家现在针对女性生育提出更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面前,生育孩子往往会影响自己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HR选择员工时,一般会选择是否结婚,是否已生育,如果在未来几年内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即便个人条件再优秀也不会进行选择。生育在现在的社会中往往是和失业或者放弃升职划等号的。因此,在调查时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在就业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在选择是否生育。但是,这样的选择却忽视了生理的因素,往往在基本条件都稳定之后,也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社会中高学历的人生育的年龄一般都偏大。

养老的问题也是影响着生育意愿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校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也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是两个孩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在养老上负担本来就重,再加上配偶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几年内的家庭情况构成基本是:4个老人+夫妻2人+孩子的情况。一对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养育四个父母的同时,还需要养育孩子,这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了,再考虑二胎或者三胎,养老的负担也要考虑其中。

在调查过程中,社会的保障制度,父母的意愿与支持、男孩女孩选择等,也是当前大学生选择生育意愿的考虑因素,同时,还有一些受到了文化、自身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四、影响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内在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还是农村、性别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三种类别的人在生育意愿选择上也大不相同。

在经济条件这一方面,女性往往对经济条件的要求要高于男性。大多数女学生认为选择二胎或者三胎会导致经济负担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由此可见,女生在生育意愿的选择上更注重于经济因素的考量。而在三胎或者二胎的生育上,女生选择生育的原因主要是侧重于减少孩子的养老负担,而男生在选择生育上主要靠考虑的是平衡男女的比例。而在调查中发现,在性别的选择上,女生对于孩子性別的考虑要大于男生。比如:喜欢男孩、喜欢女孩或者男女双全等,而大多数男生表示对于性别的因素无所谓,这也侧面的反映出传统的性别的观念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了。

在城市和农村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农村的学生的生育观念也从过去的多生超生等观念转为优生,少生。同时,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认为二胎或者三胎的选择会增加家庭的负担,降低生活的质量;农村的学生更侧重于对于就业升职等方面的考虑;而在养老方面由于农村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这也导致了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在生育上更偏向于只生一个或者等到条件合适再选择生育。

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调查中,独生子女在二胎或者三胎的生育意愿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受到自小生长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对于陪伴的要求更高于非独生子女。而非独生子女在二胎或者三胎的选择上认为会降低原有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由此可见,独生子女对于二胎或者三胎的生育意愿要高于非独生子女。

五、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对于三胎政策的推行普遍是呈接受的态度,但是在实际的生育选择时,受到了经济条件、就业情况以及养老情况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我国的生育力,逐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推行合适的生育政策,降低教育成本,增加省会福利机构,降低孩子养育的困难因素,真正从根源上建立适合三胎政策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叶梅.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J].明日风尚,2017.

[2]王梦旋,贺紫静,杨洁,等.大学生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家有孕宝,2021.

[3]肖卓林,李佳.“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锋绘,2019.

[4]盛佳慧.“全面二孩”新政的定向研究与分析——基于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调查[J].经营者,2016,30(20):78-79. DOI.

[5]马玥明,安冬梅.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辽宁高校的调查[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4.

本文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立项(校重点)“互联网信息导向对大学生生育期望的影响探究——基于认知社会模型”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成员:李嘉琪、丁大增、姚昊辰、苏苗、何志杰。

指导教师:辛玖岭

作者简介:李嘉琪,2000年11月,女,河北石家庄,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生育意愿在校大学生影响因素
“全面两孩”政策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从生育文化角度论“全面两孩”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