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封面插图研究
2021-01-18陈晓运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封面的问题,课本封面不仅顺应着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断契合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小学语文课本封面的插图并查找相关文献,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封面插图所具有的含义,编写者选取封面插图的原因。最后得出封面插图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封面插图是课程导入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依据封面插图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可以依赖封面插图学习写作。
关键词:语文教材;封面插图;教学启示。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后,国家教育部联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教材。小学生除了对教材中一篇篇语文课文熟悉以外,最熟悉的便是课本的封面插图。语文课本的封面插图吸引了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由此可见课本封面插图的重要性,教材编写者对封面插图的选择也经过了慎重地考虑,封面插图中蕴藏的思想教育意义高深莫测。本文统编语文教科书为例,探讨语文教材封面插图。
一、封面插图的文化特征
(一)封面插图的画面统计
2016年版的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封面插图由放风筝和吃糖葫芦这两幅图构成。一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的封面是四个孩子在郊外放风筝。一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的封面插图是一幅冬季图景。在大门前有两个小孩在堆雪人,有一个小孩在石墩旁吃糖葫芦。
2017年版的二年级语文教科书封面插图由玩皮影戏和扮演布老虎组成。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的封面是三个孩子在玩皮影戏,其中一个孩子在后台拨弄野鹿,一个孩子在拨弄哪吒,另一个孩子在敲鼓。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封面插图同样有三个孩子组成,左边的孩子拿着波浪鼓,中间的孩子头带布老虎,后边的孩子将布老虎举起了头顶。
2018年版的三年级语文课本封面插图由做泥塑和庆端午构成。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封面是三个孩子在做泥塑。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封面插图是两个孩子向奶奶学习包粽子的情景。
2019年版的四年级语文课本封面插图由画脸谱和贴对联组成。四年级上册是一位爷爷陪同两个孩子画脸谱,四年级下册是三个孩子在贴春联。
2019年版的五年级语文教科书封面插图由下围棋和贴剪纸构成。五年级上册封面插图是哥哥姐姐下围棋,弟弟妹妹在旁边看围棋。五年级下册课本封面插图是孩子剪纸并贴窗花的情景。
2019年版的六年级语文教科书封面插图由图画写生和赏宫灯构成。六年级上册封面插图是在硕果累累的秋季一位姐姐指导三位孩子在野外进行图画写生。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封面插图是孩子赏宫灯。
(二)封面插图中的文化元素
统编语文教科书封面插图由由著名绘本画家、动画导演景绍宗来绘制。新京报记者在采访景绍宗各学期的语文封面主题时,景绍宗说:“统编教材的编写团队和专家们颇费心思,经大家反复研究讨论,最终议定选择风筝、糖葫蘆、皮影、布老虎、泥塑、端午、脸谱、对联、围棋、剪纸、国画写生、赏宫灯这12种题材为主题,对应小学的12册教材。”
(三)封面插图的文化内涵
用鱼和蝴蝶做的风筝和蝴蝶风筝有着各自的内涵,“鱼”和“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以及财富。蝴蝶是美与自由的代名词。图中的风筝与民间对风筝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民间认为风筝是吉祥的象征,能够消灾避邪。编者选取风筝这个插图寄托着对孩子美好的祝愿以及自由的追求。一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的封面插图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元素,其一是糖葫芦,其二是雪人,其三是门上的红灯笼。“追溯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皇帝宋光宗。”①糖葫芦最早起源于南宋,相传最早的糖葫芦是为妃子治病而用的,到后来糖葫芦传到了民间,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尤其被孩子所喜爱。糖葫芦由蜜糖和山楂组成,其味外甜内酸也象征着人生。雪人是孩童在冬季最喜欢的物品了,每到下雪天,孩童就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雪是白色的象征,寄托了编者对孩童天真烂漫的希望。冬季家门前的雪人也是对孩童“孝”文化教育的载物。雪人守在家门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家的守护。红灯笼是喜庆的象征。过年会挂上红灯笼,其圆形也代表着圆满。糖葫芦和红灯笼的红色具有其特定的含义,红象征着热情、饱满,而选在教科书上无疑是对学生性格开朗的期望。总的来说,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封面插图旨在释放学生的天性。
布老虎和泥塑是二年级教材封面插图中的文化元素。孩子们在玩皮影戏的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叙说风俗习惯,一步步沉醉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并获得审美上的享受。早在6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布老虎了。进入现代社会,“虎”与“福”谐音,布老虎代表着幸福。“所以,有的地方,姥姥会在外孙出生时,赠以自制的布老虎,祈盼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同时,人们还把强大的老虎,作为人类繁衍生育和生命的保护之神。”②那么课本上将布老虎做成布偶给孩子玩,其目的是希望孩子虎头虎脑,健健康康。其中有一个孩子已经戴上了布老虎玩偶,这是希望孩子勇敢威猛。综上,二年级语文课本旨在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泥塑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求,以手工生产为主,创造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③泥塑最早见于两汉的陶俑,从汉代墓葬的陶俑中可以看出泥塑具有护身的作用,小学生做泥塑不仅可以培养动手的实践能力,而且增添了对保护孩子的深层意蕴。我们都知道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图中孩子学习包粽子不仅仅是对端午节的热爱,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实践。可以说,三年级语文课本的封面插图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渣渣……”④学生在体验脸谱时明白了是非善恶,获得了审美享受,这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方略。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在贴春联的过程中可以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过程。除此之外,写作春联所具有的要求,例如,平仄、押韵等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必备知识点,这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具有启迪意义。
围棋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中国古代人也讲究“琴棋书画”,棋是中国文人的喜爱之物。封面围棋的设计也有其内在含义,孩童在下棋时所展现的智慧、气质等具有独特性。每下的一步棋都可能导致进入下一个或喜或悲的境地,其变化莫测的棋盘让人谨慎小心。从整个棋盘来看,下的每一步棋就是你人生中的一步步脚印,所以需要好好地走好每一步。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雕刻花纹用于装饰的民间艺术。孩子们剪纸时所设计的图案造型体现出孩子们对生活的认知以及审美情趣,有些剪纸还显现道德观念。可以说,剪纸艺术是孩子知、行、意在艺术上的反应。
图画写生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途径之一。图画写生涉及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等,孩子在图画写生中会获得明显的素养提升,无疑是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回应。赏宫灯一般会在元宵节出现,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孩子们赏宫灯是体验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其行为有利于感受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孩子参观宫灯带来的独特感受与宫灯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相碰撞提升关键品格。
综上所述,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的封面插图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封面插图以暖色调为主,大多选取红色和青色的积极色素,这些色素是积极向上,青春活力的外在体现,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逆境,独立自由的生活等。其二,封面插图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像皮影戏、泥塑、端午节、脸谱、对联、围棋、剪纸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孩子在观看插图时会悄无声息地受其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三,封面插图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呈现。课本封面插图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该学习的实现途徑即是语文活动。
二、封面插图的教育意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封面插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封面插图的选取倾注了编者的思绪。封面插图作为教材体系的一个部分,其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实际教育意义。这也是教材编写者对为什么选取这些封面插图这一问题的回答。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外国学者Hidi等将“学习的兴趣划分为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⑤。也就是说兴趣既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倾向,又是指特定的个体对一件事物的持久感情。封面插图作为一种图画式的视觉感知物,在学生拿到手中便会被大脑识别。封面插图中的某一个元素或各个元素形成的整体图案,刺激学生对此作出反应。无疑,反映的结果有两个:其一,封面插图并未引起学生的注意,信息读取失败。其二,封面插图成功激起了学生的情境兴趣,即学生走进了插图中。学生由一开始的注意渐渐形成兴趣,甚至会联想插图所表达的含义,课本里是否还具有其他插图。这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想要迫切阅读书中的内容。总的来说,封面插图以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达到学生心理的预期程度,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的情境兴趣。这种情境兴趣的一次次加强便形成了阅读的个体兴趣。在此,阅读的个体化解读和多元化理解的萌芽便产生了。
(二)提升审美意识,进行审美教育
朱光潜在《谈美》中说:“依我看,美是物与心的融合。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出现美”书中分析了审美心理要素如:直觉、移情、想象、联想、灵感等。封面插图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插图中的元素具有特定的理、情、意等。如果按照朱光潜先生的观点,那么封面插图也是一种美。这种美能够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丰富想象力,产生联想与创作灵感,提升学生审美心理。封面插图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是显而易见的,像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封面插图风筝是对于学生自由的期盼。编者通过设计放风筝活动,旨在提升学生对欢乐、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封面插图也具有审美教育的意义。封面插图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学生价值观念的革新。脸谱这一封面插图就具有较强的审美意蕴,学生在学习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从而辨识美与丑,善与恶,提升道德修养。像围棋、剪纸等封面插图对青少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无疑,这两个封面插图顺应了新课改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进行文化熏陶,增长文化内涵
所谓的文化,一般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⑥从这个定义上看,文化包罗万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方面。由此可见,文化熏陶就是利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使人形成正确的文化修养。封面插图作为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之所以能够进行文化熏陶,是因为封面插图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糖葫芦、剪纸、赏宫灯等都以红色为色调,这是因为红色在中国古代代表喜庆吉祥,凡是大事都会大红灯笼高高挂。端午、对联两幅封面插图所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春节吃饺子贴春联。封面插图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人的内在涵养,即文化内涵化。试想一下,小学生每天上语文课最先见到的是什么?肯定是教科书封面。每一次上课,学生都会看到封面插图,即使有的学生并没有在意封面插图的内容,但日复一日,这种封面插图会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把这种封面插图变成恶劣的殴打画面,学生难道不会去模仿吗?
三、封面插图对教学的启示
封面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研究对象,具有静态属性,静态属性的生命在于变为动态属性。封面插图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教育意义使封面插图不能只作为课本的封面来看,还应当将封面插图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封面插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图片式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在课堂开始前的引导性内容。它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故事。无疑,图片也可以用来课程导入,而且图片导入只有其自身不可比拟的优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具有具象性,还未形成抽象性思维,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性,小学阶段的课程导入采取图片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例如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语文课文《风筝》,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封面插图放风筝作为课程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而且能带入学生走进课文。图片式课程导入也可以用作综合性学习。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时,可以将封面插图庆端午和贴对联作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导入点。
(二)绘本式阅读教学
“绘本主要指的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而构建故事情节的书籍,为此,绘本也可以称为图画书。”⑦图画书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类书籍,将一篇篇课文通过绘本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是可行的。因为小学阶段还属于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一味地通过文字呈现课程内容会让学生产生困乏和反感,而绘本式阅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此外,绘本是一种由图画与文字相互构建而成的故事读本,通过图画与文字之间的相互交换,可以让学生的视角更加地丰富多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听、看、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为方便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便可以借鉴课本封面中的插图,辅助以文字便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
(三)从看图写话开始写作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⑨,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教师的水平与学生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下,在一二年级时采用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学生根据图中的内容写出几段话。目前大多数学生看图写话采用了一种模式:主体在某个时间地点做了哪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上升,写话变成了习作。这时,学生可根据在一二年级写话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习作。这时的习作不仅仅局限于是什么,而用了一些熟悉的词语和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叙述、议论等。到了五六年级,习作变成了写作。这时,学生的作文才具有了文章的雏形,学生在写作中会加入一些个人的感情。从整体写作教学来看,看图写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一个习作单元《看图画,写作文》,在小学第二学段还在强调看图写作文,可见看图写话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看图写话这一重要武器。
注释:
①潘春华.冰糖葫芦红灿灿[J].河北林业,2018(11):36-37
②施红岩.布老虎[J].文化产业,2021(03):20-24.
③朱柏洪.浅谈泥塑造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东方收藏,2021(16):42-43.
④徐梦柠.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装饰美探析[J].艺术评鉴,2019(20):149-150.
⑤Hidi,S.,&Baird,W..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text-based Interest and Students'Recall of Expos-itory Texts[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8(4):465-483.
⑥鲁杰主编:《教育大辞典·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29页.
⑦欧国民.基于绘本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8(7):148.
⑧陈丹平.浅谈基于绘本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20,17(6):45.
⑨党韦强.最近发展区视角下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三个要点培养策略[J].教育评论,2020(7):139-146.
参考文献:
[1]耿红卫主编.和谐语文教育建构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曹明海,史洁编著.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3]李伯棠编著.小学语文教材简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祝艳阳.聚焦低年级语文插图,引领学生深度阅读[J].新课程,2021(30):159.
[5]程改娟.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有效利用策略分析[J].成才之路,2021(21):82-83.
[6]魏孙英.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如何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1):95-96.
[7]张惠英.低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1(21):34-35.
[8]王成怡.小学语文课文插图应用探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2):105-106.
[9]朱志银.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N]. 黔西南日報,2015-06-22(008).
[10]李天荣. 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教学之我见[N]. 黄冈日报,2010-04-13(003).
作者简介:陈晓运(1998—)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学生,在读硕士,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