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探索

2021-01-18韩雅婷

红豆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幼儿数学生活化幼儿

韩雅婷

【摘要】幼儿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幼儿阶段,在幼儿阶段幼儿园老师要重视幼儿思维的培养,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思维,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幼儿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用数学思维思考遇见的一些问题。不同的幼儿园数学教学理念存在差异,没有展开全面的教学。幼儿园老师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开展数学教学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为幼儿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儿;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既高深又有趣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学习数学的过程既繁琐又有趣。从幼儿时期就重视幼儿数学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数学的魅力,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顺其自然的接受所学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现在,在幼儿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数学教学轻生活化现象普遍,要想有所突破,要转变教学思路,让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幼兒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必学的学科,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还是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时,应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可提高幼儿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可改善幼儿的学习氛围,同时可提升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在学习加减法之后,在购买东西后可进行加减计算。在认识人民币之后,在家长的看护下可进行购买东西,在学完测量后,可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测量。由此可见,幼儿园数学教育不可过于单一,教师不能一味的讲解数学知识,应培养学生的实践、感知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生活技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

1.教学目标单一。幼儿园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数学教学目标过于层面,缺乏生活技能与情感,只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判断,导致幼儿很难学以致用。

2.数学内容过于简单。幼儿园的数学教材虽多,但是却不够全面,内容缺乏广度与深度,不能满足幼儿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数学中教会了加减法,但是在生活中购买东西时幼儿却不知道怎样去应用,主要还是因为幼儿教师没有将数学内容生活化。

3.数学材料简单乏味。幼儿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东西会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但是幼儿园的数学教材过于简单,很难激起孩子的兴趣,再加上传统的教具单一,很难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再加上很多幼儿教师对教材起到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给孩子操作时不使用或使用很少,因此会影响到数学教学活动。

4.教学方法简单。幼儿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只是讲解数学的组成形式,一般不使用生活情节给孩子讲解或是片面的依靠演示,其实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让孩子真正理解,这种体验式教学只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幼儿被动接受知识,所以效果不理想。

三、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策略

1.以生活化材料为数学教学用具

幼儿阶段的孩子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不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学习。教师讲解之后死记答案,即使教师讲解很多的道理对他们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幼儿的认知能力不高,对老师讲解的道理似懂非懂,因此幼儿阶段教学主要还是以激发孩子兴趣为主。此阶段的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产生的兴趣比较高,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材料,以生活化材料实现教学目的。在确定教学目标后,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比如教幼儿认识数字,可以让孩子回家找出家中的筷子、勺子、铅笔等。然后在正式上课时,可以让他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更愿意听老师讲述的内容,而且注意力比较集中。老师可以利用生活材料给孩子进行讲述,“1”像筷子细又长,“9”像勺子能盛饭……,可以加深幼儿的记忆,而且更形象化。

2.创设生活化情境

利用生活化情境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可减少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同时可提高幼儿的兴趣。如果单纯的教幼儿“1+1=2”其实是非常单调乏味的,而且幼儿很难听懂。幼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涉及生活情境,老师去水果超市买东西,先拿一个袋子,在水果摊前可以选择一个苹果,然后在橘子摊前选择一个橘子,然后让幼儿回答袋子里面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然后让小朋友各抒己见,教师不妨听他们一一回答,然后对答对的小朋友表扬,没有答对的小朋友也不要批评,应该认真耐心的引导小朋友找到正确答案。如果有多媒体可利用多媒体,将苹果和橘子的图片呈现出来,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苹果和橘子,然后在两者之间加上“+”号,同时要做到一边展示一边解答,“+”这个符号的含义,然后加深理解“1+1=2”。对幼儿数学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数学概念,这种形象化教学可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其实他们对于概念理解能力不够,生活化教学,更为形象,方便理解,并且利于幼儿全方面的能力发展。

3.组织生活化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幼儿无法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这是受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教师无法改变,因此若是想要让幼儿可以充分地投入学习之中,就需要教师选择游戏的方式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幼儿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方法与游戏相结合,组织生活化游戏活动,这样将生活与游戏相结合,幼儿主动去思考的兴趣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幼儿也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数学知识,而且也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数学真有趣的潜意识,为幼儿未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教师设计的生活游戏需要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幼儿就会主动地将知识带入自己的生活,使得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设计的游戏要具备实践性和全体性,要让幼儿都能够参与游戏之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全体幼儿都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之后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生活游戏,小班的幼儿和学前班的幼儿在思维能动性上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因此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游戏时也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难度不一样但都具备趣味性的游戏。例如,针对小班的幼儿其学习的数学知识比较基础,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生活实践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卡片或者真实的水果、文具,开展购物游戏,说明在场的所有物品都是一元钱一个,然后幼儿每人手里有五元钱,只可以买三个以内的物品,让幼儿自己上台前挑选自己的物品并且到教师跟前结账,要求幼儿用价钱法算出付完钱后幼儿手中还剩几元钱?若是幼儿回答正确则可以拿走自己喜欢的物品,若是错误则需要归还物品并且扣除相应的钱数。针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教师就可以举行比赛,比赛是幼儿时常参与的一种活动,对于与幼儿来说这也是一种生活场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比赛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之中又蕴含着一种竞争性,这样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4.家园配合生活化数学教学

家长应认识到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很重要的,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的配合。虽然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快,但是遗忘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因此需要课后大量练习帮助幼儿巩固,但是课堂学习时间较为有限,课下需要家长的帮助与引导。只有家园更好的配合,才能使孩子更全面的提升。幼儿园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并告知家长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并配合幼儿园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以及目的告诉学生家长。在放学后让家长更好的配合学生练习和数数,例如在幼儿园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在放学后,家长可利用家里面的生活用品,帮助孩子数数和加减练习,可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增进亲子关系。

5.跨学科教学,融入生活化元素

在幼儿教育中,数学教学的单一方式导致幼儿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利用生活化的元素将数学教学与艺术类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加强教学效果。例如,在幼儿数学“7的分解”教学时,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幼儿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解性和有序性。在此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将音乐元素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为幼儿分发相应的数字卡片,继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引导幼儿拿着数字卡片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成功匹配成为数字7。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利用互相检查的方式,去观察身边同学的数字匹配是否正确。另外,将数学教学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同样是十分有趣且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依据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利用美术课程的多样性进行教学,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途径进行学习,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利用多学科结合教学的方式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是促进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6.在实际生活中探究数学的奥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入生活中去,去找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的奥妙。幼儿阶段的儿童生活认知比较低,对世界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知欲,走进生活发现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开展“加减法”教学活动时,由于幼儿对“加”和“减”容易混淆,如果强行对幼儿进行理论的灌输,容易让幼儿产生畏惧心理。数学知识本身就觉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幼儿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给与正确的引导,降低幼儿心中对数学的畏惧感。比如在平时分水果或者零食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渗透“加”与“减”的概念,让幼儿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准备一盒饼干,先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块,将这盒饼干分给一部分小朋友,盒子里还剩几块。又如,零食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有几个小朋友在吃饼干,有几个小朋友在吃苹果,有几个小朋友在喝牛奶,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吃东西呢?通过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和渗透,为幼儿形成基本的“加”和“减”的意识,降低对数学的恐惧感,提高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阶段数学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充分的引导。利用生活化材料,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知,利用生活化情境教学,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展开数学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再者家庭数学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园一致性教育,对提高幼儿的数学教學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盛雪艳.基于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19).221.

[2]赵彩虹.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41).200.

[3]谭萍.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4).736.

[4]王冰丽.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000(001):P.264-265.

[5]沈士吉.还数学以生活,化学习以体验--幼儿数学教学研究[J].才智,2019,(20).169.

[6]赵彩虹.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00.

[7]何秋光.幼儿数学教育要生活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9(Z2):94.

猜你喜欢

幼儿数学生活化幼儿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幼儿数学课程生活化的应用策略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让数学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