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全球网络诈骗频发

2021-01-18李忠东

检察风云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诈骗者欺诈约会

李忠东

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全世界有超过46亿互联网用户,其中超过2.35亿人使用交友网站,给欺诈者提供一个大的“钓鱼池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距离限制使线下社交活动受限,许多人感到孤独,转向使用在线约会应用程序或社交媒体软件。英国在线约会协会(ODA)的调査数据显示,在2020年3月23日开始为期3周的封锁期间,超过230万英国人使用了约会应用程序,64%的受访者将其视为独居者的生命线,其中53%的人与约会对象进行了更长时间的对话。虽然互联网可以成为结识新朋友和建立新关系的好方法,但在线约会的流行为“浪漫骗子”提供了网络“浪漫诈骗”的机会。

根据英国金融业最大的游说机构UK Finance的材料,2020年1月至11月与“浪漫诈骗”相关的银行转账欺诈案件比上一年上升20%,报告的钱财损失比上一年增加了12%,达6800万英镑,超过在线购物欺诈。受害者为欺诈者提供银行账户或银行卡的访问权限,通过银行转账汇款,或者向他们发送礼品卡和代金券或礼物(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英国警方报警平台UK Action Fraud 证实,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报案的“浪漫诈骗”超过7500起,增加了40%。

史密斯(化名)在約会应用程序上与某个人进行交流,该人自称是美国女性。经过几个月的交谈,对方告诉他打算退休后去爱尔兰。一天,这名女性在她的航班起飞前从美国机场打来电话,说物品在海关,需要支付海关费用,否则物品将被退回美国。史密斯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转给对方6750欧元,随后这个女骗子就人间蒸发了。

安德鲁(化名)在约会网站Older Dating Online上与潜在的恋人交流信息。经过数周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计划首次见面。这名女子称自己居住在俄罗斯,要求支付650英镑以获得护照。随后狮子大开口,例如需3000英镑向俄罗斯当局证明她有足够的现金访问英国,需要6000英镑为她患有新冠肺炎的父亲支付医疗费用。

UK Action Fraud指出,与数字时代的许多事情一样,在线约会平台正在成为“浪漫骗子”的狩猎场。他们在约会网站创建虚假个人档案,或者使用某人的真实身份,窃取他人的照片,伪装成具有吸引力的人。诈骗者往往会将自己的所在地选在和受害者不同的城市,特别是假装有长途工作,称自己正在军队服役、在海外的石油钻井队工作或是在国际组织中任职,这意味着他们永远无法见面。

UK Action Fraud分析说:“‘浪漫骗子’在脸书和其他非约会类社交媒体网站上搜索目标,先是赢得了女性的信任,然后向受害者求爱,并与其‘坠入爱河’,有时还许诺要结婚。受害者‘上钩’后,诈骗者开始索要钱财,常见的理由是需要旅行费用或就医。在某些情况下,诈骗者甚至要求受害者提供隐私照片或与其进行‘裸聊’,然后对其进行勒索,威胁将照片发给受害者的亲人。”

诈骗者不仅针对寻求爱情的弱势群体,还入侵公司和企业。德国新闻杂志《焦点》报道,德国联邦内政部的一份情况报告显示,目前德国欺诈(诈骗)案件的大量增加与新冠疫情暴发有关。去年3月,德国巴伐利亚州警方的调查人员揭露了一起跨国诈骗案,涉案数百万欧元。受害者是位于汉堡和苏黎世的两家销售公司,这两家销售公司本应以1470万欧元的价格向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简称北威州)提供约1000万个口罩,该州是德国人口最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州之一。两家公司的同一位老板来自特劳恩斯坦,他在3月中旬收到了诈骗犯提供的口罩报价,货物本应通过多家欧洲的中间商在荷兰交付。据调查人员称,大约有52辆用于送货的车辆已经准备好将急需的口罩从荷兰运往北威州,且有警察护送。

两家销售公司中了骗子的圈套,信以为真,向假想中的供货商支付了240万欧元的定金。然而,就在德国方面已为运回口罩做好准备时,供货商却消失不见了。意识到被骗后,老板报了警并向警方说明了情况。检察院报告称,幸运的是,警方在国外账户中及时发现了北威州向这两家销售公司支付的1470万欧元,并将被骗后剩下的1230万欧元返还给这两家销售公司。

挪威国家基金(Norfund)是挪威议会1997年成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目前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在去年5月13日的一份声明中,Norfund承认,因“高级数据泄露”遭受严重网络欺诈,将一笔原本打算借给柬埔寨一家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转入受网络诈骗犯控制的一个账户,导致1150万美元被骗,这笔钱似乎已经从柬埔寨转移到了墨西哥。由于损失巨大,国际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此事。诈骗分子先骗取公司里某个关键人物的好感,然后再骗其他的人把钱转到一个新账户里。因为这些付款“合法”,并且得到“授权”,所以受害者通常要到最后才反应过来。

尽管尚不清楚诈骗者实施攻击的具体细节,但可以肯定他们在Norfund的网络中潜伏了数月,伪造了所用的文件和付款明细。他们以商业邮件诈骗(BEC)或网络钓鱼作为切入点,操纵Norfund和目标接收方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BEC是一种复杂的骗局,通常针对公司财务相关人员,通过社会工程学和网络入侵等各种方式,诱骗相关人员将钱转入看起来是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实际却是犯罪分子的银行账户。网络钓鱼则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意图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账号ID 、ATM PIN 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等。整个骗局去年3月16日展开,但直到今年4月30日才被发现,当时犯罪分子还在试图使用相同方法从Norfund提取更多现金。诈骗者能顺利地用一些伪造的发票或伪造的电子邮件把钱转移到其他账户,说明整个交易过程对票据的把关不到位。

根据《焦点》的报道,民调机构益普索和科技公司微软从美国等12个国家中各选1000人,进行了一项联合调查,问题包括是否曾在电话、电子邮件或上网时遭遇网络诈骗,结果显示民众遭遇网络诈骗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受害者中年轻人居多,超过老年人群体。18岁至24岁年轻人中,14%表示曾与诈骗集团接触,但没有金钱损失,另有约13%的受访者承认被骗过钱。25岁到34岁的群体中,受害问题更严重,14%的受访者曾接触诈骗团伙但未受骗,18%的受访者上过当,成为受骗概率最高的年龄层。55岁到65岁以及66岁以上群体,受骗概率较小,这两个年龄层与诈骗团伙接触过的人分别为7%与8%,仅有3%的受访者表示曾把钱交给骗子。究其原因,在于年纪较大的人对新科技或社交媒體往往不熟悉,遭遇网络诈骗时表现得更谨慎,不易受骗。

美国在线身份验证服务公司Social Catfish结合美国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及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公开数据,指出在过去3年里,20岁以下年轻人,即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中长大的“Z世代”,报告自己是网络欺诈受害者的人数增加了156%,是所有年龄组中增长最快的。“人们通常认为,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网络欺诈受害者。但研究报告令人震惊,年轻人‘中招’更多。”Social Catfish总裁大卫·麦克莱伦表示:“我们以为95后是最精通互联网的一代,实际上也是遭遇网络欺诈最多的一代。”

芬兰著名安全机构F-Secure发布的一项有关网络诈骗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近日,美国安全公司“selco.org”网站报道了一起“浪漫诈骗”案。一位美国女孩在流行的移动应用程序上结识了某人,两人迅速发展成情人。应屏幕后男友的请求,她慷慨解囊,转出几百美元,此后她又先后几次转账给他。直到发现那个和自己谈情说爱的男士竟是一名“涉嫌资助恐怖主义的罪犯”,这位女孩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此时转账总金额超过3.5万美元。

据雅虎新闻网分析,年轻人之所以易受到类似的网络诈骗威胁,一是诈骗团伙会通过弹窗主动发出电子邮件或钓鱼网站等方式引诱,利用社交媒体获得年轻人信任,之后引诱他们上钩,交出信用卡等信息。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年轻人居家时间增多,面临就业困难。诈骗者往往通过求职网站发布“远程高薪工作”招聘启事,并要求申请者预付培训费用和提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会被用来开通银行账户或伪造文件。

二是与年轻人“在风险较高的在线活动中参与度更高”有关,例如,使用种子网站和共享电子邮件地址等。这个年龄段的人在互联网上非常容易轻信别人,很乐意在网上公开自己的生活,有时“过于乐观”,在网上作出危险的选择。就像开车一样,开的里程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发生事故的风险就越大。同样,使用的应用程序越多,在网上花费的时间越多,拥有的账户越多,成为网络欺诈受害者的风险就越大。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诈骗者欺诈约会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黑客、破解者和诈骗者之区别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网络安全工程师“反杀”电信诈骗骗子
链接:千奇百怪的德国电话诈骗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约会吧!甜蜜2月的搭配好推荐
浪漫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