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爱“比比比”,是因为还没长大

2021-01-18唐义诚

科教新报 2021年51期
关键词:群友话费李先生

唐义诚

有这样一则社会新闻:李先生加入了一个群聊,群友晒手机话费余额,他也忍不住加入其中,结果控制不住自己,把全部积蓄几乎都充了话费,足足充了9 万多元。事后李先生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研究发现,人们每天都会进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比较行为。这种行为自儿童期开始出现,于青春期达到顶峰。

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人的大脑里有一组和奖赏机制有关的神经元进行比较,这组神经元在青少年时特别活跃。在和别人的对比时,若青春期的孩子得到了旁人的肯定和认同,其大脑里负责社交奖励的区域就会释放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他们就会感到非常快乐。此外,旁人的评价是青春期孩子认知自我的重要方式,因此他们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从理论上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与他人的比较对自身造成的影响理应越来越少,但也有部分成年人仍處在“永恒青少年”的状态,依旧需借助比较、旁人的评价来获得自我定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避免掉入攀比的陷阱,可以考虑建立“自评”路径。就是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即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需要什么、想实现什么。

猜你喜欢

群友话费李先生
高价值私域社群的定位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挑战舌头
谁是最佳选手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已无头发可寄
文心悠悠步匆匆
充话费
朋友圈不是“捧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