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2021-01-18林奕辰刘晓丹
林奕辰,刘晓丹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在妇女绝经后,因为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主要会出现驼背、身高缩短、腰酸背痛、脆性骨折等临床表现。据相关数据表明,该病症发生后患者一旦发生骨折表现其危险系数不可估量,会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伴随老龄化的发展,PMOP成为了影响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着中青年群体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本文研究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入治疗的100例PM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PMOP采取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疗效。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入治疗的82例PMOP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把所有患者进行划分,一般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两组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年龄段均处于51~62岁之间,平均年龄(55.2±3.4)岁,绝经时间5~8年,平均绝经时间(6.2±1.3)年,平均体重指数为(24.3±3.7)kg/m2。就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等方面没有显著的不同(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应该口服钙片600 mg及骨化三醇0.25 ug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一般组采取替勃龙(秦皇岛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00)治疗口服治疗,2.5 mg/次,1次/d,第二年剂量改变至1.25 mg/次,一共治疗2年。观察组采取替勃龙(使用方法同一般组)联合唑来膦酸和进口的密固达(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42)治疗,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5 mg/次,保持滴注时间在20 min以内,1年治疗1次,共计治疗2年[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绝经后相关症状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成三个指标:效果显著、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检验使用x2;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2]。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等情况显著优于一般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绝经后并发症状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一般组,两组数据对比发现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一般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3 讨 论
PMOP的发生是由于雌激素急剧下降导致,使得破骨细胞代谢、骨细胞代谢受到不良影响,相对于成骨细胞的新骨生成能力,破骨细胞对旧骨的吸收能力更胜一筹。由此使得骨形成、骨吸收都处于相对偏快的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容易导致患者骨折,严重核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PMOP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两种药都是骨吸收类抑制剂。替勃龙是人工合成的十九炭甾体化合物,能够同机体中的雄性激素手提、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结合,能够激发三种激素的活性,其中雌性激素能够增强骨细胞活性,观察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对于评定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机体骨密度的改变与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会直接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上文的实验结果可看出,观察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等情况显著优于一般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绝经后并发症状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得出相关结论,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PMOP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临床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缩短以及驼背,更有甚者出现脆性骨折。调查显示,女性一生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更加高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综合。骨折引发患者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递增。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PMOP将成为危害中老年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研究采用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PMOP,通过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PMOP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联合治疗提供依据。替勃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组织选择性的雌激素活性调节剂,化学名称属于7-甲基异炔诺酮,能够有效控制垂体FSH的释放,具有弱雌激素孕激素作用,所以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小。替勃龙在体内主要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的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生物学效应。而唑来膦酸是目前最高效的第3代双膦酸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降低骨转化率,从而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控制出现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并提高患者骨密度。临床常用的双膦酸盐制剂包括口服阿仑 膦酸钠及静脉滴注唑来膦酸等。其中唑来膦酸以较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每年一次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到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