醌氢醌绿色环保合成及电化学研究
2021-01-18郭虎菲马池松率为举王欣陈平
郭虎菲,马池松,率为举,王欣,陈平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2.山东华胜能源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0)
醌氢醌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电极和生物传感器的制备[1-3]。醌氢醌的制备方法早有报道,如:以金属羧酸盐或金属盐为氧化剂,氧化对苯二酚合成醌氢醌[4-7];也可以由对苯醌还原制得[7-8];更简单的方法是用等摩尔的对苯酚和对苯醌在醇溶液中混合来制备[7]。也有报道无溶剂固态条件下,对苯二酚与2-甲氧基苯醌及1,4-萘醌为原料合成相应的醌氢醌型衍生物[9-10]。但以上合成方法皆存在污染严重、成本高、纯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生产。
除上述化学反应研究酚的氧化外,关于酚的电氧化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对苯酚废水的电氧化降解[11-12]、对苯酚高效电化学合成对苯醌[13]等。虽然已有以对苯二酚为原料电化学沉积微量醌氢醌的报道[14],但是电沉积过程产量小、时间长且使用昂贵的银电极和二氧化锡玻璃电极,难以有效、低成本、大规模制备醌氢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工作选用价格低廉的铅电极作为氧化还原电极制备醌氢醌,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1 实 验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对苯二酚,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95%H2SO4,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AVANCE Ⅲ HD 400核磁共振波谱仪(DMSO-d6),美国布鲁克公司;GC7890Ⅱ气相色谱,上海天美仪器有限公司;MS-155D直流电源,东莞市迈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制电解槽;LK2000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
1.2 醌氢醌的制备
在自制无隔膜电解槽中进行。反应前用超声清洗阳极和阴极铅板,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在电解槽中加入50 mL 5%H2SO4为电解液,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电流密度下,以铅电极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S阳极=S阴极=5 cm2),加入一定量的对苯二酚,用处理好的电极进行电解。恒流电解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将沉淀置于冰水混合液中搅拌0.5 h,抽滤,冷水洗3次,55 ℃真空干燥3 h,称重,计算收率。取少量产品用乙醇重结晶,干燥后用于气相色谱与核磁的检测。电解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自制电解反应装置
1.3 醌氢醌电化学分析
1.3.1 玻碳电极的处理
铂丝为对电极,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直径3 mm,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首先,将玻碳电极用金相砂纸抛光,再在麂皮上用Al2O3继续抛光,再用蒸馏水清洗,最后分别用体积比为1∶1的C2H5OH水溶液、HNO3水溶液和蒸馏水进行超声清洗。在室温下、0.5 mol/L的H2SO4溶液中选择电位范围-1.0~1.0 V,进行循环伏安的反复扫描,直至出现稳定的循环伏安(CV)曲线。
1.3.2 醌氢醌循环伏安的测定
在10 ℃、扫描速率50 mV/s、扫描电势范围-1.5~1.0 V、二茂铁(内标物)1.9×10-4mol/L、四丁基六氟磷酸铵(缓冲溶液)0.01 mol/L、三电极系统(铂电极、铂碳电极、甘汞电极)条件下测试1.9×10-4mol/L醌氢醌的循环伏安曲线,乙腈作为溶剂。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量法(计时库伦法)和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及常规脉冲伏安法进行测定,求得动力学参数。
1)电子转移数n的测定。利用常规脉冲伏安(NPV)法可以测定电极反应的n值。进而可推断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情况。常规的NPV法波方程为:
(1)
式中:F为法拉第常数,Il为极限电流,E1/2为半峰电位。通过I-E曲线可求Il,同时可取部分I值。根据式(1),作E对ln[(Il-I)/I]关系曲线应为直线,由斜率可求n值。
2)电极表面扩散系数的测定。如果醌氢醌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受扩散控制,可以用计时电量法(QA)来测定醌氢醌在玻碳电极上的扩散系数(DR)。由Contross方程[15-16]:
(2)
式中:CR为底物浓度,DR为扩散系数,A为电极表面积,由电量(Q)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可以求得电极表面扩散系数DR,反映了电极表面的扩散能力。
2 结果与讨论
2.1 醌氢醌产品分析与检测
醌氢醌外观为金属光泽绿色晶体,其1H NMR表征见图2。
由图2可见,δ=6.554(S,4H),6.877(S,4H),8.610(S,2H)。与标准谱图一致,可证明产物为醌氢醌。
图2 醌氢醌的1H NMR谱
2.2 电化学反应条件对电解反应的影响
2.2.1 反应温度
以50 mL 5%H2SO4为电解液,加入3 g对苯二酚,电流密度1 000 A/m2,通入电量1 Ah,考察不同反应温度下的产物收率,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产品收率、电流效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由图3可知,醌氢醌收率和电流效率皆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25 ℃时,收率最高,电解电流效率也最高。当温度低于20 ℃时,电解过程中由于产生大量H2和O2与产物混在一起漂浮起来,大量气泡难以消除,造成电解困难,收率和电流效率下降。当温度升高时,醌氢醌的溶解度增大,导致溶液中苯醌的浓度增大,使苯醌可能继续被氧化为小分子酸和CO2[17]。
2.2.2 H2SO4质量分数
在25 ℃、50 mL电解液、2 g对苯酚、电流密度1 000 A/m2,通入理论电量0.486 Ah。由于理论电量下产品收率等于电流效率[18],因此,实验仅讨论产品收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图4为H2SO4质量分数对电解反应的影响。
由图4可见,醌氢醌收率随着H2SO4质量分数从5%增加到25%而逐渐降低。可能是酸的浓度增大,对阳极的腐蚀性增强,导致其稳定性降低,醌氢醌收率降低;但是,当酸浓度低于5%时,电解槽压会相应升高,能耗增加,因此选择5%H2SO4为适宜。
图4 H2SO4质量分数与产物收率的关系
2.2.3 电流密度
其余条件同上,改变电流密度,醌氢醌平均收率的变化情况见图5。
图5 产品收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由图5可见,醌氢醌平均收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电流密度为1 000 A/m2时收率最大,为81.92%;电流密度小于1 000 A/m2时,虽然醌氢醌的收率降低得不多,但是电流密度小,电解时间延长,增加了生产成本;电流密度大于1 000 A/m2时电极稳定性显著下降,腐蚀较快,导致产品收率降低。故1 000 A/m2电流密度比较合适。
2.2.4 电解液中对苯二酚的含量
在上述较佳条件下,考察50 mL 5% H2SO4溶液中对苯二酚的含量对醌氢醌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电解液中对苯二酚含量增加时,醌氢醌的收率随之增加,当对苯二酚增加到3 g时,醌氢醌的收率最高,为88.49%;对苯二酚含量逐渐增加时,随着电解生成的对苯醌被多余的对苯二酚反应生成醌氢醌沉淀出来,避免了对苯醌的过度氧化,收率逐渐增大;当含量大于3 g时,由于浓度过大造成搅拌困难,同时出现反应温度低于20 ℃反应时的问题。故在50 mL 5% H2SO4中对苯二酚的量以3 g为宜。
图6 电解液中对苯二酚的含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2.2.5 硫酸循环利用
在上述较佳条件下,H2SO4电解液循环使用对电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 7。
图7 硫酸循环使用对醌氢醌收率的影响
由图7可知,硫酸作为电解液循环使用对电解反应影响不大。硫酸循环使用5次后对醌氢醌的收率影响不大。
2.3 醌氢醌的电化学分析
2.3.1 循环伏安法测定氧化还原电位
图8为各物质的循环伏安曲线。图9醌氢醌在不同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由图8、图9可见,其中的内标物二茂铁(A)有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峰值分别为0.331 7 V和0.462 0 V;对苯二酚(B)也有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分别为-1.061 9 V和-0.390 3 V;醌氢醌(C)的循环伏安曲线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其峰值分别为-0.520 0 V和-0.345 7 V、-1.290 4 V和-0.999 6 V。分别为一对可逆、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
图8 不同内标物的循环伏安曲线
图9 醌氢醌在不同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2.3.2 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图10为醌氢醌的常规脉冲伏安曲线,图11为E-ln[(Il-I)/I]曲线。由图11中的斜率可求得n=4.23(≈4),由截距得到E1/2。
由文献[19]可知,醌氢醌在玻碳电极上为两电子两质子转移过程;醌氢醌得到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被还原,然后醌氢醌失去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被氧化。由图10得到n≈4,定量证明了醌氢醌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确实是双电子双质子转移过程。由此可以推断,醌氢醌的氧化还原具体机理如下。首先,醌氢醌在溶液中依下式进行部分解离:
图10 醌氢醌的常规脉冲伏安曲线
图11 E-ln[(Il-I)/I]的关系
解离出的对苯醌在中性质子惰性溶剂发生电化学还原生成对苯二酚,对苯二酚发生电化学氧化生成对苯醌:
因此对苯二酚电氧化制备醌氢醌的机理为[20-22]:
图12为电量(Q)与时间(t)的关系。由图12可见,Q和t1/2呈线性关系,说明电极过程为扩散过程,从斜率求得电极表面扩散系数为1.38×10-3cm2/s。
图12 计时电量法Q-t1/2的关系
3 结 论
采用自制铅电极在自制无隔膜电解槽中,以对苯二酚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了醌氢醌。通入理论电量、温度25 ℃、50 mL 5%H2SO4为电解液、电流密度1 000 A/m2、对苯二酚浓度60 g/L H2SO4,醌氢醌收率达到88.49%,H2SO4电解液可以循环使用,连续使用5次,醌氢醌平均收率达88.68%;循环伏安电化学测定结果表明,醌氢醌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其在玻碳电极上为两电子两质子转移过程,电子转移数n约为4,其电极过程为扩散过程,电极表面扩散系数为1.38×10-3cm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