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级水文中心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1-01-18宗先国吴冰雪许文阁
宗先国,吴冰雪,许文阁
(滨州市水文局,山东 滨州 25660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水文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县级水文事业,探索新的测站管理模式,是当前和将来一个时段水文工作发展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山东省水文局党委提出了成立县级水文中心,发展基层水文服务体系的目标。2018 年开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责、有作为、有制度、有保障的“六个有”标准,全省组建了75 个县级水文中心。经过2 年多的努力,建成了办公场所美观实用,工作、生活环境优雅别致,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的县级水文中心,初步建立了有关规章制度,运行管理成效初显,进一步促进了山东水文事业的发展。
1 县级水文中心建设成效
1.1 提高了水文测报质量和水平
县级水文中心建立后,由中心统一管理辖区内各类水文监测站点,实现了水文站网的分级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对水文测报工作的质量控制。中心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培训,统一编制测洪方案并进行演练,集中进行汛前准备,统筹开展水文监测,初步做到了资料整编“日清月结,按月整编”,实现了人员、技术的优势互补,有效提高了水文测报质量和水平。
1.2 拓展了水文服务领域
县级水文中心的成立,拓展了水文服务领域,使水文服务更加融入地方、根植基层,为水文在防洪抗旱减灾、水利工程运行调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公众服务、社会发展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1.3 搭建了基层水文服务的平台
县级水文中心的成立,搭建了基层水文服务平台,做到了从有名到有实,实现了“条条水文”向“条块水文”的转变。地方政府对建立地方水文机构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前景呈现良好态势。
2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县域水文中心体制未理顺
山东水文事业实行省垂直管理的体制,但只垂直到设区市,而没有到县。省编办批复的县级水文中心为市水文局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法人单位,加快县域水文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稳。因水文是省管单位,地方政府难以做到管理到位,地方投入没有责任制约,难以将水文事业的发展作为本级政府的职责,体制因素制约了县级水文中心的深入发展。
2.2 县域水文发展目标不科学
长期以来,基层水文站的工作任务就是进行水文测报,收集水文资料,按报汛任务拍发水情电报。县级水文中心成立后,标志着县级水文中心的工作重点应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水文服务,目前,工作人员还不适应这一任务要求,社会需求与自身工作目标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充分认识、重点克服。
2.3 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工作职责要求水文职工不仅要有熟练的水文测报技能,还要有分析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当前的职工队伍仅能满足正常测报工作的基本要求,还不具备全面的素质,缺乏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服务的能力,特别缺乏与系统外部门交往的能力,这是阻碍县域水文事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2.4 发展需求与资金投入的矛盾
当前县级水文中心的人员配备、工作条件、测报能力、设备、设施,只能满足水文测报工作的要求。要将县级水文中心发展成为全面服务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部门,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存在的短板较多,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目前,县级水文中心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仅有省级投入,地方投入较少或没有,县级政府水文发展基本无规划、无投入,是制约县域水文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培训,提高县级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提高中心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中心负责人多数是原来的测站长,虽然水文基本业务能力较强,但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应通过全方位学习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政治意识、学习意识、发展意识的教育,坚持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二是加强对干部职工“三个转变”教育。“三个转变”工作思路是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基层水文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其学习提高、转变思路。
3.2 解放思想,转变县级中心发展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跨出水利的范畴,全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县域水文发展的出发点:一是要改变安于现状、小富即满的思想,坚持开拓进取,改变单纯完成测报任务的思想,树立大水文的观念,敢于发展,勇于发展。二是要改变“等、靠、要”的思想,独立自主、千方百计自谋发展,在现有政策下开辟提高职工(政府购买服务人员)收入的新渠道。三是要摆正位置,主动走出去向领导汇报水文工作,提供多样的水文产品,增强各级政府支持水文发展的责任意识,开拓水文投入新途径。四是落实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支持水文事业发展,增加水文投人的法规、政策和相关文件,是加快水文事业发展的保障。五是探索水文测报工作新方式,创新县域水文管理新办法,拓宽水文工作新领域。
3.3 创新管理,促进县级中心的全面发展
县域水文双重管理的特征十分明显,传统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创新管理才是发展的根本。一是创新水文测报工作的管理方法。要探索出一套既符合县级中心、驻测站、巡测站管理,同时又能加强委托站管理的水文测报工作管理办法。二是创新行政事务管理办法。要创新建立一套既能适应省、市水文局工作要求,又能满足地方政府对水文工作的要求,还能充分体现独立自主的事务管理办法。三是创新人事管理办法。发展县域水文,人才是根本,县级中心人员少、工作区域广、任务重、管理难度大,要建立一套充分体现技术水平高低、岗位职责轻重、贡献成效大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失职受罚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3.4 夯实基础,开展水文水利业务融合发展
水文测报工作是水文工作的主业,高质量的抓好测报工作,始终是县级水文中心的基础工作,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不断地推动县域水文事业的发展。一是做好水文测报,为防汛抗旱减灾服务;二是做好水资源监测,为水资源管理服务;三是做好水质监测为水资源保护、河长制服务;四是收集整编好水文资料为水利工程强监管服务;五是做好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服务;六是做好水文资料分析为水利科学发展服务。真正成为水利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的基石、水环境保护的前哨,推动水文事业与地方融合发展。
3.5 持之以恒,抓好人员队伍建设
水文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不足是当前制约县级水文中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牢抓好人员队伍建设。一是落实“三转”,实现职能转变。划分机关科室和县级水文中心的职责,中心负责测站管理、设施维护、水文测报、资料初编等基础性工作;机关科室侧重于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承担资料整编、汇总分析、水文研究等工作。调整市局科室人员配备,精简科室人员,实现在编人员向中心的转移,使之成为县级水文中心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保持购买服务人员队伍稳定,提高购买服务人员素质。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已成为县级水文中心的重要力量,保持服务人员稳定至关重要,继续加大对承接主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购买服务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考核,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工资与岗位、出勤、考核挂钩,充分调动购买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服务人员的凝聚力、归属感和稳定性,建立一支稳定、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水文服务队伍。三是多措并举,抓好人员队伍建设。中心仅靠购买服务人员还不能满足需要,通过市级购买服务、劳务派遣等方式扩大中心人员队伍,满足全面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6 多措并举,拓展资金来源
资金不足是制约县域水文事业发展一个重要因素,要多措并举,拓展资金来源:一是理顺体制,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理顺县域水文机构,成为政府批准、机构编制部门认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确保县域水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力开展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技术咨询服务增加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加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的收入,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要用务实的工作态度打响县级水文服务品牌。县级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平还待提高,服务品牌还未打响,行业知名度仍然不高。应该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扩大社会影响,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水文,形成发展水文的社会共识,用优质的服务成绩来提高各级领导对水文事业发展投入的思想认识,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投入机制。
加快县级水文中心发展,需要广大水文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探索,持之以恒抓好人员队伍建设,夯实水文测报基础,促进与水利业务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