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精神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设计研究

2021-01-18徐慧文

山西建筑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绿地

郭 蕾 徐慧文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研究背景

“健康”在今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规定:“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经统计,全球有超过2.64亿名抑郁症患者,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6%~85%的抑郁症患者仍未获得治疗[1],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人们的精神健康问题也因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在促进人类疗愈和恢复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截至目前,我国对于城市绿地的相关研究依然主要集中在城市绿地空间格局构建、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城市绿地定量评价方法、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结构与土壤基质方面[2],对于如何提升城市绿地的疗愈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空白。面对疾病,秉持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深入分析城市绿地与疗愈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将其与城市绿地建设深入融合将有助于城市人群的精神健康发展。

2 城市公园绿地与疗愈景观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城市绿地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以及附属绿地[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从2015年的61.41万hm2上升至2019年的75.64万hm2,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发展迅速[4]。与此同时,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更具开放性和便宜性且使用人群更为广泛。综上,本文选择以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探究适宜都市人群的城市绿地设计策略,提升都市人群的精神健康更具普遍性。

2.2 城市公园绿地特征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人群工作与生活的缓冲地带,已成为城市居民空闲时休闲放松的主要活动区域。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跳脱了以往只强调观赏性的定位,在如今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下,更是承担了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城市公园绿地的演变过程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

传统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主要以地形、功能类型(比如滨海、湖泊、山体、老城区、文化公园等)、气候条件、景观格局、环境质量、易达性和文化科学为主要考虑因素,并在设计中融入设计者以及民众愿景,突出公园景感要素[5],以此来引导民众活动促进社会发展。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受众者广泛,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特点,主要强调景感要素和感知类型的相互作用,以实现陶冶情操、促进交流的作用。为了满足使用人群的多种需求,在设计规划时通常将公园景感要素与人体感知类型相互融合,最终达到促进人与自然交流的目的。景感要素与感知类型所产生的景感效果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安全以及社交等多样需求,在此基础上影响使用人群在公园活动时的意识倾向和方式,促使公园绿地在人群数量、活动类型及人群结构等方面产生差异[5]。总体来说,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更加注重公园绿地的景感要素,可采用的植物与设施类型范围更广,综合度较高也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2.3 疗愈景观及其类别

对于现如今的城市居民来说,社会的快速变革、工作压力大、性别歧视、社会排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不良以及违反人权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健康。针对此类问题,20世纪末期,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开始探索疗愈景观的治愈作用,并逐渐将其运用至医学领域中,在针对重症患者、精神障碍者的治疗中效果突出。由此,疗愈景观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疗愈景观与利用医疗器械来进行治疗的传统医学并不相同,而是通过景观植物的选择、景感的营造、不同的施工材料和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对参观者产生精神舒缓、培养正面情绪的作用,最终达到疗愈的目的。

景观植物不仅对人们的生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对心理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6]。在生理治愈方面,景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具有疗愈功能的空气负离子,并且经研究发现,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自愈力、抑菌灭菌、镇定放松、降压等作用,疗愈景观的一部分康复作用由此而来[7]。在心理治疗方面,从视觉上来说,大面积景观植物所形成的色彩环境将有助于人体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稳定,不同颜色的植物景观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嗅觉上,植物自身所散发的香气和分泌物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有效缓解使用者的不良情绪、压力,使人精神放松,但香气浓度对于缓解人体焦虑方面具有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可能会适得其反[8]。在听觉上,被疗愈景观中的植物所吸引的鸟类、昆虫等可形成一定体量的自然群落,群落中所产生的虫鸣鸟叫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自我定位,对环境产生特定的认知,辅助治疗。

疗愈景观更加注重从医疗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按照保健植物在景观设置中所占比例,可以将疗愈景观划分为以植物为主导和以植物为辅助的康复景观两种。这两种类型的疗愈景观在植物配置形式上并没有较大的差别,只是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植物主导型康复景观以保健植物为主要景观植物,保健植物所占比重较大,植物主导型康复景观中保健植物一般可达到50%以上。在功能上以治愈康复为主,主要使用环境多为专类医疗机构以及为特殊人群设置的植物园、疗养院等。以植物为辅助的康复景观其功能主要以健康保健、科普研究为主,植物种类较少,保健植物所占比例较低。植物类型大都以镇静安神、消炎杀菌的芳香植物为主,多存在于疗养院、综合类型医院和养老院等[9]。

相较于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来说,疗愈景观对于使用人群更加具有针对性,强调其疗愈功能,弱化公园绿地景观的观赏性与娱乐性,但弱化并不等于忽视,而是在衡量景观对人体产生何种影响时有所侧重。在植物的选择方面更加强调植物本身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有助于人体疏解压力,具有一定治愈能力的景观植物。在活动空间的设计中,对空间尺度的把控更为严格,也更加注重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3 促精神健康的城市公园绿地设计要点

目前,我国疗愈景观的存在形式还是主要以医养结合为主,且多数存在于医院或者是疗养院中,其设施设备的建设也相对落后。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城市绿地建设依然是以改善环境,提升观赏性、娱乐性,突出文化性为目的,疗愈景观本身的治愈作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国内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还是以医药为主,对于潜在的精神疾病患者并没有采取具体的预防措施。因此,将具有开放性与自由度较高的城市公园绿地与疗愈景观相结合,对于城市潜在的精神患者和压力人群来说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可实施性。

促精神健康的城市公园绿地在融合城市公园绿地的易达性、覆盖面广、开放性特点的基础上,突出景观的疗愈功能,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交流融合,以达到缓解生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上,在建设促精神健康的城市公园绿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可达性。

在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中,易达性至关重要。易达性主要分为外部易达和内部易达,外部易达主要指城市公园绿地周边居民到达城市公园绿地的距离以及城市交通的便宜程度,快速便捷的交通可促进居民进入绿地进行活动,增加公园绿地的使用频率;内部易达则是指公园绿地的内部交通网络,能够增加使用者的活动体验和城市绿地对于使用者的吸引力。

2)空间尺度。

经研究发现,不同人群对于景观空间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使用者需求的差异化与其健康状况有关。精神力量越弱的人越需要通过独处的内向活动来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独自散步、果实采摘等;随着精神力量的增加,会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当精神力量足够强大时才能够与他人共同进行外向活动,甚至成为活动的主导。因此,在促进精神健康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应更加注重互动空间的相应尺度和互动交流的方式。

3)疗愈功能。

疗愈景观的设置是促精神健康的城市公园绿地的核心,城市公园绿地疗愈景观的实现首先需要对使用人群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以此选择适宜的疗愈景观类型,在此基础上再对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配比以及相应的活动设施进行调整。

4 结语

城市公园绿地与疗愈景观都具有以植物设置为主的特点,只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中各有侧重,疗愈景观更倾向于设置对人体产生治疗效果的植物颜色以及种类,如鼠尾草、栀子、月季等。在空间设计方面,疗愈景观对于空间尺度的把控更加细腻,相较于城市公园绿地来说比较侧重于人体对于空间尺度的敏感性,对于使用人群更具针对性。

促精神健康的城市公园绿地是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性、使用人群的广泛性以及可达性的基础上融入疗愈功能,使使用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达到缓解压力、治愈心灵的作用,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家庭、社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绿地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国外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