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伦理观的福建土堡建筑特色研究

2021-01-18林秀弘林淑萍

山西建筑 2021年16期
关键词:山岗民居生态

林秀弘 林淑萍 曾 琼 李 超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 广州 511325)

0 引言

中国先民对自然怀着万物皆有灵的观念,出于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天地的崇拜,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形成顺应天意、物我一体的自然伦理观。福建自古地理形态复杂,交通闭塞,加之匪患猖獗,先民为抵御外敌便修筑了防御性夯土民居福建土堡。传统民居选址,追求“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的意境。与其他传统民居择地选址不同的是,土堡营造更加重视居住与防御的双重要求,因此土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据险扼要,是其天人合一传统生态伦理观的体现;并且考量与聚落环境的关系,是攻守兼备需求的体现。与其他传统民居择地选址相同的是,土堡也注重风水意向。此外,在建筑营造与材料选择方面,土堡更是体现其生态起居的内涵。

1 福建土堡择地选址之伦理

1.1 据险扼要,土堡与自然环境之关系

闽中地区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山林茂密地势复杂。土堡选址最大限度结合“山”“水”“田”的地理特征,形成天然防御的优势。土堡与山结合,形成了“山岗型土堡”或“坡地型土堡”;与田结合,形成“平地型土堡”;与水结合,形成“环水型土堡”;以及多种元素结合的“复合型土堡”。与不同环境要素结合的土堡类型,其攻守侧重性与能力都略有不同,但目的都为据险扼要宜守宜农,这也是土堡自然和谐的传统生态伦理观体现。

1)山岗型土堡。山岗型土堡整体面积较小,都在千平以下,建于独立山岗之上,利用山岗陡峭地势,让土堡处于易守难攻居高临下的格局,敌匪只能选择堡门为唯一进攻路线。堡门开在侧面,通过田间小道绕至堡门。土堡有斗式条窗与射击孔正对入口。而堡内民居多为行列式内居,只设置简易的居住与祭祀空间。又因土堡据险而建,水源为离土堡一定距离的溪水小沟,战时取水不便。因此该类土堡防御功能突出,居住功能较弱,其代表有大田琵琶堡、梅列茂安堡。

2)坡地型土堡。坡地型土堡是将土堡建于山坡、山梁、山脊处,此类土堡数量最多,也是土堡最典型代表。利用台地思想修建台基,依山就势,根据山地坡度划分台地阶层。有的前后落差可达10 m以上,内部形成四五层台地,例如茂荆堡;有的前后落差较小,建于缓坡形成单向台地,例如光裕堡。土堡形制以前方后圆型为主,探其缘由,前方后圆既很好顺应后方高耸地势,屋檐最高处顺应中轴线向两侧跌落也利于建筑排水,后圆形制也利于观测敌情。该类土堡三面环绕山体,正面面对水田、溪流或者缓坡引道路进入土堡,据险而建背山御敌,因此只有正面单向攻击路线。与山岗型土堡类似,坡地型土堡据险扼要,但其内部以合院式为主,生活设备更加健全,多靠土堡后方或侧向山涧取水或自凿水井,保证战时水源供应。因此,坡地型土堡兼备防御功能与居住功能。

3)平地型土堡。平地型土堡是将土堡建于田地或者旱地中,人为抬高基地形成前低后高趋势,但是落差较小,其代表有凤阳堡、光裕堡。该类型土堡占地面积较大,都在数千平米以上。土堡内多为行列式民居,民居前有大面积禾坪,有的还设有水井。该类土堡只通过田间蜿蜒小路引导入内,视野开阔并且使敌军缺少掩体,因此不设望楼、只靠跑马廊御敌,可见其因地制宜天然防御的功效。

4)环水型土堡。环水型土堡是将土堡建于山川溪流处,通过水域形成防御屏障。土堡环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对自然水体的利用,例如潭城堡,三面由铭溪环绕,堡门靠近河流朝向,堡墙高达12 m,更加易守难攻;第二类是在现有环境基础上人工挖设沟渠河道,例如尤溪汶潭土堡。土堡水体营造一方面是与起居防御需求有关,更多的是风水意向中对“藏风聚气”的讲究,因此即使土堡外没有大型天然河流形成天然屏障,堡内居民大多会人工挖取水道。

5)复合型土堡。严格来说上述四类型土堡很少以单一的形式存在,多是以一种类型为主形成主要防御屏障,其他类型辅助。例如福建土堡最多形制的是以后侧方三面环山的坡地型土堡为主,通过山体形成天然防御;正面是平地,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因地制宜满足居民起居防御需求[1]。

1.2 择宜安居,土堡与聚落环境之关系

福建土堡防御模式分为暂时性防御与长久性防御。暂时性指居民只在外敌入侵时进入土堡庇护,长久性是指居民日常起居于土堡内,形成“堡宅合一”的形制。土堡选址依据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也会对其村落关系形成不同模式。例如山岗型土堡,多距离村庄聚落0.5 km~1 km左右,土堡面积较小平时不住人,发生战乱居民进入土堡形成临时性防御,这也是山岗型土堡防御性强的原因。坡地型土堡,离村庄聚落较近,既有临时性防御也有长久性防御。平地型土堡、环水型土堡,多离村庄聚落0.5 km内,形成长久性防御“堡宅合一”形制。

福建土堡与村落距离的关系,大致分类两种情况,一种是土堡距离村落不远的坡地或者山岗,这种土堡多以“堡宅合一”形制存在,土堡周围有居民独立的水田,自给自足;另一种是土堡位于村落内部,成为村落的一部分。而这种情况又可以细分为三类,一是土堡选址位于村边村口或者村落要道,利于村民战时紧急入土堡,同时土堡占据地理优势成为要口阻碍敌方进村,例如会清堡;二是土堡位于村内田野水岸,是前文提及平地型与环水型土堡,视野开阔并且使敌军缺少掩体,例如潭城堡;三是土堡位于村落后方,村民通过对村落熟悉程度能顺利进堡躲避,在敌匪侵略与退防之间形成时间差,而土堡也成为村落最后的屏障,该类土堡以临时性防御为主,例如琵琶堡。

综上所述,若土堡距离村落距离较远,多以山岗型与坡地型为主,形成“堡宅合一”形制,兼顾防御性与居住性;在村落末端的土堡,以山岗型为主,形成临时性防御模式;位于村落内部的土堡,以平地型与环水型为主,形成“堡宅合一”形制。可见土堡的防御需求与村落距离、防御模式以及其建筑形制存在对应关系。

2 福建土堡风水意象之伦理

2.1 土堡外环境之风水意向

风水理论形成于前科学时期的中国古代,其前提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实用理性的整体思辨,虽有迷信色彩,却有科学的成分与合理的内核[3]。土堡选址大部分坐北朝南,向阳避风;而部分土堡坐西朝东,是根据实际地形“藏风聚气”的考究。无论哪种朝向都与正向产生一定偏角,这是传统建筑伦理的规定,只有皇室建筑才允许正向。土堡背靠之山多为多重山,靠近土堡为矮山,远山重叠地势高起,风水里称“龙脉”,是对土堡先民风调雨顺、人才兴旺的保佑;而从现代选址角度而言,背山层叠高起能御冬季西风寒流。左右护卫山前低后高环绕土堡,符合青龙白虎之说。土堡靠山与护山都有取势考究,呼应风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说法;也有根据其形状象形命名,例如安贞堡背山为“天马山”,安良堡背山为“虎形山”。土堡所对方向有两层以上的重山,近山称为案山,远山称为朝山;山势或中峰凸起象征出人头地,或有形似吉祥图案例如元宝,都是先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土堡前景为空旷田野,视野开阔,有蜿蜒而隐蔽的小路引导至土堡。风水里有“山主贵,水主财,方向主运”的说法,土堡前若没有自然溪流环绕,土堡先民也会凿取水道池塘,一是为藏风聚气;二是为阻隔敌匪。

2.2 土堡内营造之风水意向

有的土堡内楼阁命名也通过风水意境达到心理补偿,例如“登云楼”“擎天楼”,都是先民对土堡高耸伟岸建筑意向的寄托。土堡内构件尺寸多取鲁班尺数目,希望趋吉避煞,例如堡墙地基取鲁班尺“吉数”,落在招财进宝、富贵平安的刻度;斗式条窗与射击孔取“凶数”,旨在对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憎恨。有的土堡在十字与三叉路口立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用以压制恶煞;有的土堡在屋脊山花处会泥塑风狮怪兽,为镇压风口;还有的土堡放置有八卦或吉祥图案的镇宅牌,都是驱邪挡煞之用。

土堡营建过程也及其讲究,一方面是讲究忌讳,趋吉避害;另一方面是在关键营造活动时都会举行祭奠仪式。动土之日多在农事闲暇时候,需要避开不详之日,动土前还行杀鸡“发彩”仪式。舂墙时不得说忌讳言语,妇女不可跨越砌墙工具。砍伐上梁都需选择良时吉日,上梁前还有一系列敬祖仪式。搭灶时也需选择吉时,并且先祭拜灶神。乔迁之前,会举行驱妖除魔的“出煞”仪式。虽然土堡的风水意向有迷信说教成分,但是技艺结合与形势兼备的意向,也却有自然科学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先民对和平幸福生活强烈向往。

3 福建土堡生态起居之伦理

3.1 实用主义与生态建筑

建筑的生态伦理,不仅仅寄托于天人思想,也体现在返璞归真与择宜安居的生态意识。闽中先民多深居山林,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生存方式,形成了自给自足,知足常乐的山林文化;先民眷恋故土、安土重迁,选址建屋融入自然朴实、节俭自然的农耕文化;土堡起居都为其“用”,实用是土堡兴建的第一侧重点,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实用主义营造思想。从现在的角度看,土堡是以山林文化与农耕思想为背景,在通风采光、保温隔热、建筑材料等诸多方面都极具简朴自然的生态理念。

土堡外堡坚固厚实却不利内部通风,通过内部数量多面积小的天井与地形坡度组合改善内部舒适性。土堡背靠山可以抵挡冬季风向;正向与夏季主导风向产生夹角,自然风通过风压流向堡内,沿中轴方向错落有致的天井与通风形成“烟囱效应”,自然风顺应高差与每一进院落通风对流。此外芳联堡等土堡在堡墙上还设有通风窗、通风孔,改善外堡部分的通风性能。

土堡天井密集且面积小,围合天井的建筑往往不满足日照间距的要求,因此土堡通过地势错落改善后排楼房采光;二层以上土堡会将起居用房置于高层,有的土堡在山花处会开高窗,还有的土堡在前厅后堂设置白色镂空隔墙,使后堂也能间接采光。

土堡是独特的防御性民居,形成外土堡围绕内民居的形制,因此内部居住空间的保温隔热除了宅墙以外,主要靠外堡体作为围护屏障。外土堡下层为石墙,多厚至2 m以上;上层为夯土墙,厚度多在0.5 m~0.8 m不等;石材与夯土的导热系数都较低,保温能力强。因此土堡外堡首先是通过厚实外墙与热阻低的材料形成第一道“实体屏障”,而二层跑马道与内环楼形成了第二道“缓冲屏障”。内部民居依靠层层跌落的屋顶与小窗高窗阻碍热量散失,也在夏季起到良好遮阳作用,形成第三道“空间屏障”。

福建土堡在没有利用电能进行人工采光取暖的年代,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条件与建筑营造减少能量消耗来满足通风采光、保温隔热的居民需求,因此可以说福建土堡是被动式生态性的房屋。

3.2 耕耘为食与土木为居

根植于闽中地区的大地文化与生命意识,土堡多选择土与木作为建筑材料。福建土堡位于福建中部山区,自古形成“耕耘为食、土木为居”的朴素内向的山林文化,间接影响了闽中民居自然朴素的建筑形态;再者,土堡以血缘家族聚居,其建筑营造在乎的是寄情于物,并不寄托于物质的长久存留,虽然土木不耐久却成为核心材料,这也便是重要的思想内涵。

1)土。土堡堡墙为生土夯筑,用黄土、鹅卵石和盐混合而成,墙内会用竹筋巩固,墙外层用石灰纸浆保护。夯土墙防火防潮、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加上数十厘米的厚度,火铳很难攻陷。此外,土堡地面也会用生土或者三合土铺制。

2)木。土堡梁柱、楼板等主体结构与门窗等小木作以杉木为主要材料。杉木是福建省主要树种,优点是生长速度快,笔直高大易加工。杉木搭建多不涂油漆,木质纹理自然裸露,杉木内含杉脑可防虫蛀,因此清水杉木既无污染又持久耐用。有的土堡周围遍种杉木,例如安良堡、安贞堡,方便土堡兴建就地取材。其次毛竹也是土堡建材,它的抗拉性强,易于种植也易于加工,用在竹窗、家具等小木件上,也用于墙体龙骨。

3)其他材料。土堡的地面、台基以及外墙墙基都是由石材搭建,石材以毛石、块石为主,根据不同用途截成不同尺寸,墙基截面可达200 mm~500 mm,铺地台基多在300 mm以下。瓦为黏土烧制,呈现青灰色。在灰塑与装饰饰面中,还有用到石灰。

从当代的生态观而言,土、木、石等材料所耗费人力、时间都更加灵活,符合闽中地区小农经济模式;此外都取材于当地,为可以回收并且循环利用的材料,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的天然建材,这也是土堡生态建筑的又一体现。

4 结语

生态伦理视野下的福建土堡,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伦理观基础上。与其他传统民居不同的是,土堡的建筑营造更加重视居住与防御的双重功能,因此土堡选址首先考虑其防御需求。与其他传统民居相同的是,土堡也注重风水意向,一方面体现在择地选址的外部环境中,强调建筑朝向以及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另一方面体现在动土兴建的内部营造过程中。此外,土堡虽兴建于科技不发的封建社会,却是实用便捷的生态建筑典范。一方面通过建筑营造以及环境融合满足通风采光、保温隔热,提高建筑舒适性;另一方面就地取材,通过土木材料的利用,体现着福建土堡自然纯朴的生态伦理。

猜你喜欢

山岗民居生态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羊儿过山岗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远处山岗上的雪
白雪覆盖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