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
——评《长江三峡旅游文化》

2021-01-18郭二艳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水资源保护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江三峡全书维度

郭二艳(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立足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全域图景,“长江三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在一幅“长江图”上,不仅描绘出自然生态神诡怪异、雄绮险峻的景观,也展现出祖国山水清幽秀丽、神奇壮美的意境,更蕴含着中华民族恢宏璀璨成就。在文化认知层面,“长江”与“三峡”是一体的,一涓溪水、自沱沱河而出,汇集百川、奔腾 6 000多km,途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座地标,勾勒出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走廊。而在长江三峡众多文化形态及产业中,旅游文化是最显著的亮点,自古至今、不论中外,不仅大量文人雅士心向往之,并留下大量文化瑰宝,也是大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世纪90年代,古老的长江三峡焕发出新的生机,伴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启动,长江三峡旅游文化也迈入了一个新纪元。刘放、郑敬东主编的《长江三峡旅游文化》(重庆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正是成书于这一背景之下,该书不仅专注于长江三峡旅游史略的追溯,也系统地分析阐释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特点,同时面向未来发展,深入探索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路径,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出其审美价值。总览全书,具有三大值得读者关注的特色。

一、 架构清晰,系统论述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历史之美

《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全书包含8个章节(不含自序、后记),就文化类著作的编著而言,其工程量巨大、内容复杂丰富。结合该书编撰背景,已经超出了一般“文化类”“社科类”作品的价值范畴,属于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相配套的“旅游文化建设工程”。作者逻辑严谨,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翔实的实地调研,搭建起一个清晰的写作架构,整体来看,全书可划分为4个组成部分:①第一章“绪论”为全书结构的总领部分,从内容上也可以界定为“理论部分”,该部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向读者展示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特色等,为读者领略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②第二章“长江三峡旅游史略”为全书结构的倒叙部分,作者采用历史追溯的方式,从“人类起源”“商旅通途”“名人游踪”“旅游产业”4个方面论述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深厚沉淀,列举了大量考古学、经济学、文学等实例作为论据,为读者梳理出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发展脉络;③第三章“长江三峡自然旅游资源”、第四章“长江三峡人文景观资源”和第五章“三峡旅游资源评价及人文内涵”为全书的主体部分,从内容上说,主要探讨长江三峡旅游文化资源现状,作者主要通过“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客观评价、系统整合,为读者展示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并进一步结合景观风光、民风民俗、奇特地理、故事传说等媒介,针对性地呈现出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④第六、七、八章内容为全书“展望部分”,从内容上看,包括了未来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项目营销、旅游产业经营等,该部分内容突出了本书的前瞻意识,作者力求将长江三峡的旅游文化价值与水利枢纽工程价值进行融合。

“历史之美”是全书的核心主题。直观上,书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体现出历史痕迹,但在论述“历史之美”时,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切入,例如在“自然旅游资源”视角下,历史之美的形成得益于大自然漫长的孕育,在“人文旅游资源”视角下,历史之美的产生得益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在“旅游资源开发”视角下,历史之美的保留需要建设者加强保护、继承与弘扬。总览全书布局,具有一条“从过去、跨现在、展未来”的技术路线。

二、 视域开阔,多维解读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资源之美

长江三峡文化旅游资源是全书的重点研究对象。从一般性的文化认知逻辑出发,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文化审美价值的载体,“资源之美”决定了“文化之美”,长江三峡作为中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重要意象,其资源的丰富性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视野开阔、海纳百川,从多维角度为读者解读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资源之美,概括起来包括自然维度、人文维度、融合维度和发展维度。①自然维度。长江三峡体量巨大的生态空间中孕育出峡谷、江河、森林、怪泉、洞府等奇景,这些自然资源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源,其本身也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中国人“乐山乐水”性情、“天人合一”的理念、“豁达开阔”的胸襟等,无不与自然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峡自然旅游资源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的审美取向,就旅游文化体验这一需求而言,蕴含着极为可观的审美价值。②人文维度。该书利用较大篇幅介绍长江三峡地理聚落内的人文旅游资源,从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到辉煌的巴楚文明,从激荡的秦汉风云到跌宕的宋元烽火,从璀璨的近代先贤志士到硝烟弥漫的抗战遗址,可谓“处处有名人、放眼皆庙堂”。书中筛选了大量人文精粹做深入剖析,尤其在名城古镇、民间文学、民俗风情等方面探讨之深,进一步丰富了长江三峡人文旅游的审美价值内涵。③融合维度。考古学、历史学等资料表明,长江三峡广袤的空间中,早在204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人类活动(巫山猿人),在漫长的时光河流中,人类从简单部族系统发展到复杂的社会结构,文明的种子逐渐生长成参天大树,这个过程可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融合的过程,其中自然资源因人文资源的赋予而感性抽象,人文资源因自然资源的赋予而独具韵味,由此形成的“资源之美”,既有融合之美的特点,也蕴含了“主观-客观”美的哲学意境。在长江三峡游客的视角下,“主客”与“有无”相生相伴,脱离了长江三峡这片土地,即便同样的人文气息也少了那么一丝灵动。④发展维度。人们对文化的审美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尽管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借助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形成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但随着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出现,其自身仍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作者在发展维度重点探讨了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如何建设、如何运营、如何管理等,如强调在旅游场所增加娱乐设施、完善基础建设、弘扬美食文化等,这本质上是对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一种“赋能”,即引入外部的、先进的文化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当代旅游者的需求,实现旅游文化审美价值的创新。

三、 视野前瞻,科学展望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未来之美

该书开篇强调道:“长江三峡因举世瞩目的水利枢纽工程的启动而备受全球瞩目,随后三峡旅游迅速升温。”这句话开宗明义,表明了作者对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基本态度:一方面,长江三峡旅游文化不能停滞不前,应该积极借助水利枢纽工程这一便利条件,构建一条集合“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另一方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全球在关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一人类建筑创举的同时,也会被长江三峡自然及人文资源所吸引,这就为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传播、品牌的建设、市场的开辟等奠定了基础。

该书以前瞻性视野,科学展望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未来之美。①作者历经3年调查研究,对三峡各类旅游资源做出了科学评估,科学性体现在“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区分上,即作者通过对长江三峡多样化旅游资源的分类,区分出不同旅游文化媒介、地域、形式等差异,在一般性旅游文化层面着重凝聚“精神内涵”,在特殊性旅游文化层面着重凸显“审美价值”。②该书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开发做出了科学评估,科学性体现在“横向主线”和“纵向深入”两个层面,位于“横向主线”上的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涉及社会性、文化性、自然性资源,如河滩、森林、泉眼、洞府等;位于“纵向深入”上的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涉及民俗、文物、古镇等,科学评估为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提供了指南,同时也为有效保护资源提供了依据。③作者从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现状出发,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做出了科学规划,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配套设施”上。书中指出,长江三峡文化走廊本身也是重要的人口聚集地,虽然自发形成了旅游产业支撑基础,但在规模化、产业化后,书中提出的娱乐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宾馆酒店建设、饮食文化弘扬和周边产品开发等,有助于进一步挖掘长江三峡旅游文化潜能,满足不同国家、不同类型游客的审美价值要求。

猜你喜欢

长江三峡全书维度
图片资料
“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宜昌首航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对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影响初探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从整体入手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
《我的孤独,只剩爱你》
交运·长江三峡8号游轮开启首航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