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针灸推拿结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效果
2021-01-18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儿科天津301800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儿科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目的:观察儿童多发性抽动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50例多发性抽动症儿童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根据患儿就诊顺序进行分组治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中药治疗,观察组添加针灸推拿治疗,并将两组患儿最终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通过YGTSS评分显示,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针灸推拿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对患儿健康的影响。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一种高发疾病,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且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及神经精神障碍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1]。若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学习及健康。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传统的药物治疗并无法尽早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2]。为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篇文章中详细研究了针灸推拿结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应用价值,详情见下文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多发性抽动症儿童50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5例、女10例,患儿的年龄为5~13岁,平均(9.0±1.2)岁;观察组中14例男患儿,11例女患儿,年龄5~14岁,平均(9.5±1.3)岁,组间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中药治疗,中药组方:生地、枸杞子、白芍、麦冬、沟藤及女贞子各10g,蜈蚣1条,地龙、甘草各6g,辨证加减:久病搐搦及真阴耗损者加龟板;气短面黄气阴两虚者加黄芪、党参;心烦易怒者加生牡蛎和柏子仁;以上中药以水煎制,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共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添加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针灸治疗取四神聪穴、风池穴、太冲穴、神门穴、百会穴及足三里穴,对各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以平补平泻法进行施针,常规针刺各穴位,得气后停留20min,每日治疗一次;推拿疗法:患儿采取坐位姿势,头部向前倾斜15°左右,医者在患儿后方用双手食指滚动按压患儿双乳突至第7颈椎两侧肌肉,然后以点、揉、拿、滚以及拔伸等手法进行推拿,使患儿的肌肉得以放松,每日推1次,连续治疗两周后休息3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个月。同时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时调整患儿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3]。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性抽动及发声性抽动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YGTSS)量表进行评分对比,总分值为5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
1.4 疗效判定
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已不影响正常学习及生活,未发生其他病变为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较小或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组间患儿YGTSS评分结果对比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YGTSS评分结果显示,其临床症状均比较严重,指标数据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程度(n=25,±s)
表1.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程度(n=25,±s)
组别 运动性抽动程度(分) 发声性抽动程度(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2±2.4 14.9±1.2 36.4±2.2 15.2±1.3对照组 37.3±2.5 25.2±1.8 36.5±2.3 24.6±1.7 t 0.1442 23.8058 0.1570 21.9616 P 0.8859 0.0000 0.8758 0.0000
2.2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数据对比
最终判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最终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0%,相比之下,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低,其结果仅为76.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2。
表2.组间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多发性抽动症在临床儿科中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诱发因素尚未明确,相关研究认为遗传、神经递质、感染、免疫及社会心理与本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4]。而由于该病会导致患儿反复出现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情绪障碍等症状,若病情控制不佳,会使患儿的眼睛、口唇、脖颈以及肢体等部位出现肌肉畸形僵化,因此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日常生活及学习[5]。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以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但单一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及情志失调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心肝火旺,从而造成震颤以及抽搐等症状发生。因此治疗应以滋肾健脾、平肝熄风、清心泻火、镇静安神及调和脏腑为主要方向[6]。为此,此次研究中将针灸联合推拿应用于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治疗中,最终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针灸穴位治疗中通过针刺四神聪穴可达到清利头目及醒脑开窍的功效;风池穴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太冲穴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神门穴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百会穴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疏风散邪;足三里穴健脾化痰,诸穴合用可达到平肝熄风、镇静安神、滋肾健脾及清心泻火的作用[7];同时配合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肌肉异常收缩情况,而且通过对患儿的颈部进行推拿按摩,可有效达到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以及控制感觉抽动的作用;并且通过口服具有清肝养阴及平肝熄风作用的中药治疗,最终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使患儿的疾病得到良好治疗[8]。在本次观察结果中也显示,观察组患儿通过添加针灸推拿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提高,其结果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已存在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对提高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尽早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