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效果评估

2021-01-18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误诊率心动图左心室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诊断的价值作用。方法: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14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74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实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对比2组诊出率、诊断结果及检查结果。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主动脉弹力性减退、主动脉扩张、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确诊率和观察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及敏感性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室肥厚劳损、心肌缺血及心率心律变化与观察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的效果显著;具备采纳及应用的价值。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病程绵长等鲜明特点,其病情累及危害严重的器官为心脏,一旦血压指标持续上升则可能造成心脏心室出现肥厚增大的症状,演变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2]。同时,血压异常上升存在增加左心室负荷的可能性,以致于人体内新陈代谢分泌稳定性远远不足,并且所释放的因子直接刺激心肌细胞,大大增加其总体重量[3,4]。此次对本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纳入研究的14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在其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入选的14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入选时间在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均符合临床有关“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5],且均知情签署实验同意书;此外,将失语、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传染性疾病者逐一排除。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4例中,男性38例、女性36例;年龄分布为41~78岁,平均(52.69±1.06)岁。观察组74例,男性为39例、女性35例;年龄42~79岁,平均(52.68±1.07)岁。2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的意义。

1.2 诊断方法

(1)对照组患者实行心电图诊断,即:给予常规24h心电图监测,着重强调观察患者左心室肥厚及相关并发症的数据参数,将胸壁导联联合肢体导联视为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包括男性患者SV1+RV5大于4mV或女性患者SV1+RV5大于3.5mV则可判定为左心室肥厚。同时,将P波宽度或P-R段1.6设为下限或PvI深度不超过0.1mV负向波超过0.04s,PII出现双峰且其峰距不超过0.04s,一旦出现单个或多个显效则可判定为左心室肥厚。

(2)观察组患者实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完全暴露亟待检查部分,遵循专业超声科医师指导,分别仔细检查患者的心脏状态,设置探头频率不得大于3.3Hz不得小于1.7Hz,侧重于检查患者胸骨左侧边缘与胸骨中心位置间区域,将心脏左心室长轴切面处及心尖五脏心切面处视为诊断检查的重点观测位置,其主要观测指标包括主动脉内径大小、左心室内径大小、左心房内径大小及左心室壁厚度等。

1.3 判定标准

分别统计2组患者主动脉弹力性减退、主动脉扩张、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左室肥厚的检出例数,计算其检出率,并且计算其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及敏感性,漏诊率及误诊率越低说明诊断方式越正确、敏感性及特异性越高,说明诊断方式越全面。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4.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涉及的计量数据采取(±s)代表,然后采取t进行验证;计数数据则采取百分比(%)代表,然后采取χ2进行验证;P<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2.1 两组在异常诊出情况方面的比较

对照组的主动脉弹力性减退、主动脉扩张、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确诊率和观察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异常诊出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及敏感性与观察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

对照组左心室肥厚劳损率为18.92%、共计14例,心肌缺血有冠心病征象20例、无冠心病征象42例,分别为27.03%、56.76%,心率心律变化率为17.57%、共计13例;观察组左心室肥厚劳损率为20.27%、共计15例,心肌缺血有冠心病征象21例、无冠心病征象41例,分别为28.38%、55.41%,心率心律变化率为18.92%、共计14例。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左心室肥厚劳损、心肌缺血及心率心律变化与观察组相比差异轻微,2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χ2=1.283、1.245、1.236、1.273,P>0.05)。

3.讨论

高血压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危险性大的慢性疾病,患者血压指标长期处于高水平下,大大增加其心脏负荷,严重危害其左心室内平衡压力。同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表现包括室间隔增厚,对于患者左右心室收缩能力的影响相对深远。由于疾病演变发展,动脉血管压力长期过高,严重阻碍心脏血液泵出,以至于心肌出现肥厚僵硬的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的情况,危及其生命健康安全。

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及检查手段,主要通过心电监测设备直接反映患者行动周期的变化规律,再依次为参考依据推测出患者是否存在左心室增厚及左心房增大的情况。即便心电图检查的应用优势相对明显,但是其检查结果假阳性表现相对严峻,例如:针对存在胸闷症状的患者则可能出现ST-T改变,无法说明其发生原因与心脏病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对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与心电图相比,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晰显示出与解剖结构相接近的立体化图像,不仅能帮助医务人员全面观察其心脏功能,而且还能直接观察其是否出现左室后壁增厚及室间增厚等不良情况。

同时,超声心动图具有可重复检查、无创伤性及无放射性等鲜明特点,仅仅依靠超声波辨别人体软组织,有助于直接观察患者心房心室的形态结构,真正意义上做到测量室壁厚度及测定心脏二尖瓣口A峰及E峰的血流速率,判定其心室舒张功能的受损情况。本次研究中纳入2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实行心电图检查及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其结果显示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2.70%、1.35%、12.16%及16.22%与观察组14.86%、14.86%、4.05%及2.70%相比差异明显,说明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是目前我国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结合此次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具备明显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进一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具备采纳及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误诊率心动图左心室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