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1-01-18沈阳积水潭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1101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动力学

沈阳积水潭医院麻醉科 (辽宁 沈阳 110141)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沈阳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喉罩吸入麻醉,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85.71%),P<0.05;试验组切皮时心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切皮时、切皮后10min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效果理想,能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更利于手术操作和预后恢复,值得推荐。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处于衰退趋势,且多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身体状况不佳,而麻醉会对身体造成应激性刺激,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式[1]。本文探究了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在11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沈阳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63~82岁,平均(72.43±3.82)岁,ASA分级:Ⅰ级36例,Ⅱ级20例;试验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63~83岁,平均(72.55±3.77)岁,ASA分级:Ⅰ级35例,Ⅱ级21例。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给予喉罩吸入麻醉,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各项体征,麻醉诱导:给予患者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滴注,用量分别为0.03mg/kg、3~4μg/kg、1.0mg/kg、0.2mg/kg,麻醉诱导:给予患者七氟醚吸入,待其入睡后给予异丙酚静脉注射,用量为1.5mg/kg,随后插入喉罩,术中给予七氟醚麻醉维持;试验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患者健侧卧位,确定3、4腰椎旁4cm位置,将其设定为穿刺点,超声探头与脊柱平面垂直,探头频率为2~5MHz,保证其清晰显示3~5腰椎横突和腰大肌下方,紧靠探头进针,待其到达腰椎丛后回抽与针尾连接的注射器,观察是否有血液抽出,若无抽出注入利多卡因和丁哌卡因混合液,10g/L和2.5g/L,20mL。20min后进行喉罩吸入麻醉,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临床麻醉效果标准[2],显效: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体征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无躁动等应激性刺激反应;有效: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轻微波动,未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仅在缝皮时存在轻微躁动情况,需要辅助镇静药物处理;无效:不符合上述要求,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相加;(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监测比较,具体时刻:用药前、用药后30min、切皮时、切皮后10min。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t值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85.71%),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比较[n(%)]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试验组切皮时心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切皮时、切皮后10min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n=56)

表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n=56)

注:#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用药前 用药后30min 切皮时 切皮后10min心率(次/min) 试验组 75.65±2.43 73.65±3.22 73.31±3.55#& 75.33±3.42对照组 75.59±2.77 73.21±3.18 76.83±3.42# 75.44±3.69平均动脉压(mmHg) 试验组 92.31±2.51 83.23±3.34# 87.56±3.21#& 88.57±3.58#&对照组 92.28±2.39 83.15±3.55# 80.32±3.37# 81.61±3.63#

3.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促使髋关节正常结构重建,利于其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麻醉风险较高,在麻醉方式选择方面应尤为关注,目前喉罩吸入麻醉应用较为广泛,气道刺激较小,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稳定,但此方式单独开展麻醉效果欠佳,因此临床重视联合麻醉方式探究[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在骶管腔、腰大肌间隙注入麻醉药物,对其传出神经进行麻醉,促使其支配区域感觉消失,同时机体腰骶丛神经分支较多,对臀部、大腿感觉进行支配,在此处进行阻滞麻醉基本可以满足髋关节手术需求,同时此方式对下肢肌力和机体循环系统影响较小,麻醉效果理想且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效果理想,能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更利于手术操作和预后恢复,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动力学
髋关节活动范围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