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21-01-18代洪绪翟文姬项聿华
代洪绪,翟文姬,项聿华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心绞痛主要是由多种原因使冠状动脉出现狭窄,血液流动受阻,心脏出现缺氧缺血病理状态而导致的[1]。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受冷、情志、劳累等诱发因素有关,在诱发因素刺激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缺血缺氧,临床以胸痛、胸闷等症状为主,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见类型之一[2]。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38±6.96)岁;平均病程(4.82±1.87)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16±7.32)岁;平均病程(4.33±1.3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3]。病史与症状:由于一定的活动量或紧张、受寒、情绪激动等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时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胸痛程度、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心电图:静息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0.05 m V,或T波倒置>0.2 m V;24 h动态心电图: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l m V,持续时间1 min;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或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证实为冠心病。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相关内容[4]。主症:胸痛以胸闷胀痛、多因情志不遂诱发为特点;次症:善太息,脘腹两胁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紫或暗红,脉弦。主症必备,具备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45~70岁;近3个月内没有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胸痛胸闷是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病、神志病或非心源性疾病引起者;伴有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者;不能接受中药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抗血小板聚集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100 mg/片)晨起口服,每日1片;稳定斑块予以立普妥(辉瑞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10 mg/片)睡前口服,每日1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7,30 mg/片)晨起口服,每日1片。心绞痛发作时可予硝酸甘油片(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445,0.5 mg/片)舌下含服,最多不可超过3片。连续服用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成:桃仁、红花各20 g,赤芍、川芎、牛膝各15 g,生地黄、当归、枳壳、桔梗、柴胡各10 g,甘草片5 g。随症加减:若气滞较重,加沉香;血瘀较重,加延胡索、郁金。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 m L(均由本院煎药室统一煎煮),分早晚温服,连续服用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主症(胸痛)按照无、轻、中、重依次计0、2、4、6分,次症(善太息,脘腹两胁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按照无、轻、中、重依次计0、1、2、3分,分值越高临床症状越重。②临床指标:统计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观察组 30 9.59±2.34 2.21±0.53△▲对照组 30 9.13±2.82 3.73±0.93△
(2)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每周发作次数(次)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s)每周硝酸甘油用量(mg)观察组 30 治疗前 8.15±3.14 12.11±3.42 8.55±1.59治疗后 2.83±0.68△▲ 3.66±0.95△▲ 2.95±0.82△▲对照组 30 治疗前 8.63±3.44 11.79±1.55 8.12±1.37治疗后 4.99±2.35△ 5.92±1.85△ 4.22±1.23△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及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高脂高糖饮食、运动量减少、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结合,导致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增加[6]。研究表明,我国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约为3%,且年龄增长与发病率呈正相关,男性多于女性,同时还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慢性疾病共同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7-8]。目前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扩张冠状动脉等为主[9]。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其中气滞血瘀型较为常见[10]。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机功能正常是血液流动的动力,肝气与心气相通,肝气舒畅则心气通达,心血才能正常运行,心脏才能正常发挥功能,维持生命运行。若情志不舒则易肝气郁滞,气滞日久则血液运行不畅而血瘀,血液瘀滞心脉日久则心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发胸痹。因此针对气滞血瘀型胸痹发病的病因病机,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动物实验表明,血府逐瘀汤可以促进心肌缺血实验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的再生,同时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提高缺血区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LL4配体蛋白表达有关[11]。血府逐瘀汤可从多方面、多靶点达到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目的,具有抗心血管动脉硬化、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2]。方中桃仁、红花为君药,可活血化瘀。赤芍、川芎、牛膝为臣药,可行气止痛,增强君药活血化瘀功效。生地黄、当归、桔梗、枳壳、柴胡为佐药,生地黄、当归可佐助君药活血化瘀、滋阴养血,使活血而不伤阴;桔梗、枳壳升降结合,调理气机,以宽胸理气止痛;柴胡疏肝理气,与桔梗、枳壳合用可行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祛。桔梗还可载药上行,甘草可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以达到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目的。研究表明,桃仁与红花合用可发挥介导免疫应答、调控基因表达等作用[13]。赤芍、川芎、牛膝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及抑制心肌内皮素活性等,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14]。生地黄、当归、桔梗、枳壳、柴胡具有调血脂、改善心肌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及改善心肌、保护心脏等作用[15]。甘草中的甘草苷可以通过抗炎及抗氧化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相关指标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该结果与张传玲等[17]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