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软件的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常用腧穴的可视化分析※
2021-01-18谢思航
谢思航,樊 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急性腰扭伤指腰部软组织由于过度牵拉,肌肉、筋膜、韧带等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1]。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主要是腰部软组织急性撕裂伤(或扭挫伤)和腰椎后关节及骶髂关节急性损伤[2]。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腰痛”范畴,是痛症的一种。针刺治疗痛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疼痛产生时会激活负反馈调节机制,促进镇痛物质的生成,针刺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激发人体经气,可以加强这一负反馈的机制,起到镇痛的作用[3]。近年来,学者们针对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进行了广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但未有相关总结性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4],归纳常用腧穴,梳理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关键词,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数据采集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相关文献,检索方式为“主题”(精确),检索词为穴、急性腰扭伤,检索策略为“穴”AND“急性腰扭伤”,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1.2 文献筛选 共检索到公开发表的文献982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人工筛选剔除会议论文、综述论文、重复论文、名医介绍及与主题无关论文457篇,共纳入523篇。
1.3 数据转换 将纳入的文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文件名称改为download--.txt,文件信息包括作者、研究机构、题名、发表年份、关键词、摘要、期刊、卷次和起止页码。导入CiteSpace软件自带的CNKI数据转换器,转为可应用的文本格式,将转换好的.txt文件转移到CNKI名下的data文件夹内。
2 结果
2.1 作者共现图谱 作者结构图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的时间分区为5年分区法,1990—2019年每5年为切割点进行分析,节点类型采用作者,演算时阈值选择为g-index:35,剪切方式采用Pathfinder、Prun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形成的图谱共有251(N=251)位作者被纳入,121条连线(E=121),密度值为0.0039(Density),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了作者间的合作。发文量最多的作者邵萍发表6篇文章,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共有12位,见图1(第137页,下同)。由图1可见,此领域研究人数虽多,却仅形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团队,以张小雨为主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刺伏兔治疗急性腰扭伤。以吴耀持为核心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刺后溪治疗急性腰扭伤,且两个团队彼此联系不紧密。
图1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作者可视化图
2.2 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节点类型采用机构,时间分区、切割点、阈值选择、剪切方式同作者共现图谱,形成的图谱共有223所机构被纳入(N=223,E=36),密度仅为0.0015。其中发文量≥2篇的机构有19个(见图2)。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和河北省三河市医院是研究该领域的主要机构,并且与其他医院有过合作(如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机构多为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机构数量多,但是密度比较小,说明彼此合作次数少,研究机构较为分散,未能形成有深度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科研团体。
图2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机构可视化图
2.3 关键词共现图谱 节点类型采用关键词,阈值设置为Top 100 per slice,时间分区、切割点、剪切方式同作者共现图谱。一篇文章中有3~5个关键词,关键词在文章中所占的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是作者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精确概括,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因此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分析得出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5]。
(1)关键词结构 形成的图谱共有108个关键词被纳入(见图3),剔除基础关键词、合并重复关键词后得到25个高频关键词,分为常用腧穴(见表1)和临床施术方式(见表2)。说明目前治疗急性腰扭伤在穴位上可选择经穴、奇穴、经验效穴,干预方式也不仅局限于针刺,电针、运动疗法、推拿、拔罐等都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图3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关键词可视化图
表1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常用腧穴频次统计
表2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前10位临床施术方式频次统计
(2)关键词聚类 采用LLR方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见图4),通过聚类分析,提取关键词聚类标签以明确研究热点。形成的图谱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Modularty Q)和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Mean Silhouette)分别为0.7636(>0.3)和0.8539(>0.5),说明每个聚类主题较为明显,聚类结果是合理的。本研究共出现9个聚类标签,分别是#0指针、#1督脉、#2推拿、#3急性腰扭/针刺疗法、#4平衡针法、#5治疗、#6腰扭伤、#7腰痛点、#8疗效观察。聚类标签(#)的数字越小则该聚类的规模越大。如聚类规模最大的#0指针聚类中包含头面部穴位、承山、睛明、耳穴等穴位的关键词,#1督脉包括奇经八脉、眉间三穴、人中穴等关键词。
图4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关键词聚类图
(3)突现关键词 对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相关文献进行突现率检测,结果显示有20个研究前沿分析关键词的突现(见图5)。剔除针灸、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等与检索策略有关的基础关键词后,突现词持续时间≥5年的关键词主要有人中穴、养老穴、奇穴、电针、运动疗法、超短波。2005年开始治疗手段成为主要研究趋势,包括电针、运动疗法、拔罐、放血、超短波。其中运动疗法作为关键词持续12年,从2007—2019年一直是研究热点,说明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疗效。
图5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关键词突现图谱
3 讨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常用腧穴的热点频次及施术手法的演变过程。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者数目较多,但形成的稳定团队较少,团队中的作者彼此联系较为紧密。在相关研究机构中,高产的研究机构还未形成,机构间联系较少,但是各个机构具有自身的研究特点,形成了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常用腧穴的多样性,并以常用施术方式的不断创新,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了更多的配穴方法和治疗手法。
从常用腧穴频次及文献年限可以看出,既往取穴多以十四经穴为主,辅以经外奇穴,如后溪、人中(水沟)、委中、养老等,后溪和人中应用频次最多,针刺手法常采用后溪透合谷或后溪、人中联合针刺。周景辉等[6]研究发现,后溪透合谷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取穴少、疗效显著的特点。程宇等[7]针刺人中、后溪(患侧)治疗4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每日1次,6 d后观察疗效,痊愈31例,显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3%。姜允镇[8]针刺人中、后溪、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100例,痊愈63例,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7例。近年来,许多奇穴成为研究热点,如董氏奇穴、扭伤穴等。黄志锐等[9]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超短波治疗)和治疗组(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显示,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疗效优于单一超短波治疗。王晓明等[10]采用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左侧腰扭伤采用左“三叉三”、右“二角明”治疗,右侧腰扭伤采用右“三叉三”、左“二角明”治疗,发现应用董氏奇穴“三叉三”“二角明”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从常用针刺手法及文献年限可以看出,既往多以普通针刺或电针为主,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针刺手法更加多样化,如超短波、动气针法、腧穴放血疗法、针刺运动疗法、平衡针法等。李茎[11]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和治疗组(平衡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每组30例,治疗3次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陈文杰等[12]将12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针刺结合扶他林外用)和观察组(针刺运动疗法结合中药热敷),5 d后评价疗效,发现针刺运动疗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腰扭伤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结合扶他林外用治疗。
根据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常用腧穴频次、施术方式频次及其趋势和热点,可以看出,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常用腧穴是后溪、人中等传统用穴。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的经外奇穴和多样化的施术手法成为研究的趋势和热点,这些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施术方式为急性腰扭伤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4 小结
总而言之,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常用腧穴和施术方式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结合,打破了临床工作者固有的、单一的治疗模式,使其有更多的选择。本研究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以图谱的方式展现了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常用腧穴研究热点和趋势,将结构布局更加清晰、立体化地呈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使读者一目了然,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