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润燥膏治疗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的临床观察
2021-01-18刘卫东
刘卫东,王 昊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肿瘤类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诊出的肺癌人数已达180万,其中160万因肺癌死亡,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处于中晚期,已经失去手术治疗时机,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成为首选治疗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放化疗明显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治疗成为其首选治疗方案之一。靶向药物治疗指在生物学基础上,将具有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肿瘤细胞分子作为治疗靶点,利用配体或抗体与靶点相结合,达到导向或直接治疗目的,尽管靶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传统治疗显著减少,但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人们的重视[2]。靶向药物治疗时会出现皮疹、腹泻、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尤以皮疹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伴有炎症性丘疹和脓疱,出现浆液性结痂和/或出血性结痂,并呈分期发展[3]。目前,西医治疗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多以抗生素、类固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抗组胺类药物及激素为主。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可归于中医“毒”范畴,本院根据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的中医发病机制,采用清热润燥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皮疹消退情况及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衡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2~79岁,平均(61.96±9.96)岁。观察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41~80岁,平均(59.71±10.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正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者,并在服药后出现以痤疮样为主要表现的皮疹;年龄18~80岁;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无精神病史,无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40分且生存期大于3个月者;NCICTCAE version 4.0痤疮样皮疹分级1级以上[4];无相关药物过敏史;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心血管疾病者;非服用靶向药物引起皮疹者;患有非靶向药物类皮疹或近期使用皮疹药物治疗者;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过敏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卧床休养,给予治疗前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食用无刺激性、富含营养、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肿瘤、营养支持等。
2.2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澳美制药厂,注册证号HC20140031)外涂,以覆盖患处为宜,约2 mm厚。每日2次,每次用药1 h后清洗药膏,治疗14 d。
2.3 观察组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清热润燥膏(衡阳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由天花粉、苍术、萆薢各15 g,地肤子、黄芩片、苦参、白鲜皮、蛇床子、赤芍各10 g,玄参12 g,金银花30 g,与凡士林融合而成)外敷。每日2次,外敷1~2 h,治疗14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参照KPS评分标准评估。体力状况正常,无症状和体征为100分;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和体征为90分;勉强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为80分;生活能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为7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尔需要别人帮助为60分;常需要人照料为5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和帮助为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为30分;病重,需要住院和积极的支持治疗为20分;重危,临近死亡为10分;死亡为0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皮疹症状消失,能正常生活、工作;显效:皮疹等级减少2级或以上;有效:皮疹等级减少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KP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24 67.50±16.74 82.91±9.99△▲对照组 24 73.33±12.74 74.58±14.13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23/24),高于对照组的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靶向药物后引起的以痤疮样皮疹为主要表现的皮肤损伤,严重影响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效果及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有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皮脂腺的影响、炎性反应和皮肤组织损伤等[5]。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禀赋不耐、药毒内侵。肺主气,肺受邪侵,其气必损,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脏受病,其阴易伤,故肺癌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亏虚之虚热证候,久病正虚,复感药物之毒,邪毒积聚,蕴于肌肤,发而为疹,即该病由药毒及风、热、湿、毒、瘀等邪气郁于皮肤发为药疹,以祛风、清热、燥湿、解毒、化瘀为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合《素问》病机十九条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等理论,并遵循药毒的治疗原则,制成由天花粉、地肤子、玄参、黄芩、苦参、白鲜皮、蛇床子、赤芍、苍术、金银花、萆薢等组成的清热润燥膏。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散痈消肿,地肤子清热祛风止痒,苍术、萆薢、苦参、白鲜皮燥湿止痒,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天花粉清热消肿,黄芩清热燥湿解毒,蛇床子杀虫止痒,赤芍凉血消痈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痈止痛、燥湿止痒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肤子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地肤子醇提物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和良好的止痒作用[6];玄参色素提取物能提高热板致病小鼠的痛阈值及减少冰醋酸刺激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起到止痛作用[7];苦参碱及黄酮类化合物是苦参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及抗炎止痛作用[8];白鲜皮中的白鲜碱是抗菌活性成分之一,可通过干扰真菌DNA的合成,起到抗皮肤变态反应的作用[9];蛇床子素作为蛇床子的主要药理活性物质,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介质,起到抗炎、止痒和抗过敏作用[10];赤芍总苷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11];苍术挥发油可通过抑制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生成,起到抗炎作用[12];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具有解热抗炎、抗菌作用[13];萆薢中的薯蓣皂苷及其苷元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作用[14]。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以内治和外治法为主。本院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外敷清热润燥膏对靶向药物引起的皮疹具有良好的疗效。湿敷、外洗等外治方法可将药液直接作用于皮疹局部,具有易于发挥药效,不会对靶向药物产生影响,避免加重患者的胃肠道负担及肝肾代谢等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清热润燥膏外敷较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更能有效减轻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