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年来宁乡市稻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异分析

2021-01-18周峻宇曾跃辉罗尊长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肥力全氮土壤肥力

孙 耿,孙 梅,周峻宇,黄 晶,曾跃辉,罗尊长*

(1.湖南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3.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

作为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优质米生产基地,宁乡市粮食产量保持湖南省第一,连续七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宁乡市主要耕作土壤是水稻土,以双季稻种植为主,是典型的双季稻产区。2017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05万hm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2.09万hm2,粮食总产量81.8万t[1]。持续耕作及水稻产量的不断增加,对稻田土壤肥力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明确40年来稻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异特征,对宁乡市稻田土壤培肥管理和水稻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壤养分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特性[2-5]。针对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的研究,时间上,对不同时间点土壤养分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其变化趋势,一般以1980年左右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5~2014年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作为参考[6-7],或对长期定位监测点进行跟踪比较[8-9],也可以采用大面积土壤养分定位监测和肥料定位试验相结合的办法[10]。空间上,主要应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泛克里格、简单克里格、普通克里格和张力样条函数等方法进行插值[11-12],并结合普通克里格法、回归克里格法、随机森林模型等进行空间预 测[13-14],研究相应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一般认为,结构性因素(地形地貌、母质、气候等)和人为因素(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施肥、管理水平等)是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15-19],但也有研究将养分空间格局的演变归因于作物残茬、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和秸秆还田[20]。

目前虽然有针对宁乡市耕地质量的研究[21],但关于宁乡市稻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6项常规指标(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土壤肥力综合肥力指标,通过克里格法进行空间插值与模型预测,系统分析了40年来宁乡市稻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深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宁乡市地处湘东偏北的洞庭湖南缘地区(27°55′~28°29′N,111°53′~112°46′E),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寒冷期短,炎热期长。年日平均气温16.8℃,年平均无霜期274 d,年平均日照1 737.6 h,境内雨水充足,年均降水量1 358.3 mm,相对湿度高达81%。境内多为丘陵地带,西部的沩山区域是雪峰山庞大东部地带的南侧主干区,往东则是雪峰山余脉向东北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地貌有山地、丘岗、平原。地表轮廓大体是北、西、南缘山地环绕,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倾斜,东南丘陵起伏,北部岗地平缓,东北低平开阔。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沩水、乌江、楚江、靳江四条主要河流。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板页岩、砂岩、石灰岩、紫色岩、第四纪红土及河流沉积物[21]。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1979年宁乡第二次土壤普查为基础,当时取样缺乏GPS定位,仅有文字记载,但在40年的土地流转生产过程中,田块名基本保持不变。而2005~2007年的测土配方施肥有完整的田块信息,因此对1979年和2007年的相同田块进行筛选,共获取139组数据。2018年则在历史点的基础上,随机采集了133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并调查了取样点的水稻产量。所有样品经风干、剔除杂质、研磨、分别过0.85和0.15 mm筛后,用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所有测定指标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22]。

为使两个时间节点的土壤肥力指标相对应,特选取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6项指标及其综合肥力指数进行土壤肥力时空变异分析。

图1 宁乡市稻田土壤采样点位分布

1.3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评价方法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采用Fuzzy法进行评价。首先建立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模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均采用S型隶属函数,pH采用抛物线型隶属函数[23]。

S型隶属函数表达式如方程(1):

抛物线型隶属函数表达式如方程(2):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24]以及结合稻田土壤的实际,本研究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函数曲线中转折点的相应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S型隶属度函数转折点取值

各个指标的单因子指数相加,即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

式中,Ni为第i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IFI取值为0~1,本研究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高(IFI≥ 0.8)、较高(0.8>IFI≥0.6)、中等(0.6>IFI≥0.4)、较低(0.4>IFI≥0.2)及低(IFI<0.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土壤肥力指标的半方差函数模型通过GS+7.0实现;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分析则通过ArcGIS 10.2相关分析模块完成。利用R语言(3.4.4)进行数据的随机森林重要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肥力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2018年,土壤pH平均值为5.69,较1979年降低0.58;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38.71、2.17、187.9、9.20及95.46 mg/kg,分别较1979年增加了13.1%、98.5%、20.1%、98.2%和13.7%,以全氮和有效磷增加最为明显。2018年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78,较1979年增加0.25,增幅达47.9%。由此可见,经过40年的发展,研究区稻田土壤肥力增加明显,但同时也呈现明显酸化趋势。

2018年,土壤pH的变异系数为9.37%,属于弱变异程度。1979年,土壤有效磷变异系数为106.5%,属于强变异程度,其他指标均介于10%~100%之间,为中等变异程度。整体上,相对于1979年,2018年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有所减小,表明变异程度有所降低。

表2 土壤肥力统计性描述

2.2 土壤肥力指标空间结构分析

利用ArcGIS地统计模块对各肥力指标半方差模型进行拟合,并进行预测误差比较,比较标准是:标准平均值(MSE)最接近于0;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RMSSE)最接近于1[25]。由表3可以看出,就预测误差而言,1979年和2018年有效磷的RMSSE分别为0.747和0.893,模型拟合性较差,其他各肥力指标的半方差函数拟合较好,理论模型能较好反映各指标的空间结构 特征。

块金比值[C0/(C0+C)]可表示空间变异程度(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系统总变异的比例),若该比值较高,说明由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程度较大;反之,则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程度较大;若该比值接近于1,则说明该变量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的变异。从结构性因素角度看,C0/(C0+C)可表示系统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程度,如果比例<25%,说明变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若比例在25%~75%之间,变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比例>75%时,变量空间相关性 很弱[26]。

由表3可以看出,1979年和2018年土壤有效磷的C0/(C0+C)均为100%,空间结构表现为纯块金效应,在研究区域的取样尺寸下,有效磷变异恒定,土壤有效磷不能建立有效半方差函数模型。两个时间点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综合肥力的C0/(C0+C)则均<25%,表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2.3 稻田土壤肥力时空分布特征

2.3.1 稻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异

1979年,有机质西北部地区最高为41.8 g/kg,东北部地区最低为28.1 g/kg;全氮中南部地区最高1.42 g/kg,东南部地区最低为0.81 g/kg;碱解氮东北部地区最高为194.7 mg/kg,南部地区最低为105.2 mg/kg;有效磷区域差异较小,位于1.17~8.64 mg/kg之间;速效钾中南部地区最大为119.0 mg/kg,西南地区最小为51.6 mg/kg;pH东南部地区最高达7.09,西北部地区最低为5.59。

表3 土壤肥力指标半方差函数模型及其参数

2018年,有机质中部地区最高达44.8 g/kg,中南部地区最低为32.6 g/kg;全氮中部地区最高达2.52 g/kg,东北部地区最低为1.87 g/kg;碱解氮东南部地区最高为239.7 mg/kg,东北部地区最低为150.2 mg/kg;有效磷中北部地区最高为14.42 mg/kg,中南部地区最低为4.05 mg/kg;速效钾中北部地区最高为150.1 mg/kg,西部地区最低为62.8 mg/kg;pH北部地区最高为6.81,中部地区最低为5.09。

40年来,有机质北部地区最高增加11.3 g/kg,南部地区降低3.5 g/kg;全氮均有增加,其中东南部地区增加最多达1.58 g/kg,东北部地区增加最小为0.67 g/kg;碱解氮除东北部地区有所降低,其他地区最高增加达81.5 mg/kg;有效磷中北部地区最高增加13.13 mg/kg,东北部地区降低1.94 mg/kg;速效钾中北部地区增加最高达72.9 mg/kg,中南部地区则有一定幅度的降低;pH北部地区略有增加,东南部地区降低最多达1.18。

2.3.2 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时空变异

从图3可以看出,1979年研究区大部分地区稻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中等水平(0.41

2.4 环境因素与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相关性分析

通过下载宁乡市30 m×30 m精度的DEM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采用ArcGIS软件提取各个样本的地形因子数据,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研究区内主要稻田土壤养分与海拔、坡度、坡向、曲率等多种因子的相关性。从表4可以看出,1979年,研究区稻田土壤速效钾和坡度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肥力指数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2018年,研究区稻田土壤速效钾和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肥力指数与曲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与地形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2.5 稻田土壤肥力指标重要性分析

由于两个时间点的稻田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因此,利用随机森林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图4)。平均下降精度是指预测误差准确性降低的程度,该值越大表示该变量的重要性越大[27]。1979年,碱解氮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性得分达52.7%,其次为有机质,重要性得分为30.3%,全氮仅为16.5%,故碱解氮和有机质是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驱动因素。2018年,全氮和有机质的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3.1%和32.4%,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重要性得分在10.5%~12.3%之间,故全氮和有机质是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驱动因素。

图2 土壤肥力指标时空变化

图3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时空变化

表4 水稻土肥力与地形因子相关性分析

图4 土壤肥力指标重要性

2.6 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综合肥力相关性分析

由图5可以看出,当前肥力水平下,研究区水稻相对产量随着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升高,呈增加趋势,通过线性拟合,发现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图5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相对产量相关性

3 讨论

研究区40年间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以全氮和有效磷增加最为明显,增幅分别达98.5%和98.2%,这与前期研究结果一致[22]。产生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肥料的长期投入,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28],据估算,从1983年到2010年,湖南省化肥年均施用量从1.02×106t 增加到2.36×106t,年均增长率为3.12%,单位面积年均增长率为4.20%[29]。另一方面随着生产水平 的不断提高,水稻单产不断增加[30],作物残茬和 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并且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养分库容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31-32]。但在土壤养分提高的同时,土壤pH降低0.52,有酸化趋势,这 一变化趋势可能成为稻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合理演变的制约因素[33]。土壤酸化程度取决于作物产量、施氮量与降水的相互作用及土壤类型和母质的缓冲 能力[34],因此,要合理调控氮肥的施用方法和施用量,并注重平衡施肥。

基于主要肥力指标的增加,研究区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高达47.9%。从因子重要性分析,40年来,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一直都是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因素,但碱解氮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性得分从52.7%降至12.3%,而全氮则从16.5%提高至33.1%(图4),有机质则保持在30%左右,可见,全氮的增加是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氮素和有机质的维持是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生产的重要措施[35],稻田生产在合理调控氮素的前提下,更要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36]。

水稻土隶属于人为土纲,在长期淹水耕种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的双重因素影 响[37]。本研究中,土壤有效磷40年来块金比值均为100%,空间变异恒定,空间相关性较弱,表明其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综合肥力的块金比值则<25%,表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环境因素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1979年稻田土壤速效钾和坡度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2018年稻田土壤速效钾和坡向呈显著负相关,肥力指数与曲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本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受结构性因素(地形、土壤类型等)和人为因素(施肥、耕作措施、种植制度等)共同影响[19,38]。

4 结论

40年间,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养分及综合肥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pH降低明显,呈逐渐酸化趋势。

土壤有效磷空间相关性较弱,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pH和综合肥力指数空间相关性较强,受海拔等地形因子和施肥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

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是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因素,全氮的大幅增加是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升的关键驱动原因,当前水稻产量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猜你喜欢

肥力全氮土壤肥力
我国香蕉园土壤肥力现状的整合分析
不同土壤肥力麦田小麦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差异
秸秆还田对连作花生土壤综合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改良不同肥力设施番茄土壤效果
中国三大薯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西藏主要农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甘孜州酿酒葡萄产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建议
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土颗粒分形的空间分异特征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分布格局及关系
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